开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生命科学探索之旅

我们的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实在是太简单了,小学生都能回答。精子卵子结合,就有了新生命。但是你知道吗,人类寻找这个简单的答案,竟然用了将近400年。即便是当时,像达·芬奇和牛顿这样的天才,也搞不清楚。

《生命之种》介绍的就是人类在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从亚里斯多德到孟德尔,再到现代基因工程,我们都是在探索一个问题,生命的奥秘,永不停歇。而本书阐述的就是现代科学开始出现之后,人类对“生命从何而来”这一问题蜿蜒曲折的探索之路。

本书的作者爱德华·多尼克,不仅是曾获“爱伦•坡犯罪实录奖”的优秀推理作家,还握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硕士学位,可谓不折不扣的双料行家。因为对自然科学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多尼克在写作时能够得心应手地梳理庞杂的资料,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复杂的科学知识,加上有条不紊的“排兵布阵”、令人捧腹的趣闻逸事和幽默的笔法,他让科学家们走下神坛,成为历史舞台上性格鲜明的演员,共同登场为所有观众表演一出精彩绝伦的科学争鸣大戏。

《生命之种》记录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生命探索之旅,以精心的写作结构道出了科学进步的本质。

古代的名医哈维,想在怀孕母鹿的子宫里寻找胚胎,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么生命的起源与当时的主流观念相差很大……探秘故事就这样徐徐展开。

文艺复兴时期,“无所不能”的达·芬奇已系统地解剖了人体,并绘制出大量人体解剖图,但他因为洁癖而止步于性的秘密,这些珍贵手稿也沉寂了近300年。

此后,解剖成了科学家观察人体的常用手段。令人惊讶的是,直到近代,仍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每个人都同意基本原则:男人和女人有过性接触后,有时会生出一个孩子。但除此之外,终极奥秘却仍未解开:生命从何源起,人类的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为了探索生命的起源,科学家做了许多现在看来很滑稽的事,比如:他们研究昆虫,试图用毛虫的破茧成蝶解释婴幼儿的出生;还冒着生命危险,用闪电做古怪的实验,甚至像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一样制造出一个“怪物”。

在两个半世纪(1650—1900)的时间里,受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影响,又囿于自身的宗教信仰和主观判断,无数天才虽然曾经无限接近真相,但却“成功”地绕过了关键线索,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结论,给出误导性的信息,致使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迂回、停滞,乃至倒退。

幸运的是,在纷繁芜杂的线索中,有用的信息终保留了下来并成为新的研究切入点,火炬一棒一棒传下去,真相逐渐浮现。

1875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海边的实验室里,谜题终于由赫特维希解开:父母双方对于生命的诞生有着同等的贡献,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全新的单一细胞,之后这个新的细胞开始分裂、生长,新生命呼之欲出。

《生命之种》的书中,爱德华·多尼克用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散文语言,描绘了这些生物学先驱的探索与突破,甚至记录下很多有趣的失败经历。这是一部令人振奋的科学史,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对那些“在森林深处找到通行之路”的科学先驱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开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生命科学探索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孟德尔   那不勒斯   哈维   麻省理工学院   芬奇   斯坦   爱德华   曲折   生命科学   先驱   奥秘   起源   漫长   人体   人类   生命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