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文:黑豆老末儿

在悟空问答看到这么一个问题: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家长如何走好必经的陪读之路?

我自己和孩子一起,刚刚走过初中这个阶段,心里的激情还没有退去,经过了多日的思考和回顾,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三年的经历。今天正好看到这个问题,就以此为引子进行我的分享,也希望能借此帮助到一些刚刚步入初中这个阶段、或者还在初中这个阶段煎熬的家长朋友!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初中三年,孩子经历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阶段的学习,在这三个阶段,他们的心理也有一个连续性的发展,做为家长,随着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也同样经历着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大致也如问题中的三个字:“僵、忧、熬”。

1,初一“僵”,僵在哪里?

初一的僵是亲子关系的僵化。初一亲子关系是小学时候亲子关系的延续和发展。初一亲子关系“僵”,说明小学时期,家长犯下了不少的错误,导致了亲子关系的不融洽。

初中,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校舍、新的管理方式,孩子本身也进入了一个青春个性化时期,这种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孩子很是无助,此时孩子对父母一方面是渴望,一方面是抵触,他自己也很迷茫和无助,但出于很敏感的年龄,一般不会很主动地去向父母寻求帮助的,就是表达了自己需要帮助的意愿,而父母可能还陷入焦虑、处于自己的情绪中,没有能和孩子同频道,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意愿,这就又促使缓和的机会错失了。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这样融化“僵局”: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做的事情:

(1)调整自己的观念,放下对错的争执,主动缓和与孩子的关系。

明确一点:不管孩子怎么样,他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是爱他的。

(2)之后主动表达对他的关爱,包括言行。

话要正说,比如:“你这么做,我真的很高兴!”"真实是长大了!了不起!”当然这种赞赏必须是言之有物、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美!

小女在初一时,有时放学回家晚,我和爸爸很是担心,她到家后有时候我一改常态,会主动说:“你不回来,我这心里七上八下,你进家门,我的心才算是落(lao)定了。”后来我会要求她“你出校门给妈妈打个电话,一是我好看着点做饭,二是不知道你几点回家,心里总是担心的很。”

当然行动一定要跟上,和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和、有爱,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少年派》中林大为的言语表达、措辞、语气、语调。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2,初二“忧”,忧的什么?

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有一种说法很形象:

初一差别不大、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这种说法是一个对成绩大致的说法,对照个别孩子颇有道理。家长的“忧”,就是这里:

成绩有所下降,或者下降的厉害,或者偏科的厉害,孩子的状态不好······针对这种现状,孩子又不听自己的,自己想想以后的升学形势、看着孩子的成绩,产生了联想——如果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如果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

诸如此类的联想,弄的家长自己非常的“忧”!

这种忧虑,不能说没有道理,可是只有这种忧却是一点好作用都没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明确告诉家长你的“忧”是因为缺少了“远虑”。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减少甚至消除“忧”: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做的事情:

尽快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很多家长一味地担忧孩子,却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

一个孩子不可能看到自己没有能力和水平看到的未知世界,他们只是愿意尽情地做自己眼下愿意做的事情。

不过一个家长,却经历过了孩子没有经历的事情,也能看到孩子不能看到的很多事情,也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传达给孩子,但是这需要家长有这个水平的见解和认识,同时也需要家长有充分表达清楚自己的能力。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水平,但又不承认自己不具备,反而责怪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现在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宽广的便利,家长除了利用这个便利,自己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外,没有更好的解“忧”方法。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3,初三“熬”,如何变“熬”为期待?

“熬”字,是出于被动的心理,而期待是主动的心理。

家长为什么有“熬”的心理呢?

这和人的生活风格以及对儿女的教育观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家长对儿女的成绩不满意,心理充满了焦虑,可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自己也不想做出改变,那么就只有被动地“熬”日子。

“熬”为期待

针对这种心理,如何变“熬”为期待呢?

实际上关键还是家长的一种观念。

记得查中考成绩那一天,很多家长的心情是备受煎熬的,以下是我和孩子同学家长的微信对话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初中三年我练就了一种享受那种煎熬、期待并存的心理,并且有意识地一点点把煎熬变为期待。

当然这种“变”是需要一些基础的:

基础就是孩子的学习足够努力、对自己(孩子)的认知足够清楚;家长对孩子的认知也足够真实。做到这点,自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不会夸大或者过分地虚超,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失望带来的巨大落差,自然就容易接受现状,接受现实,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的煎熬。

在这里,关键的两个点是:

1,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足够的努力?

2,家长如何做到很真实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点、“调整自己的观念,放下对错的争执,主动缓和与孩子的关系”,第二点“家长尽快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两个内容上。

关系顺了,才可能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自己有能力表达自己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孩子从自己这里接受到的是正确的观念。

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中考成绩皆大欢喜!初三家长经验总结

总结语:

以上三个内容,既是对开头问题的回答,也是个人这三年的经验和学习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初中生家长。我想不仅是初中生,高中三年依然需要一个内容——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想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方式方法,跟上孩子的频道,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从自己这里接受到正确的观念,成就更好的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家长   成绩   孩子   连续性   皆大欢喜   中考   说法   观念   主动   事情   初中   水平   期待   能力   自然   关系   经验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