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由于人们内心的懒惰和恐惧,每当心灵遭受到痛苦的时候,意识就会极力的逃避,具体的方法就是用谎言来麻痹自己。强行把痛苦的感受压抑进潜意识,从而逃避真相。但遗憾的是,意识感受不到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就消失了,相反被压抑进潜意识的痛苦则会在更深的层面折磨你。《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

人们宁可活在谎言里,而不愿意活在真实的。因为真实需要你去面对,需要你去思考,需要你去选择。活在谎言里很简单,别人说是对的,我就认为对。别人说是错的,我就认为错。这样才会很合群,如果你有独立的思想,就会有冲突。所以很多人宁可选择不思考,这样就没有冲突。可是自己的真实思想被压抑了,所以这样的人才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那些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的人,都是压抑自己真实感受的人。

那么我们怎么样揭开谎言,面对真实的自己呢?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一、我们要看到道德的我,更应该看到真实的我,拨开假的道德,真实才会显露

道德基本上是谴责真实的,因为真实是自己本能需要。比如吃喝玩乐总是被谴责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总是被赞美的。豁达是被赞美的,小气就是被批判的。勇敢被赞美,退缩就被批判。所以慢慢才会造成一个人的理想化自己,也就是说完美性格。没有什么比完美性格更虚假的了,完美性质完全是一个谎言。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那还没问题,如果一个人明知道自己是完美性格,自己还不改变的话,那纯属于苦没有受够。比如一个孩子先拿苹果吃,家长一定会批判孩子自私自利小气,那么下次孩子一定拿个苹果给大人吃,然后我们会赞美孩子大方。这样虚假就创造出来了,我们认为是塑造孩子,实际上我们不允许孩子真实。当一个人真正的自私满足自己之后,他就会满足到身边的人。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一个伤害自己的人,无论出于什么好心,他给出的爱都会变成伤害。

你从来不是那个完美的自己,所以你就被谴责,每一种道德都会创造出罪恶感,你总是落在理想之后,越是要求完美,你越是看到自己的差距,越是看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因为完美那个不可能的,而透过道德,它就变得更不可能,完美存在于未来,而你活在此时此刻。如果你继续比较,你永远无法成为那个完美的人,你总是活在谴责里,活在自责批判里。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二、压抑真实的自己才会在自己的内心创造出分裂,找到自己的整体才能疗愈自己。 

批判和谴责自己的人永远无法让自己改变,甚至会越来越退缩。因为批判就会创造出伪善,你必须去表现你的完美。尽管你知道完美很累,你知道争第一很难,可是每次你还是拼命的去争,因为你害怕自己不优秀。你怕被别人嫌弃,怕被别人漠视,怕对不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否则我们就是假道德的,是伪善的。

这样才会制造出内心的冲突,才会创造出分裂。因为真实的自己和虚假的自己一直在撕扯,想做真实的人又害怕,想做虚假的人又累。每一种道德都会创造出伪善,那是无法避免的,伪善会跟道德一起存在,它是道德的一部分,越是道德家越是谴责真实,他们就是伪善的创造者,除非道德消失,否则伪善无法从人群中消失,它们两者是一起存在的,它们是同一个钱币的两面。

如果以道德为出发点,人类都是错的。如果以人性为出发点,每个人都是对的。那里不会发生谴责,更不会有批判。因为人性你一生下来就拥有它,你无法改变它,除非你压抑它,让自己变得伪善。可是当真实的需要不能够表达出来,那些真实的就会被压抑进潜意识。人们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真实被压抑的潜意识,然后才会形成歪曲的认知,甚至是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我们不允许自己恐惧,恐惧会进入潜意识,形成无名的恐惧。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三、我们既接受道德的一面,也接受真实的一面,他们是可以共存的,而不是非黑即白。
  小孩一生下来是真实和天真的,没有分裂、没有判断,我们不能够说小孩子是道德的,小孩子既非道德,亦非不道德,当他变成知道道德的时候,伪装就开始了,分裂就开始了,然后小孩子就开始以不真实的方式来行动。一个人无法透过那不真实的来得到任何满足,她唯有透过那真实的满足才能够达到真实的存在,真实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

在这里我不是刻意批判道德,社会需要道德,我讲的是我们可以活出道德的自己,我们也可以活出真实本能的自己。它可以同时在我们自己身上存在,他们不是敌人,尽管看起来像敌人,看起来是相反的。可是他们总是存在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人有时候大方,有时候也可以小气。有时候坚强,有时候脆弱。如果以这种方式看我们怎么样给一个人贴标签呢?我们怎么样给自己下判断呢?

我们爱一个人,那个爱不一定纯粹,因为那个人如果不听我的话,我们甚至那一刻出现很多的恨。很多人总是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爱我的爱人,我爱我的孩子,我就不应该恨他们。可是他的内心是生气的,是不满的,是有恨的。然后他就压抑,压抑才会创造出心理疾病。很多人特别快乐,突然就变成抑郁症,多数就是这种情况。他不允许自己内心出现矛盾,他总是让自己内心一致,可人生是充满矛盾的,事情根本不可能非黑即白。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四、如果你害怕犯错,你永远不会做对。如果你害怕死亡,你根本不能够充分生活。
生命是不合逻辑的,如果你太逻辑化,那么你就对生命封闭起来了,越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越去思考人生,越是把握未来。可是未来是不可把握的,所以自己内心才会有恐惧。不能控制的问题自己就会焦虑,他不会带着问题生活。每次总是解决完问题才会安心,可是生活中总有很多事我们解决不了的,所以才会制造出他内心的焦虑。

所以我说疗愈自己的方式要去做真实的自己,要有勇气成为自己。没有人可以以任何方式干涉其它人的生活,也没有人应该允许其它任何人来干涉自己的生活,不要试图去奴役别人,也不要让任何人来奴役你。一个人应该过着自由勇敢的生活,同时他也应该允许其它人过着自己的自由的生活。只要不伤害别人,你可以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实际上没有人来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一直不放过自己,我们一直在惩罚自己。我为什么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我为什么犯了那个错误。所以我常说学会原谅自己,学会理解自己,学会爱自己。否则我们会一直让自己吃苦,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要活在过去,我们也不要活在未来。过去是我们的阴影,未来是阴影的投射。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试着在自己的人生里面找出快乐和痛苦的片刻,你会发现每当你觉得很快乐的时候,那一定是你肯定自己的时候,或者活在当下的时候。而每当你觉得很痛苦,那也是你违背自己的意愿,强迫自己做完美的人,做不到才会产生挫折和批判。所以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来负责,如果你受苦,那是因为你自己的缘故,如果你觉得快乐,那也是因为你自己的缘故。你是你自己的地狱,你也是你自己的天堂。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心理疾病患者矛盾在于一方面谴责真实,一方面又不喜欢别人的虚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心理疾病   真实   都会   伪善   潜意识   虚假   虚伪   谎言   患者   恐惧   害怕   内心   矛盾   道德   痛苦   完美   孩子   人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