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文 | 阿呆爸

1

这两天,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惹出了很大争议。

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太晦涩,看不懂,打满分不合适。

我昨天也写了一篇文章,聊到此事。还特别提到了两个人,胡适和王鼎钧。

因为我非常赞同两位前辈对好文章的定义:清楚明白、真情实感。

照此标准写作文,高考也许拿不到满分,但对人生长远发展,则一定是有益无害的。

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文科生,从事工作与文字有关,于是经常就会有朋友咨询我:

马上就要中考、高考了,孩子语文成绩太差,作文写得不好,有什么好办法,突击提一提?

说实话,如果都是“马上”就要中高考了,我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毕竟语文不是数学、物理,突击效果好。就算是数学物理,不能真正的理解概念,也很难拿到高分吧?

但如果朋友的孩子,距离考试还有几年,比如读小学,或者初一、高一这种,那我一定会郑重的推荐一些书。

劝他们,语文、写作文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需要多年持续的打基础,急功近利要不得。

我推荐最多的九本书,就在下面了,一般书店、电商都能买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2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1)《仿徨》,鲁迅

鲁迅是谁,不用多说了吧。

他的文章是中学课本的重中之重。可能是因为太深刻,老师教的又教条,所以许多人上学时都很头痛他。

我当年也这样。

一直到上大学后,有机会读到他的全集、传记,再回过头来通读这《呐喊》《彷徨》2本集子,感受就是四个字:

五体投地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鲁迅)

有时候我忍不住想,假设鲁迅生活在今天,他一定也是一个自媒体大V,写时评,影响力杠杠滴。

鲁迅的牛,我摘引余华的一段文字吧。余华在讲鲁迅对他的影响时,提到《孔乙己》中的一个细节,他认为是文学叙述中的绝唱。

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

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猛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先是声音传来,然后才见着人,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同凡响,当“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鲁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话,“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2)《呼兰河传》,萧红

萧红是鲁迅的弟子,东北人。可惜红颜薄命,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就离开了人世。

呼兰河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也是萧红成长的故乡。

她用这本书,回忆东北小镇的风土人情,文字细腻,观察深入。

书里的人物故事,有轻松幽默,有些黯然神伤。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汤唯在《黄金时代》里饰演的萧红)

但无论哪一种,都展现出了萧红天才的观察力和温情。

当年翻开这本书,第一句就惊艳到了我: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脑海中瞬间就浮起了苍茫茫之下的一片原野。

白霜,枯黄的草,黑灰的土坷垃,大地上一条条裂缝,蜿蜒远方。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3)《城南旧事》,林海音

这也是一个半自传体的小说。

书中主要是以一个小女孩“英子”的眼光,懵懵懂懂地看着大人的世界。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电影《城南旧事》)

这本书我只读过2次,许多细节忘不掉。

比如,写到英子爸爸的去世,最后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看到这里就忍不住要落泪。

文风很质朴,又有一颗童心,今日读来,其中的温情与痛,在温室里衣食无忧的孩子未必能深切体会。

但还是好,值得读。有同名电影,如果不想看书,可以先去看看电影再决定。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4)《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出版几十年了,还非常畅。

我几乎可以保证,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机场、高铁、火车站的书店里,都可以看到这两本书中的一本。

据说单靠《活着》,余华每年就能拿到近2000万的版税,销量之大,受欢迎程度之广,可见一斑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相比,他的另一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名气要小得多。

但实际上,也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也是用一个江南少年的眼光讲故事,朦朦胧胧的记忆,一个家庭的纠葛与爱恨。

很直面,很揭露,高中生可以读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5)《人性的枷锁》,毛姆

毛姆一直被人认为是“二流作家”。

大概就是因为他太讲究故事性、通俗易懂了。

今年高考中,有湖南女生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被很多人冷嘲热讽,认为没钱途,应该学计算机、金融一类。

看到这些没钱途的说法,我就想,假如他们读过《月亮和六便士》《刀锋》,大概就会闭嘴了。

毛姆的书都非常好读,强烈的故事性中,偶尔跳出来的几句人生哲理,有醍醐灌顶之功效。

我个人受益最大的一部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

这部小说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比较实在吧。比如谈钱,我就很认同下面这几句:

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贫穷会砍掉你的翅膀,像癌细胞一样侵噬你的灵魂。

贫穷会扭曲人的心理,让他不得不以一种恶俗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当你每花一分钱都必须要精打细算的时候,钱就会变得离奇的重要。你需要培养一种能力,使自己可以正确衡量金钱的价值。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6)《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海明威名气最大的是《老人与海》,坦白地说,我没读完。

不是不想读,而是数次拿起,数次放下,没什么故事性,读不下去。

相比之下,他的《永别了,武器》我读了至少三遍。

海明威的文风,简洁,精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海明威在写作)

乍一看平平无奇,但组合到一起,似乎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蕴含着非常深远的咀嚼空间。

他的《流动的盛宴》,讲得是在巴黎的故事,也很有趣。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7)《作文四书》,王鼎钧

这是一套书,分别为《讲理》、《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另外还有《文学种子》《古文观止化读》也可以纳入。

看了书名,应该就知道讲什么的了。

王鼎钧一辈子都在报纸杂志广播上打滚,写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一两千字的。

他还去中学教过作文课。最后总结的这些“如何写好一篇作文”,算是实践出真知。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旅美作家王鼎钧)

王鼎钧的回忆录也是四部《昨天的云》《怒目少年》 《关山夺路》、《文学江湖》,对中学生来说,读回忆录可能有点隔膜。

那就读点实在的,手把手教你写作文的书吧,中学生值得一读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8)《大师们的写作课》,舒明月

这是前两年出来的书,还有个副标题: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作者舒明月是豆瓣的人气作者,对语言文字有非常高的敏感度。

她在这本书里,就手把手分析了很多作家。这些作家是如何写颜色的,如何写食物的,庖丁解牛,娴熟无比。

我们现在看名著,经常被一些所谓的中心思想、时代背景这样的解释给吓倒。

多看看像舒明月这样的解读就会发现,那些大师笔下的细节,才是值得反复玩味之处。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个负面案例!这些前辈的才是真正的榜样

(9)《曹林时评系列》,曹林

曹林是中国青年报的职业评论人,在微信公众号上也非常活跃。

这套书含有《时评中国》《时评写作十六讲》,里面谈到的事,案例,大部分都是近年来发生的事情。

曹林自己对评论是什么,说过一段话,我赞同:

评论就是你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多想想,多写写,用最简单的字眼按最清晰的次序去表达最深刻的思想。

从最功底的目的来说,现在中高考的作文题目,大多是紧贴社会的,关怀社会也就是关怀自己的成绩了。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每一个考生也都是社会人,多看看新闻时事,看看像曹林这样的职业评论人是如何分析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了。

3

文章最重要的功能,是为了表达所思所想,为的是有效的交流。

我心中对好文章的标准就是:准确,简洁,易懂。

大部分人文章写的烂,一是欠缺训练,二是自己也没想清楚。

要想改善不足,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写多练。而在多写多练之前,找到好的老师、好的著作,去揣摩,模仿,是一条好办法。

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书,虽然是我的个人喜好,但也大都具备一个鲜明的特点:清晰明白,真情实感。

《呐喊》《彷徨》《呼兰河传》《城南旧事》《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永别了武器》《流动的盛宴》《大师们的写作课》《作文四书》“王鼎钧回忆录”、曹林时评,等等。

这七七八八一共有二十多本了。在这里列出来,主要是想推荐给家里有孩子的朋友。真要能在中学三年读下来,就相当不错了。

当然,有些书看来可能觉得“太灰暗”“阴沉”“不积极向上”。

对此,我的想法是很多时候文艺作品的力量,就是为了让人看见阳光下的阴影。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慢慢的成型中。

一直将孩子保护在温室里,不让他见识世界的复杂,那未必就是一个好方法。

关键在于家长、老师的适时引导,在出现问题,面对困惑时的分析、交流。

毕竟,我们的眼睛,是用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训练自己的文字,是为了锻炼思维,表达思考。

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束缚自己的双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海明威   鲁迅   毛姆   便士   目的   自传体   故事性   旧事   浙江   回忆录   枷锁   时评   城南   榜样   负面   前辈   作家   案例   文字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