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今天下午陪小侄女逛了一趟商场,接到了至少三张出国游学的推销广告。


花花绿绿的广告页上,口号叫得震天响:世界名校一周游、培养全球青年领袖、英伦游学夏令营,等等。


费用也是高得令人咂舌:一趟7到15天的出国游学,花费3至6万元不等。


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花掉这么大一笔钱,就为了出国“游学”几天,效果真的那么好?答案是未必!尤其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绝对有必要三思而行。


0110天4万块,肉痛啊!

上个礼拜天,在同事的婚宴上碰到朋友老方。他的儿子,今年初二,刚刚在七月份参加了一次为期10天的英国游学项目,惹得小区里的同学都很羡慕。


没想到酒还没有过三杯,老方就向我狠狠地抱怨了起来:10天花了4万!问儿子有什么收获,得到的答案是:回家写了一篇1000字的流水账。


老方问儿子有没有和外国友人交流口语,得到的答案是:全程都有翻译,只开口说了一句:how are you。


我是不太相信这些推销时天花乱坠一般的游学项目的。分析一下那些游学项目就可以发现,扣掉来回的飞行时间,真正能有课堂交流,深入体验异域学习环境氛围的时间,最多不过六七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走马观花


而且,许多游学项目里听起来价值不菲的内容,其实含金量并不高,许多参观项目,在当地都是免费开放的。


事实上,老方的儿子参加的这次英国游学项目,全程也不过是参观了几所大学,听了两次讲座,逛了伦敦、剑桥。


这不过就是打着学习的幌子,做了一次旅游而已。


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10天4万,对于有钱人来说,当然不算什么,最多不过是少买一个包,银行卡上余额的一次小小的跳动。


但是对于我的朋友老方来说,亲儿子两眼一抹黑的去,稀里糊涂的回,有点郁闷。


他以开旅游大巴为生,一个月累断腰椎,收入也不过七千多块,他端着啤酒杯,红着脸对我说:


10天4万块,换来一篇1000字的流水账,一个字40块,肉痛啊!


02高达4成人不满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人推崇的人生境界。老方的吐槽我也是深有体会。在当下中国,为了下一代,父母花再多的钱也不觉得过分,总想着竭尽所能,让孩子走得更高,看得更远。能有游学项目,出国长长见识,尽早的接触国外文化教育氛围,当然不是一件坏事。


目前,中国的国际游学潜在用户超600万,市场规模高达200亿元,到2020年,很可能超过400亿元。


这块蛋糕实在太大了,惹得无数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虎视眈眈,都要来分一杯羹。


问题的麻烦在于:当下的中国的游学市场,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大爆发,资本的疯狂涌入。另一面,则是监管措施、行业标准的严重滞后,灰色地带里游动着各种鱼龙。游学游学,“游而不学,只游不学”的报道层出不穷。


而且,以我的经验,大部分参加过游学的人,最后似乎都不太满意。一项专业的研究也证实了我的经验。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一位叫做李莉的研究生,曾对山东济南某小学的部分家长和有过游学经历的273名学生作了一番调查。


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她发现了什么?她的结论大致就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很想出国游学、兴趣浓厚,但一圈游下来,认为出国游学效果一般的高达3成,不太满意的有2成,非常不满意的也超过2成!


以我与老方等人的交流来说,对于那些咬着牙,花了几万块的普通家庭来说,当所得不能立竿见影,一分投入并没有带来一分的回报的时候,后悔之情,油然而生。


毕竟,一次看起来高大上的游学,花掉的就是几个月的薪水。尤其是在他们听孩子说了类似这样的话之后:


“坐车的时间比参观的时间多”、“还不如在国内旅游”、“没什么印象”“没什么机会开口说英语”


03猫腻有多大?家长又能怎么办?

近五年来,中国人出国搞游学的人在飞速增长。


出国游学之所以能兴起,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国人的经济条件好了,有能力做“奢侈”一点的消费了。


相关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参与国际游学的人数71万人;2017年,中国参与国际游学的人数达86万人,2018年,预计参与人数达到105万。


预计今年人数将达到130万,明年将达到170万。


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这个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每年增幅很可能超过30%。增速之快,不亚于井喷。


在百度上搜索“游学”两个字,第一页出现的几乎全都是广告。在携程网上,甚至特别开设了一个“游学”栏目,美国、欧洲、日本,统统都有。


很多实力雄厚的学校会和旅行社建立合作。有部分路子野的商家,还会千方百计私下与老师建立合作关系。


每到暑假、寒假,班主任就会卖力推销。但可惜的是,目前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种不亚于潜规则一般的行为,着力打击甚难。


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当孩子拿着游学的广告回到家,家长其实很头痛,心情复杂,又能怎么办呢?家庭富裕的自然好办,但对家庭普通的人来说出于无奈,或者攀比心理的绝不少见。


“别人都去了,我要是不去多没面子”“孩子不去游学,会不会埋怨我,会不会被同学孤立”“不报名老师推荐的游学项目,会不会得罪老师?”


两年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就发现,市场上的游学机构与学校之间有一条潜在的利益链,学校每拉到一个学生,能拿到三四千块的回扣,报名达到一定数量,老师出国游不花一分钱。


一般说来,在那些财大气粗的学校,运气好的话,一个班报名十来个不成问题。


这中间的猫腻之大,自然不必多说。


04量力而行,不要跟风

在那一天,听了老方说了一番游学的事情之后,我的体会是:下一次再有这样的项目,首要的原则是量力而行,不要跟风。


实在想去,也一定要做足功课,出国游学最多也就是一个主题观光而已,想要借此提升英语水平,铺就一条留学的坦途,还是太悬。


当然,有出国游学这回事,比没有好。它提供的是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机会,就要看你自己了。


退一万步来说,不仅是在国外,更有中国,依然有大好的河山和无尽的人文,等待踏足,用心探索。


兴趣班你花了多少?10天花掉4万,这个暑假,过得有点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山东师范大学   肉痛   量力而行   英国   猫腻   天花   流水账   中国   暑假   儿子   人数   家长   兴趣   答案   时间   学校   项目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