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明天就是全国爱眼日了,说一个扎所有老母亲心的话题——孩子近视

  上个月,人民日报发起一个#学龄前儿童看动画片每次不宜超15分钟#的话题。

  专家建议学龄前的孩子:每次看电子产品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积不超过1个小时,每天要保证10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

  没想到评论区整个大翻车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这些专家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建议可能有点天马行空,脱离实际情况。

  今天咱们一起近视这点事。

  文章篇幅长,但真的很干货,建议家长们收藏转发,再仔细看。

  相信我,一定有收获!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孩子目前没近视就没事了吗?

  其实那么多孩子近视,绝大多数原因是:父母干预得太晚了。

  孩子不是生来就能看到 1.0 的,他们的视力是需要逐渐发育的。

  0~3岁是关键期,3~12岁为敏感期,12~18岁是可塑期,18岁以后进入相对稳定期。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换句话说,等长大了,近视的问题可能相伴他们一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那么预防孩子近视同样也是。

  那怎么及时发现孩子有没有近视的趋势?这个时候就要知道什么叫“远视储备”。

  所谓远视储备,就是孩子的“视力银行”,根据医学研究:

  3-4岁左右,正常会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7-8岁左右,远视储备逐渐降低,慢慢发展为正视,也就是正常视力值。

  8-10岁左右,远视储备下降为50度,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保护好视力,就会发展为近视。

  也就是说,孩子远视储备越多,远视的时间越久,以后近视的几率就越小。

  哪怕孩子还没近视,家长一旦忽略了孩子远视储备减少,等孩子真正近视就回天乏力了。

  想要“视力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就需要省着花,多挣钱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视力银行”存款变少的呢??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导致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

  首先:遗传

  虽然我自己不近视,但包爸却是个近视眼,之前我也一直很担心会遗传给孩子们,为此也查阅了很多资料。

  得到的信息就是——近视确实是可以遗传的,但并不绝对会遗传。

  我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近视呢,可以分为病理性近视生理性近视

  ★ 病理性近视

  近视的遗传,主要就是指高度病理近视的遗传。如果父母中有人是高度近视(≥600度),或者带有高度近视的基因,就有可能遗传给孩子。

  遗传概率如下: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

  近视遗传概率≥90%

  高度近视+非高度近视(有高度近视基因)

  近视遗传概率≈50%

  高度近视+正常/轻微近视(无高度近视基因)

  近视遗传概率≈10%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这就到了考验家长的时刻了,如果你们本身有近视基因,平时就更要细心观察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一旦孩子有下面这些情况,记得及时就医:

  看不清东西、超近距离看东西

  眯眼、频繁眨眼、歪头、皱眉、斜眼

  及早发现征兆,及早干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挽救孩子的视力。

  这种孩子“视力银行”的基本存款先天就少,所以一定要省着点花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 生理性近视

  如果你是生理性近视,即后天形成的近视,只要你没有遗传基因,就不会传染给孩子。

  事实上,现在很多小孩子早早的就近视,绝大多数是用眼习惯不良,而并非遗传。

  第二:不良的用眼习惯

  孩子一旦有这些用眼习惯,要及时纠正。

  ★ 高强度近距离用眼

  首先,电视和电子产品,当然是看的越少越好。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看电视;大一点的小孩每天看电视也不应超过2个小时。

  对于上学的孩子,长时间的近距离(≤30cm)读书学习,也是加重他们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当然,作为一个海淀妈妈,我也深知孩子们的课业有多重。那么如果无法减少孩子用眼时间,起码要科学的休息眼睛,推荐给妞们一个20-20-20原则:

  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远处(6米左右),至少20秒。

  我现在没事就会抱着儿子们一起看看窗外的树啊,鸟啊,房子啊,顺便聊聊天,一边休息眼睛,一边促进亲子交流。

  ★ 错误的阅读书写姿势

  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会造成孩子骨骼的变形,还会导致用眼疲劳,形成近视。

  正确的姿势应该为:

  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 不合适的光照强度

  日常生活中,灯光的选择也会影响视力的发展。色温越高,反光越强,对眼睛的刺激也越强,容易出现疲劳、疼痛;色温太低,又需要努力的看清、辨认,也会增加眼睛的负担。

  建议在学习环境中,要选择接近自然色的白色光线。

  看电视的时候,也要把灯打开,不让电视机的闪烁感过于强烈,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让孩子距离3米以上看电视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了解孩子“视力银行”的钱都怎么花的之后,就大概知道究竟该怎么省钱、赚钱了。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预防近视,你要这么做!

  第一: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给孩子视力银行“省钱”,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合理用眼

  屏幕越小,眼睛就会离得越近,就越容易疲劳。所以我们给孩子选择学习、游戏设备时,可以选择的层级就应该是这样的:

  电视>电脑>iPad>手机

  当然,如果有投屏的话,那它是可以排在第一位的

  因为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主要就是蓝光和频闪,而投影仪属于漫反射远离,传播距离长,蓝光含量极低,而且一般都够大够远,能非常有效地保护眼睛。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第二:均衡的膳食营养

  除了看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不会科学用眼外,饮食和孩子视力关系也非常重大。

  家长们都知道吃糖太多会导致孩子肥胖、龋齿,但可能不知道,吃糖,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摄入糖过多,血糖增高,相应地会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加重近视。

  我身边很多近视的孩子,基本都有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的习惯,尤其喜欢糖类、精粮和快餐食品。而这些食物中缺乏营养,会使眼睛“糖化有余,营养不足”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减少孩子的糖摄入量,也是给孩子视力银行省钱的方法之一。

  当然了,通过饮食还可以给孩子的视力银行“存钱”。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啊,记得要给孩子提供视力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上面的这些食物呢,都是对眼睛有帮助的,不过大家酌情选择孩子喜欢自己又能做的就好。

  最最重要的就四个字——营养均衡,多选一些种类,荤素搭配准没错。

  第三:多参加户外活动

  给孩子的视力银行存钱的还有一个大招:就是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2007年美国加州有一个著名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孩童每周户外活动可以达到14小时以上,就算父母亲有近视,小孩仍不容易近视。

  也就是说,户外活动时间越多,孩子近视可能性越低。

  因为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孩子,接受到的光线强度也越大;而光线会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释放,这种神经递质能够保护眼球不会变得过长,进而防止近视发生。

  户外活动特别多,跑步、骑行、打球踢球、爬山等都很推荐,哪怕仅仅是饭后散散步,对孩子的视力也是有好处的。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说真的,每次带孩子去体检,眼科走廊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学龄前的孩子。

  作为家长,看到这些场景别提有多痛心了。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广州一名男孩因为总是眯眼、揉眼,父母带他去检查,才发现在家上网课的短短一个月时间,近视竟然加深了近500度

  年仅12岁,近视高达800度!!!

  这一届孩子什么都不容易,就是容易近视啊~

  碰上疫情,小小年纪的他们要家上网课,每天要面对电子屏幕几个小时,还不能出门做户外活动,这是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过的体验。

  想到儿童节那天,有人发了38年前中国孩子的照片。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不是手机!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父母干预太晚?家长都在做

  评论区有一句话特别扎心:很久都没看到过这么明亮的眼睛了,原来以前的孩子这么快乐。

  放下手机、放下Pad,趁疫情刚过,好好陪孩子出门玩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近视   晶状体   孩子   远视   户外活动   概率   视力   基因   电子产品   高度   家长   父母   习惯   营养   眼睛   原因   银行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