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受短视频影响越来越大。


这段时间,表妹带着3个孩子来家里玩,几天下来,我发现一个问题:


7岁的老大,连同3岁半的双胞胎,都爱刷短视频。


尤其老大,抱着手机玩到凌晨,睡到中午才起床,作息几乎颠倒。


我甚至有种错觉,这哪里像7岁的孩子?


我提醒表妹,孩子好像有点玩过头了?


表妹说,平时在家就这样,不给看就闹,而且看看视频总比打游戏、在家作妖强……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周末寒暑假,很多孩子就是在短视频的“陪伴”下度过。


我甚至见过很多家长把“短视频”当成育儿神器。


当然我不是说短视频不好,凡事都有两面。


但不给孩子设限,不光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浪费时间、影响视力、打乱作息,


更会让他们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错过养成优秀品质的机会,比如专注、抽象能力、审美倾向、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01

孩子们都在被动接受“低级快乐”?


最近观察表姐家的孩子刷视频,发现他看的视频基本是这样的:


一段魔性的音乐配上一些叽叽喳喳的搞笑画面,有些内容超龄甚至低俗。


光是在旁边听上几分钟,我脑子里就都是那些魔性的BGM和笑声,挥之不去。


很多人称之为“低级快乐”。


我认为低级的未必是视频本身,更可能是越来越精准推送机制,让孩子的感官持续接受高强度刺激。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你知道孩子最爱看什么类型的短视频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


58.8%的孩子选择了搞笑类短视频。


原因很简单,减压(50.4%)、好玩(49.9%)。


所以对于还没入学的孩子,他们喜欢看短视频的原因就是纯粹好玩。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我儿子2岁多,有时候他未必能看懂一段视频在表达什么,但就是能被吸引,甚至保持“专注”。


现在走在街上,发现很多孩子嘴里哼的都是神曲,说的都是网络流行语。


一方面,孩子容易对新鲜事物好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格外强。


但在这个阶段,接触到的全是这样的内容,很难不让人担忧。


被一些低质量的“短视频、音乐、文案、观点”影响、塑造,这才是这种“快乐模式”的可怕之处。


一位妈妈说,她会引导孩子选择内容,我对此表示赞同。


但这个环节大多数时候是缺失的。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中还有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


未成年人选择短视频的第一路径是看热门视频,比例为53.8%;


其次是看自己关注的博主(47.4%);


排在第三位的是推送什么看什么(34.0%),


看固定节目的比例只有18.1%。


可见,孩子们大多是在被动接受。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开始提供未成年人模式,希望通过内容分级让孩子远离劣质内容。


在我看来,如果不能在家长陪伴、指导下进行,还不如直接“剔除”。


02

沉迷短视频会妨碍孩子身心发育?


《娱乐至死》里有一句经典谶语: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有人觉得“毁掉”说得太严重了,可这种“快乐模式”的确会让孩子失去很多。


·专注力、延迟满足能力、耐心


科研证明:大部分宝宝在20个月大的时候,大脑自控区域基本发育成熟。


所以2岁以后,要逐渐培养耐心、专注力、延迟满足能力。


可刷短视频,刚好跟专注力的培养方式相反,孩子依赖于几十秒的视频带来的快乐,远超过看书甚至玩具。


一位妈妈说,4岁的孩子看了两天短视频,竟然开始抵制阅读,吵着要玩手机……


俗话说“由奢入俭难”。


成年人都抵挡不了的诱惑,我们能指望孩子做得多好呢?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随时生活节奏加快,现在想花一段完整的时间做完一件事越来越难。


可孩子们的时间并不零碎,童年是拥有“完整时间”最多的时期


比如暑假,可以拿出很多时间专注于一件事。


哪怕是看完一部电影呢?也比把时间花在一个个零碎的小视频上有意义。


·抽象能力


大脑的抽象能力能在不断训练中提高。


抽象能力有多重要呢?


有人说,在知识爆炸时代,起决定性的能力就是抽象能力。它是我们在学习、自我认知方面的深度思考能力。


抽象能力强的人,才能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提取脉络,归纳总结,最终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创新甚至改造世界。


相较于文字,视频更加直观,甚至无需大脑启动抽象能力。


俗话说,用进废退。长期得不到锻炼,抽象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尤其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如此。这个年龄段,最应该接触的是文字和阅读。


·审美


记得去年爆火的《惊雷》吗?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歌手杨坤评价这首“歌”根本不能称之为歌。


《惊雷》的“作者”(后来被证明抄袭)反击说:这首歌比杨坤的任何一首作品都红。


可火不代表就是值得宣传的优质作品。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当然现在“土味审美”也成了一种美,大家都是抱着玩梗的心态在传播。


作为成年人能分清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俗的,哪些俗而不低级的。


可孩子的分辨能力不够,需要家长帮助甄别。


可怕的不是低俗审美,而是占据网络话语权之人的审美低俗。


·对真实生活的认知


现在短视频成了大家感受世界最直接的工具,可短视频里的世界未必真实。


很多网红都是被剧本、人设制造出来的“产品”,很多动辄点赞百万的视频毫无真实生活的逻辑可言。


比如去年疫情期间火起来的“郭老师”,据我所知,她在学生群体里异常的火,很多孩子都在模仿她的“郭言郭语”。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这类“博眼球”的博主最能吸引孩子。


说几句网络流行语算不上什么,可时间久了,很难保证孩子对真实生活认知不会出现偏差。


此前央视的一档栏目,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


孩子回答“想当网红,因为网红能赚很多钱。”


正是因为大批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网红提供了一种错误示范。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我个人觉得当网红也没什么不好。


可以孩子的认知,他们大多只能看到当网红很风光、能赚钱,却不知道大多数网红也是资本的打工人。


而那些真正能靠才艺、知识、个人魅力走红的博主,能力是基础的、是前提。


这些都需要我们告诉孩子。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放任孩子“刷短视频”不好,只是不清楚具体有哪些危害。


还有很多家长也是无奈,没有精力的照看孩子的时候,只好把手机给孩子。


可表面看起来安全、省事的“电子保姆”,会让日后的育儿成本增加。


03

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短视频?


《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中提到:


相比之下,有的孩子更容易陷入短视频沉迷: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可以看到,爱刷短视频背后,是部分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我想,这一点延伸到学龄前一样适用。


客观地讲,我们的孩子生在网络时代,生来就带着网络“基因”,让他们屏蔽互联网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可陪伴仍是主旋律,孩子缺乏陪伴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如果任其发展,上了小学、中学,可能会衍生出更多问题。


比如一直难以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到了那时,我们面临的教育成本其实在大幅增加。


短视频如何“掏空”孩子大脑?看完吓出冷汗


每代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不同的诱惑。


只是近几年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诱惑越来越多。


我们这一代家长面对的挑战也更多,在引导孩子拥抱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应当小心防范。


除了部分人不在意,我想更多的家长是特别在意,但被快节奏的生活冲击得自顾不暇。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为孩子亲身示范如何高质量地度过业余时间。


另一方面,当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育儿节奏越来越紧凑。


陪孩子慢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现在能沉下心的、耐得住寂寞的人,更容易成才。


想起朋友说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我一直觉得我比我女儿幸福,因为小时候可以专注的去玩一个游戏,例如泥巴,可以玩一整天也没人骂、没人吵;


只要晚上准时回家吃饭就好。可以去读哥哥姐姐的书,不会有人说捣蛋;


也可以去田边摘野花,自己找瓶子装好,自己写下整个过程及感受。


现在看看小学的日记,还很羡慕小小年纪的我,可以有这么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机会。


年纪越大,越没办法专注一件事,连带着给女儿的时间也不多,只剩下催促……”


别让孩子宝贵的童年浪费在手机上。


点个「在看」,我们一起改变,让孩子的童年过得更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大脑   孩子   视频   低俗   低级   冷汗   抽象   认知   专注   家长   能力   真实   时间   内容   快乐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