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今年的国庆长假,我去了一趟终南山。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按理说这个时候出去不太合适,我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小伙伴们都在忙,就算不需要管店,国庆外出,也总该把老婆孩子带上,金秋气爽,孩子难得有假。

在2015年年初,我参加了一个叫知学院的网络学习平台,我是当时的第五届学生。

今年刚好是知学院办学9周年,除了会在终南山下举办隆重的纪念仪式,老师还有重要的课程要分享,于是决定独自前往。

如果说一个人喜欢某件事同时又能得到别人尤其是家人的支持。

这很幸福。

在此特别感谢爱人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包容。

当然也要感谢我的那些小伙伴们。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不同人的眼里,他所留下的印象是不尽相同的。

尽管我们不必在乎世俗所有人的眼光,

但至少有一个人,他对你的评价你一定要引起重视,

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那么在我眼里,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先说点好的,别的不敢说,我想我至少应该算的上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刚走入社会那阵子,就喜欢看名人传记,当时的各类主流的的成功励志类书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几乎都看了一个遍。

我曾经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购买并收集各类商业、管理、营销、潜能开发等等一系列领域的图文资料和影音影像资料。

而后又在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陆陆续续又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类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几乎都记不清。

我还拜过不少名师,有管理学领域的资深老师,有互联网运营策划的高手,有行业领军人物,有营销实战专家,还曾皈依过藏传活佛。

当然也包括我现在的老师。

感谢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

是你们在我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

给了我成长的力量和更多的善知识。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除了爱学习,我的学习力也是蛮强的。

记得在N年前,我曾被我的上线拉入了一个"直销“组织,因为当时身无分文,上线不得不好心的把我”软禁“在出租屋内。

白天一个人看资料,晚上就跟着大伙听课,等着家里寄钱过来入会。

没过一个月我就能上台分享,而且每次效果都很好,掌声不断。

可台下的那些小伙伴又怎么会想到,台上的这位资深老师,其实还没入会,身上唯一一套体面衣服,还是上线花的钱给买的。

我在听很多老师的课时,你别看我并不怎么认真听讲,不怎么做笔记还爱打瞌睡,可一堂课下来不但主要的知识点能记住,还能生发出其他内容。

也许老师们只讲了半小时,到我这我就能分享成1个小时,当然,前提是要有人愿意听。你也不用羡慕,这是天赋,没办法。

学习好有什么用,学习的关键不在学而在习!

你这是在怀疑我的执行力?

忘记告诉你,我还是一个行动力超强的人。

每次想到一个什么好点子,那是连觉都不会睡。

你可别以为这仅仅是一个点子,我会从各个维度去解析和论证,既有战略高度又能落在实处,还会考虑在不同阶段有可能会面临的变量以及应对策略。

要是把这些写出来那都是实操版的商业计划书。

不光只是想,我会立即行动,从一个好名字入手,既考虑品牌注册还要看域名配置,很多时候是一气呵成。

当我决定要做一件事,那是八辆动车组也拉不回,说干就干,义无反顾。

所以结果是,尽管很多事没有做成;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手头上拥有近30个注册商标。

要知道,每一个商标的背后都曾经有一个梦想和计划,有一段故事。你要是对商标这块感兴趣,不妨可以跟我谈谈了。还有对我持有商标的侵权行为,等我有精力了,我自然会来找你。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

第一个问题是随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看到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也就会经常出现一件事还没做多久,就又开始想去做另外一件事。

我当然是知道专注的重要性,但看到了西瓜地,只想守着芝麻,心有不甘啊。

第二个问题是随着对这件事的不断深入,就会从更多维度和层面去分析和解读,看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我也知道成功本来就应该带有某种偏执,但你明明看到前方有危险的警示牌,很难做到全然不顾,于心不忍啊。

第三个问题是当我的认知面在不断扩大,所接触到的“未知”面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遇到的牛人大咖多了,越来越感觉自己所掌握的那点小知识明显不够用。

虽然说在互联网时代,再微小的个体价值都会被放大,但如果没有真正的独门绝技,哪能行走江湖?能力有限啊。

第四个问题是当我捕捉到更多不同信息,而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很有可能存在相互矛盾和对立关系,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一件事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虽然说一个人的认知高度取决于他能容纳的下多少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但现实世界是需要你的站队、取舍和态度,左右为难啊。

于是,

感性与理性,自我与交付,独立与从众,自信与信他,正信与迷信,相信与怀疑,认同与批判,付出与收获,好与坏,对与错,偶然与必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全然交织。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以至于在近些年,很多时候,不知道要说什么,怎么说都觉得不妥,不知道要怎么做,怎么做都未必是我想要的结果,无是非却又无时不是非,无因果却又无处不因果,认知紊乱。

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像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焦虑”时代,像我这样的“学习症患者”屡见不鲜,只不过相比其他人,我的“认知失调症”病的不轻。

那该怎么办?

不是说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学习来解决,那就继续学,药不能停。

这个世界所有的善知识,无外乎分为三类:道、法、术。

道是世间一切规律的统称,但同时也是指人们去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动态方式,道是一种智慧。

当道由古人或前人以口述、文字或其他媒介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时候的道就变成了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

我们学习法不只是为了记住这些知识,而是为了找到其中的道,这样一个过程叫认知。

只有找到上一层的道,才能解决法和知识尚未描述的相同相似(甚至是相左相悖)的情形,才能活学活用。

当我们找到法当中的窍门(道)并能熟练运用,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更为具体的问题,术指的是技能。

当你再以文字或其他形式转述他人,这个术又变成了法。

法分功法和心法。

所不同的是,术有专攻,法有高下,道亦有道。



举个例子:你跟某个老师学习演讲,他教了你如何克服紧张心理,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打动人心,这是法,你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方法。

但是,当你在真正使用的过程中,你会遇到更多不同的场和环境,面对的受众群体也不尽相同,法不能穷尽,你需要找到背后的规律,自动生发,这需要智慧,这个过程就叫问道。

当你在更多场合或受众对象面前都能滔滔不绝、激动人心时,也就意味着你真正掌握了演讲能力,也就是术。

大部分人(包括我)的困惑就在于,尽管学习了很多法,但并没有找到其中的道,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更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术的能力就很差。

知识是一种传播工具,而智慧则是建立在知识之上解决问题的更为深层次的逻辑。有知识的人叫学者,有智慧的人叫智者,只有掌握了智慧,法才能变成术,知识成为能力。



古往今来,从来就不缺乏各种“有识之士”,有“知识”的人是很多,而“智慧”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开启。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人,说起大道理头头是道,一旦着眼于实处,却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看上去很有知识,却没有智慧。

有人会讲话,但不代表会沟通,有人个人能力突出,但人际关系很糟糕,有人在外声名显赫事业有成,但家庭内部矛盾重重。

有人智商高,但情商不高,有人情商高,但逆商不行,除了智商、情商、逆商,还有财商、心商、志商、灵商、健商、趣商。。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一个科技和商业世界的大神级人物,能创造出足以改变世界的产品,足以体现他在商业世界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智慧。

但换个维度,从人际关系角度,他独断专行,甚至近乎于冷酷无情。

他先后结了三次婚,在他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他的第一任妻子生活艰辛,不得以向他借1万美金接济生活,乔帮主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会借给你,我绝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胁和摆布“。

当然,你如果非要用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冷酷无情的这套价值观理论,也不是不可以,但智慧,总能在不同事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知识可以着眼于某个点,可以日积月累,一个有知识的人,他也许在某个点学有所成,但只适合单任务处理(当然,如果没有一点智慧,可能连基本任务都无法完成。)

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看待事物的高度、深度、广度比一般人要大的多,他所能处理任务的复杂程度也就比一般人强的多。智慧体现的是更高纬度的综合能力。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他能调用更多资源,为我所用,既能在不同任务模型中快速切换,又能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

观察一个人是否有智慧,不在于他长的像不像,也不在于他说的对不对,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的行为处事,从结果倒推。

他家庭关系处理的好,那么他的家庭智慧就很高,他的生活很愉悦,生活智慧就不错,他很会赚钱,说明赚钱是有智慧的。

但这里面也有些问题,有的人做的好并不代表他就真正懂得了其中的智慧,最粗暴的例子就是买彩票,中了大奖就意味着他懂得了其中奥秘?

有人虽然没有结果但并不代表他就没有智慧,这个结果可能只是你所能理解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真正想要的结果。

智慧这件事,只能是高纬度看低纬度,一个人在面对比他更高维度的智慧面前,是无法读懂别人的真正用意,以为的看清只不过是一种着相。

着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尽管以貌取人,以相取人会加重人的偏私虚妄之心,但适度着相也不失为一种人们认识外部事物或发现自我的一种快捷方式,他既能降低认知成本也能增强自信心,就看分寸的拿捏。

正所谓行业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以相喻义,是为了方便理解,

但不能把相、喻当成本义。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思维层面的差别,想要学习更多智慧,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思维模型。

思维方式才是打开道的这扇大门的药匙,或者说思维比知识更接近道。

一直以来,我深刻认知思维的重要性。

就拿我自己而言,我认为我的发散性思维、跳跃思维和逆向思维还是不错,但在结构思维、逻辑思维、重点思维、缜密思维表现较差。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建立其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型,也接触过不少思维工具和认知方法,其中包括

战略思考层面的有MECE法则、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平衡记分卡等等,

逻辑思维层面有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鱼骨图、六顶思考帽、7步分析法、5W2H分析法等等,

这些法对我们都很有帮助,如果你想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随便拿来一个深入研究都能提升智慧水平,拿走不谢。

但我的问题又来了。

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有一个困惑。

在这么多思维模型和思维工具面前,大多是在商业世界或个人管理上得到很好应用,除了你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训练外,你还需要具体的应运场景。讲白一点就是这是很专业的一件事。

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模型对于提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多数提供的都是硬知识,而对于如何思考,思维层面的教育则有所缺失。尽管市面上也有各种思维的培训课程,但都各说各话,缺乏更为简单的系统性的理论依据。

那有没有一种更为深刻、更底层的思维逻辑能涵盖所有这些思维模型和工具,能让更多一般人就能快速掌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关于学习,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

那就是不管老师讲什么,或者市面上有些什么课程,尽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擅长,尽管每个课程都可能有价值所在。

但是你一定要清晰的一件事,就是当下,你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是什么?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提升和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

然后再去市面上寻找哪个老师讲的最好,哪个课程更有帮助?当然不一定是行业最高就能为我所用,你还得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学习要有针对性。

学习从来就不是形而上学,更不是盲目的追求大而全,学习是为了解决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学习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尽管我这么多年学的杂,但回归到其中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我都非常清晰在那个点我需要学什么,跟谁去学?

而当下,

最困扰我的,我最想解决的,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思维框架。

说到这,我隆重推荐下我现在的老师南山空同,是的,相比现在很多牛人大咖,或许他的名气还不算太大。

但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师,别的不说,就说说他其中的一项过人能力——搜索力。

什么是搜索力?

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但凡我们想知道的很多信息在网上都能找到答案,但前提是你要具有搜索力。

哦,你说的搜索力就是上网搜资料啊,这很简单,只需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个关键词即可。

千万别小看搜索力,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一个人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相信你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扰,就是有时你非常着急想在网上找自己想要的有用信息,可就是找不到,这是为什么?

除了搜索引擎本身不够智能以外,这个我们不讨论。更多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输入什么样的核心关键词来与之匹配。

而且往往一次输入还不行,你既需要不断变换关键词,同时找到新的关键词,继续深入,直至找到答案。

这不仅仅是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能解决,你需要融会贯通,善于找到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也就是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而思维能力正是很多人所缺失的。

只能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被动的接收那些所谓的精准推荐,渐渐迷失。

而南山空同老师的搜索力跟我们还不一样,我们一般人用的是“互联网”搜索引擎,而他搜的是“气灵网”搜索引擎,直接向大自然找答案。

好吧,讲的有点玄乎,那我说人话。

简单来说,这种能力就叫“直觉”。

说起直觉,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一点这样的能力,譬如有时候你突然能感受身后有人,而且的确是在你没有看到听到的情况下感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直觉”。

说直觉是第六感其实还不一定对,我的理解应该是第七感。

佛家把人的认知分为八识,前五识色、香、声、味、触是建立在眼、耳、鼻、舌、身人的五感基础上所获取的信息。

而第六感则是建立在前五感长期所形成的,是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量之后,对外在事物所产生的反馈和判断,也就是“意识”。第六感是意识。

那“直觉”应该是第七感,末那识,是属于潜意识层。

关于对潜意识的研究,心理学上有更为详尽的解释,包括宗教、哲学都有不同阐述,小师也在其他文章中多次提及,这里暂时就不再延伸。

一句话形容就是:一般人是可以通过潜意识层的训练,就能培养出更好的感知能力。

而更为强大的“直觉”感知能力是来自于第八感,阿赖耶识,可以直接感知过去和未来。

所感即所知。

以我的理解,南山老师很有可能就是掌握了这种能力。

当然,也不排除是我着了相,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南山老师这次分享的课程叫《东方先贤智慧》,地点选择了世界道学的最早发源地——终南山下古楼观台。

古楼观台曾是老子夜观天象,向尹喜口述传授道德经的地方,被誉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是不是有满满的能量加持和仪式感?

《东方先贤智慧》主要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老子、周公等东方先贤的思想学说为主,来讲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智慧。

里面所提到的很多智慧让我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突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个更全面的思维框架,

它能把我以前所学习到的各种碎片化的知识,能串联在一起,找到一个更有力的支撑点,建立其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模型和思维方式,能承载和搭建起我的知识体系

能让我更好的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

为我所用。

在很多年前,我就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未来我要从事教育培训行业。

我最喜欢的职业就是当老师,哈哈,这点是不是跟马云有点像?

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各种培训课程可以借鉴。

但我有个怪脾气,不是说那个热门那个赚钱多我就去跟着学跟着干。

而是这个知识框架尽管不一定对,但一定是

我喜欢,我认同,我擅长、我收益我才会去分享。



前不久,我做了一个叫“职场规划局”的自媒体栏目,这个栏目重点从职场心理、职场视野、职场技能三个维度来解决现代人的职场焦虑、职场困惑的问题。

这个栏目重点讲的是更为具体的应用和“术”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公众号搜索“职场规划局”。

但同时,想要提升“术”就离不开“法”。

N年前,我注册了一个品牌叫“有限思维”,当时就是用来打算做思维类的教育培训,因为我深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和困惑其实并不仅仅来自于问题本身,而是缺乏更高的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只要换个维度或更高维度去思考问题,再加上一定的善知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

“有限思维”+“职场规划”,在我的认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能实现初步的知识闭环。

胡小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我原来的名字叫“胡学飞”,

你想,一个人总不能一直在学着飞,那要学到什么时候?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以教为学。

但这个世界老师、大师实在太多,干脆我就叫“胡小师”吧。

接下来,“胡小师”的这个公众号将重新定位再出发,

以南山空同老师所传授的东方先贤智慧为思维模型,

并结合我的所思所学所感,

串联起思维(法)和技能(术)两个层面,在这里和大家一一分享。

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一起打开通往智慧的大门!


当然,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总是有限,

为此,我准备建一个“师友会”交流群,

相比公众号,群的尺度更好拿捏,

有些平时不太方便的话题,大家可以在群里互动、分享。

相互交流,彼此收获更大。

让我们一起脑洞大开,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让生活更美好。


对了,以后见了面,你可以直接叫我“胡小师”,

或者还可以叫我“小师兄”“小师哥”“小师弟”都行,

但请记住“我不是老师,我是胡小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智慧   维度   这个世界   认知   南山   直觉   层面   模型   思维   能力   老师   更多   知识   世界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