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连很贪婪的他,提到“高考舞弊”都摇头,不敢因此事收钱

最近关于高考冒名顶替,议论纷纷,大家都希望能彻查清楚,到底在现行的制度下,那些人究竟是如何冒名顶替的。

对于考试冒名顶替,其实也不是新鲜事,毕竟,从中国有科举制度开始,考试舞弊就存在了。

每个朝代都有人铤而走险,有钱有权的人利用手中的钱和权,实现考中举人。

但在实行科举制度的年代,对于科举舞弊,惩罚可是很严重的。

在清朝,就有很多官员因科举舞弊而被处决,所以也大大抑制了科举舞弊的现象。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中,就有一个片段,述说了和珅拒绝在科举这件事上受贿赂。


那一年,连很贪婪的他,提到“高考舞弊”都摇头,不敢因此事收钱


《铁齿铜牙纪晓岚》片段:和珅拒绝科场舞弊

《铁齿铜牙纪晓岚》片段:

视频加载中...


和珅受命到江南负责科举考试,同行的小月让和珅借机收点钱,但和珅表示这万万不可,有些事可以贪,但科举舞弊万万不可!

和珅,身兼大清十多个重要官职,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高峰,在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所有大臣中,和珅是最为贪婪的一个,在历史的纬度上,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民间谚语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但这样一位大贪官、颇有生财之道、拥有极大权力的和珅,也对科场舞弊连连摇头!不敢因科场考试而受贿赂!。

虽然这电视中的情节不一定是真实的,但电视剧中提到的官员因科场舞弊而掉脑袋是真的有的,在正史上也是有记载的。

那一年,连很贪婪的他,提到“高考舞弊”都摇头,不敢因此事收钱


科举制度:较为公平,也有舞弊的


最早的科考制度,可以说是隋唐时期发明的科举制。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时,可以说是相当完善了。总共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而童试又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级。

由于科举制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想在科举考试中舞弊的人为数不少。无论科举制度如何完善,依然是有人铤而走险。

科举作弊在古代常见的手法有三种即贿买考官、夹带经文、请人代考等,一看,今天的作弊手法无非也这几种。


那一年,连很贪婪的他,提到“高考舞弊”都摇头,不敢因此事收钱

清朝科场舞弊夹带的经文


顺治十四年丁酉科场案

科场舞弊,如不严肃处理,必将是酿成大祸,顺治十四年丁酉科场案就是一个例子。

丁酉科场案发生前,其实已经有发生很多科场舞弊的案件,各房考官受贿、考官之间串通勾结、权贵显要授意嘱托等都被人们视为平常。但因为处罚力度不大,考生依然肆无忌惮地贿赂官员,而官员也继续受贿。

到了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顺天、江南二府以及河南、山东、山西等数省的乡试舞弊案同时发作,朝廷大开杀戒,进行了严厉的惩治,举国震动。

顺治决定彻查,结果这次主考官、同考官还有吏部官员都证据确凿,他们都被斩立决。

顺天乡试考官李振邺以及有牵连的陆贻吉、新考取的举人田粕等七人立即正法,七家的老幼和资产也被籍没入官,还有百余人流徙关外。

江南乡试考官方欲、钱开宗等二十余人被斩首,其妻子家产都籍没入官,考中的人也被流放了不少。


那一年,连很贪婪的他,提到“高考舞弊”都摇头,不敢因此事收钱


清朝戊午科场案:考生与受贿的官员均被问斩

戊午科场案为清朝咸丰八年发生的一场科举舞弊案,这次科场舞弊案与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并列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

咸丰年间,考生罗鸿祀才学浅薄,他贿赂主考官柏葰的家人靳祥,想借此考中举人,后来,他又结识同考官浦安,向柏葰和浦安行贿,请求同意调换考卷。

但这次真的应验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因其中一位受贿的官员把罗鸿祀的考卷放入正榜中,在复审时被识破了!(如果放入副榜则不用复审)

东窗事发后,靳祥畏罪自杀,柏葰和浦安、罗鸿祀等人一同被判死刑。柏葰成为史上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

柏葰官至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一品大,咸丰帝过去对柏葰十分倚重。

但科举舞弊发生后,咸丰帝认为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该严格执法、明正典刑。

从这件事之后的几十年,直到科举被废除,清朝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舞弊事件。


那一年,连很贪婪的他,提到“高考舞弊”都摇头,不敢因此事收钱


结语

清朝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有人说他坚持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但也无可否认,清朝在有些方面是做得挺好的,清朝的领土达到了顶峰。

例如摧毁了郑氏政权,并将宝岛纳入了领土范围。

还有摧毁了准噶尔,完全收复天山南北,经过1000多年,西域回归中原王朝。

还有清朝对科场舞弊的处罚也让人点赞,让人惊叹!作弊往往就是死路一条!

在电视片段中,和珅对科场舞弊也摇头,可见这处罚的威慑力。

如果现在的制度对高考冒名顶替也从严处罚,或许,冒名顶替的会少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咸丰   乡试   冒名顶替   王朝   隋朝   顺治   举人   江南   科举   考官   收钱   清朝   贪婪   片段   此事   官员   制度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