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袁隆平爷爷仙故,全球华人悲拗,纷纷以自己的方式祭奠和缅怀,其实我觉得最好的回报,则是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粮食,还有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和习惯,便是对爷爷最大的慰藉,况且如今中国正开展“光盘行动”的全民活动~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食物的溯源

食物的追根溯源对于孩子们很是陌生,现在的家长只会口头一遍又一遍的老掉牙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念咒语似的为孩子灌输此观念,但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谓是微乎其微,只是流于象征性,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理解食物为何不该被浪费,虽然没有机会深入田间地头观察食物的成长,但是可以借助书本上的知识让孩子意识到习以为常的食物到底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背后的繁复工序以及辛苦汗水,牵扯到哪些环节.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汗水,进行正确的食物溯源,一层一层抛开摊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认知到食物之美,以及饭桌上美好的食物的背后牵扯的人力之广,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盘中餐》

以二十四节气为记录线索,将中国最传统的水稻种植和加工方式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农耕文化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用绘本记录过往,赞誉悠久的中国农耕文明,让人们认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艰辛。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中国农业社会数千年不断的循环。雨水准备秧田,惊蛰播种,立夏插秧……在农民的悉心照料下,水稻一天天长成。

一粒米的生命之旅,当用科学的精神、敬畏的心讲述。种子萌动、幼苗新生、秧苗长成、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稻种完熟,一颗稻种的四季脱变仿佛是一首对自然的永恒赞歌。

《大自然中的美食》

这套绘本是日本的中山章子领衔主编,携手日本豆腐合作社、东京都农林水产振兴财团、静冈县农林技术研究所等诸多食品行业权威机构联合编写,专门为解决3—10岁孩子对食物的好奇而量身打造,这套书也是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大自然中的美食》系列图画书共5册:《大豆!变身!》《大米哪里来》《蜂蜜做好啦》《牛奶大变身》和《最爱巧克力》,每一册都围绕一种孩子熟悉的生活美食而展开。香喷喷的大米饭、甜滋滋的蜂蜜、浓郁的巧克力、香醇的牛奶、百变的豆制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是用什么做成的呢?这套新颖的美食科普绘本,通过真实照片与趣味手绘,展示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美食从生长到制作的全部过程,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食物的由来与制作,轻松帮助孩子通过最熟悉的食物接触自然,解答好奇宝宝的疑问。通过美丽的照片给孩子必要的食育,让孩子拥有拥抱自然的能力。

《谢谢你,好吃的面包》

我们每个人都吃过面包,那么面包是用什么做成的呢?一颗麦粒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成为食物?从播种、生根、长出子叶,再到成为穗子饱满的小麦,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图画向小读者完整展现了麦子的生长过程。但光是麦粒还不行,想要做出面包,还需要经过好几个步骤,农民伯伯们要收割、脱粒、磨面粉,妈妈要和面、烘烤……看起来稀松平常的食物其实是来之不易的。在让小读者了解谷物生长过程的同时,更能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自然的馈赠和人们的辛勤劳作,从而更加珍惜食物。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金牌科普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安妮·默勒,畅销经典《小兔波利品格养成系列》作者布丽吉特·威寧格联袂之作!

从土地上到餐桌前,跟随食物的“成长链”,看小小麦粒如何变成大大的面包!手绘与拼贴结合的绘画方式,简练的语言,充盈自然之感的画面,生动完整地展现麦子的生长过程,让孩子感受从种子到食物的生长奇迹,感受自然中生命成长的力量。让孩子懂得珍惜食物,感恩自然的馈赠!

《用什么做的呀》

这本绘本风格可爱,有趣好玩,以食物为主题,把完整的食物完成细分,简单明了的看懂哪些食物是哪些成分组成的,引导孩童思考食物是由哪些食材所组成的呢?24页的图画书,5个主题,从还原、分析的角度,– 饭团、汉堡、拉面、饺子、冰淇淋,插图里除了有美味的食材,还有好多动物们幽默又可爱的表情和动作,借由跟着小动物们分析食物的食材内容了解组成的概念。一场从生活中开始探索的旅程,正等着您和孩子一起参与!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食物的爱惜

现在的小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独宠,也有爸爸妈妈的爱,况且如今并不缺吃少穿,生活条件也比较殷实,东西坏了再买新的.旧的还没坏新的一个个就补充上.东西不爱吃就吃爱吃的.如今世代的孩子,身处在琳琅满目的环境里,到处都是触手可及的便利,咬了一口的食物自己不喜欢的味道,便随之丢掉,或者由大人来收拾残局,这样的行径并没有什么不妥.习以为常。

“珍惜”这俩字仿佛已然不存在,对于现世代的孩子很是陌生的词汇;于家长而言,只管满足孩子的欲望,凡事都提供最好的,只要孩子满意.快乐即可,不强迫孩子接受不喜爱的东西,因为现在条件便能轻松满足孩子,不再像父辈那样条件不充分,忍饥挨饿的境况时有发生。家长们也不想孩子拥有父母那样的窘迫体验,所以也没必要非要培养孩子的珍惜和节俭的习惯~

但是,家长们忽略了一点哦,孩子总会长大的啦,培养节约和珍惜的习惯,不完全是节俭哟,最大的一点便是这种“爱惜”的美德,是进一步发展成懂得感恩的心,孩子总归会长大自力更生.面对困难,你能想象如果在温室里的花朵那般,接受社会的种种考验?所以好习惯便是唯一的将来面对社会考验的为人处事的基石。

《怕浪费婆婆》

小时在饭桌,我们常常被长辈要求“吃干净”,传统美德得以一代代延续,那时候物资并没有现在这么充裕,现在换我们咯,不过现如今的环境大相径庭,现代生活物资较充裕,获得也较容易,小朋友对拥有的物品常有不珍惜的情形发生,相较于过去这般严厉的告诫,这本书的作者用心的提笔作画,创造了这位看起来有点说教却非常具有亲和力的怕浪费婆婆,用智慧与「MOTTAINAI!(真是浪费~呀!)」的口头禅,有趣的传达了惜物的真谛。比如吃饭什么是“吃干净”的表现呢?且看怕浪费的婆婆的示范教学吧!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本书以幽默逗趣的笔法将惜物的观念巧妙植入小读者心中,主人翁老婆婆夸张的肢体动作,让原本严肃的主题顿时变得轻松逗趣,而本书制作的方法亦十足环保,作者把旧纸袋再利用,在上面画好图,然后剪下来,一张一张的贴到厚纸版上,印刷成书。充分将惜物的观念跟现实生活做最贴切的运用与结合。

《我会好好吃饭》

《我会好好吃饭》以镜面式插图的创意,采用上下故事并行,下图有讲这种情形的解决方法,一本书,双故事,一同读!对话框的呈现形式,则让阅读像看卡通一样好玩,图中细节能让孩子尽情探索。透过轻薄有趣的绘本,清楚阐述上述原则、别具深意。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这绘本,家长们也可以集思广益,看看要怎么解决这个难缠的吃饭问题~

《谁吃了我的粥》

小熊家族成员众多,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姨叔叔、两个表哥……每个人都很爱他。他们去树林里劳作,采蜂蜜,摘浆果、栗子,小孩子就在绿树丛中玩游戏。一切都这么的美好,只有一点:小熊他不爱吃粥!这可麻烦了,不吃粥,怎么能长成又高又壮的大熊呢!小熊要怎样才会喜欢上吃粥呢?妈妈塑造了一个爱吃粥的“魔鬼熊”,任性十足的小熊从不相信有“魔鬼熊”到开始和“魔鬼熊”争吃粥,那么真的有“魔鬼熊”吗?让我们去看看吧!

用「食物」绘本教育孩子有“粮心”便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悼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稻种   食物   麦粒   日本   教育孩子   面包   爷爷   生长   魔鬼   珍惜   习惯   过程   妈妈   自然   孩子   美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