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这几种表现,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你的孩子有这几种表现,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教育也是一门学问

在我父母那个年代养孩子很简单,只要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但现在却不同了,新时代的父母,特别重视自家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以下这几种迹象,说明你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1. 孩子受伤或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你

经常有父母反应,自己的孩子爱撒谎、孩子被同学欺负了不敢说、孩子遇到难题不跟父母请教,这些都说明了孩子对父母存在一种“排斥”。

孩子之所以不跟父母说,不让父母知道,是因为怕父母责备、怕父母嘲笑、怕父母不信任、怕父母不管等等。

所以说,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直接责骂,而是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

否则,你就失去了孩子对你的信任,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有某种隔阂。当孩子什么事情都敢告诉父母的时候,说明孩子对父母十分信任,内心有足够安全感。

2. 孩子敢在你面前表露真实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而父母,又是孩子最安全、最温馨的“港湾”。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敢表现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尤其是愤怒、悲伤、恐惧等,说明孩子对父母非常的信任。

这说明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孩子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孩子才敢随意撒娇。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总是隐藏自己的情绪,或者是只敢表现某一类情绪,说明亲子之间是存在问题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所以无论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父母都应该是一种接受的态度,这样孩子才会活的真实。

3. 孩子从你那里得到的反馈不是被贴标签

有些父母给孩子的反馈完全不客观,甚至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

曾听一个妈妈说,孩子很不爱吃蔬菜。这本没什么,但她很快做出一个结论:所以他性格急躁。

我们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唯一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

也有些父母在诉说了孩子行为以后,总要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不够聪明等等。

这些标签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标签”那样。

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坏,或者把孩子架的很高,让孩子活的很累。

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可以聪明、可以愚钝、可以淘气、可以稳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需要任何标签。


你的孩子有这几种表现,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4. 孩子愿意跟你分享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愿意跟你聊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天马行空,这足以说明你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只要孩子的想法不好,或者不对的时候,就会立马打断,并且教训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以后再也不想跟你说内心的真实想法。

5. 孩子总是被鼓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孩子会发展出“持之以恒”的能力,他们也会更少尝试危险行为。

有些父母则不允许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他们让孩子发展的“兴趣”,其实是自己没有被满足的兴趣或爱好。

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会很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尤其大。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画家、医生、老师……

不应该把你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他内心最想做的,也是最开心做的。

天赋不是父母培养出来的,是孩子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来的。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孩子的压力会很大,内心的幸福度也会很低。


你的孩子有这几种表现,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6. 你给孩子设置恰当规则而不担心孩子反抗

负责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给他们设置恰当的规则,而不会因为担心孩子不高兴,或不喜欢自己,就对孩子听之任之。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

恰当的规则包括: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写作业时间的安排;

生活习惯规划,睡前刷牙,换洗衣服,做家务,晚回家要让父母知道和谁在一起等等;

使用礼貌用语,去别人家注意什么礼仪,过马路、乘车要注意什么等等。

这些都可以给孩子制定好规则,让孩子慢慢去适应这样的生活规律。

包括孩子玩手机、看电视,都应该是允许的,不应该剥夺孩子的权利,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制定时间规则,比如每天只能玩多长时间,这样孩子不仅得到了满足,还学会了自控能力。


你的孩子有这几种表现,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7. 亲子相处中会得到父母的道歉

亲子相处中出现的问题,未必全是孩子的错,有时父母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比如情绪反应过度,对孩子大发脾气,打孩子。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诚恳地跟孩子道歉,并解释为什么这次会做错,而不应该把过错都放在孩子身上。

你可以和孩子谈谈:冷静下来之后想过,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你也可以和孩子谈谈:当时是什么情绪或者想法,让你没有克制住冲动。

当你真正去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也变成了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你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父母不应该高高在上,也不应该以“我是为你好”为借口,去教育孩子。而是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放下所谓的“架子”,真诚的去教育孩子。

你家的孩子有这几种迹象吗?如果有的话,说明您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孩子   恰当   亲子   内心   情绪   面前   想法   担心   父母   事情   兴趣   规则   真实   标签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