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在你们的上学时代,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上课听讲极度认真、课间和周末也都把时间花在学习上。那种刻苦努力的程度,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

但是呢,他们成绩总是在中下游徘徊,更有甚者直接是倒数前三。这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分数三十五。”

“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这种类型的同学难道是天资愚笨吗?当然不是。从日常交流中就能看出,哪怕他们不是天赋异禀,但至少也属于智力正常的那一类。可他们为什么总是考不出好成绩呢?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生活中那些极度努力却成绩平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固执、不懂变通、没有发散性思维。说难听一点,就是“一根筋”。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在展开分析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理论——捕鱼理论。

“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我们都知道,捕鱼一般有两种方式:垂钓和撒网。

如果采用垂钓的方式,聪明的钓鱼人在放下鱼钩之前,都会先进行思考和计划——要钓哪种鱼、用什么样的鱼饵、把鱼线抛到哪个位置……把这些都考虑好以后,钓鱼人才会坐等大鱼上钩。

从方式上来说,钓鱼人没有做错什么,甚至可以说已经考虑得很全面了。但结果呢?他能不能钓到鱼、能钓到多少鱼?我们不得而知。甚至有可能,他想要的那种鱼永远都不会上钩。

“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钓鱼人虽然很清楚自己的目标、计划也很周全,但他们太执着于方式,这就限制了他们成功的可能性——除了鱼饵所在的那一丁点区域,他们的捕鱼范围几乎为零。

但采用撒网的方式就不一样了,那么大一张网撒下去,扩大了捕鱼的范围,渔夫就能捕到各种各样的鱼,然后从中挑选自己最想要的那种鱼。

这个捕鱼理论,出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非常鲜明地指出了不同思维方式导致的不同结果。

“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那些非常刻苦但成绩平庸的人,就是捕鱼理论中的钓鱼人,他们知道“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但问题是他们只知道付出努力和汗水,而不知道寻找最佳途径。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懂得寻找捷径。在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之前,先尝试各种既有创意又有效果的选择、考虑不同的方案,然后再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个最好的选择上。

洛克菲勒之所以能打造出如此庞大的石油帝国,也是这个原因。他对儿子说:“我不是刻板固执、按部就班、以简单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钓鱼人,我是能够创造多种选择、直至挑选出最能创造商业利益的渔夫。”

“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告诉我们:“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他们忽略了——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努力”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成本最高的事情。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都懂得用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那些每天搬了成百上千块砖的民工够努力了吧?但每天获得的那点微薄收入,只是“辛苦钱”而已,根本不能称为“回报”。

当然,这里并没有歧视民工的意思,他们一样值得我们尊重。只是,如果拥有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哪怕就是搬砖,你也能找出多种搬砖方法,每天搬砖的数量都要比别人多。

“不懂策略,难免辛苦命”:要成为有钱人,先学会这件事

先贤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在如今这个时代,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更多选择。

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诚然,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必须要以“努力”作为帆船,但在这艘船上,怎么划桨、怎么扬帆,决定了你能不能先人一步到达目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洛克菲勒   先贤   孔子   鱼饵   渔夫   刻苦   有钱人   民工   汗水   固执   辛苦   思维   多种   策略   成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