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魏王曹操训练士兵一段时间之后,想要发兵进攻,被马超据险坚守;如果这时候退兵,但又会被蜀汉的兵卒耻笑。

曹操进退两难,对于是否退兵的事情,心中犹豫不决。这时,恰好厨师端来一碗鸡汤,汤里面有一根鸡肋骨。

曹操望着鸡肋骨若有所思,手下大将夏侯惇进入营帐,向曹操询问夜间操练士兵的口号。

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曹操的军营中有一个名叫杨修的官员,听到士兵们都在大喊“鸡肋”。于是命令士兵收拾行装,准备返程。

夏侯惇得知后,忙问杨修为何下令收拾行装。

杨修说:“听到士兵们喊的口号,就知道魏王不久就要收兵回去了。因为鸡肋这个东西,吃起来肉不多,扔了又可惜。如今发兵进攻不能取胜,退兵又担心他人耻笑。在此逗留已经没什么益处,不如早日收拾行装,以免慌乱。”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这一夜,曹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走出帐外散心。只见士兵们都在打点行装,于是赶紧召见夏侯惇,问士兵们为何如此。

夏侯惇便把杨修所说的话转述给曹操。曹操听完大怒,认为杨修扰乱军心,于是下令把杨修斩首示众。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故事,大概是关于“祸从口出”最为典型的事例之一。

语言是人类进行合作、交流的重要媒介。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句话说得好不好,有时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才说,做人要谨言慎行。

《三国演义》中讲:军中无戏言。在如今的职场中也是如此,一句适当的话,可能让你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一句不好的话,也可能会使自己卷铺盖走人。

因此,真正的聪明人,不是那些巧舌如簧的人,而是讲究说话分寸的人。一般来说,谨言慎行的人,往往会避免说以下三种话,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聪明人少说三种话

第一种:道人是非的话。

《增广贤文》有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首先,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早晚会被他人知晓,然后引起他人的不满和怨恨。最终,这些人就可能会给自己制造麻烦。

其次,喜欢谈论是非的人,通常不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这在无形之中,就会让自己失去了许多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第二种:大言不惭的话

饭桌上有一种人,几杯酒下肚之后,便开始吹嘘自己的人脉关系有多广、资源有多丰富。这些大言不惭的人当中,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信口雌黄,当别人有事的时候来找自己帮忙,若是帮不上,不仅会败坏自己的形象,而且还会耽误别人的事情,完全没有任何益处。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第三种:恶语伤人的话

《荀子》中说:“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就是说,讲话尖酸刻薄,比用利器伤害别人带来的创伤还要严重。

人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恶语伤人?愤怒、不满、怨恨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说出来的话,即使事后道歉说那只是气话,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也不可磨灭。

如此一来,别人寒了心,就会渐渐疏离,而我们自己也失去一段情谊。

《三国演义》:与人聊天时,少说3种话,避免带来麻烦

结束语

《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这个情节,很多人都在中学课本上学过,但能够从中总结出经验,让自己谨言慎行的人却是不多。

阅历丰富的人会发现,在社会中,有时候做事可以做得不够漂亮,但话一定要说得漂亮。

如果实在掌握不了说话的技巧和方式,那么不如闭口不言:不说道人是非的话、不说大言不惭的话、不说恶语伤人的话——不说,好过说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蜀汉   荀子   演义   军中无戏言   谨言慎行   祸从口出   大言不惭   行装   道人   鸡肋   聪明人   益处   夏侯   士兵   是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