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应酬”的人,往往能掌握这3个社交小技巧,别忽视

关于应酬,曾经见过这样一个案例:

某公司因为业务需求,请客户去西餐厅吃饭,老板叫了一个员工同行。老板去的时候开开心心,回来后却满脸不悦。

原来,吃饭的时候,员工见西餐厅的面包很新鲜,就拿起面包一口一口地咬着吃了——原本,西餐厅的面包是要用手撕着吃的。

因此,老板觉得这个员工不懂就餐礼仪,在客户面前扫了自己的面子,于是心有不满。

真正“会应酬”的人,往往能掌握这3个社交小技巧,别忽视

如果是与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吃饭,那么怎么吃都可以,没那么多讲究。

但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得出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对象面前,应酬时的礼节是一门学问,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自身的未来发展。

国学经典《荀子》中说:“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就是说,不遵循、不实行礼节的人,就是没有规矩、不知原则的人。

可见,应酬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总结了一些相关的智慧,值得一学。

真正“会应酬”的人,往往能掌握这3个社交小技巧,别忽视

主动“夹菜”未必好

《增广贤文》说得好:“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简单来说,吃饭、应酬的时候,推杯换盏之间都是学问。举个例子:

无论是朋友间的聚会还是与客户的应酬,很多人在饭局上都有给他人夹菜的习惯——这可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在意和关心,无可厚非。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就餐习惯是使用筷子,当你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时,别人会不会因为“卫生”问题而心生排斥呢?

就好比你跟不太熟的人一起吃饭,桌上有一碗鸡汤,别人用自己吃饭的那双筷子在鸡汤里划来划去地捞鸡肉,你应该也会因此而选择不喝鸡汤了吧?

同理,在应酬的时候,主动给他人夹菜是好事,但一定要用“公筷、公勺”。这样一来,既表达了自己的关心,也避免了因为“卫生”问题而产生的尴尬。

真正“会应酬”的人,往往能掌握这3个社交小技巧,别忽视

不会喝酒也要碰杯

前些年,凡是应酬几乎都是要喝酒的。近几年来,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些包容和理解——很多人不会再强行劝那些不会喝酒的人喝酒。

但话分两头,即便是不会喝酒,自身该做到的礼节也应该要做到。

不止一次见过这样的情景:当大家站起来共同举杯的时候,某个不会喝酒的人就“稳如泰山”地坐在椅子上,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荀子》说得好:“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自成行义之美者也。”大概意思是:所谓礼节,就是既要表现出尊重,也要按礼行事。

也就是说,当大家共同举杯或者别人向你敬酒时,哪怕你不会喝酒,也应该站起身来——无论喝水也好,喝饮料也罢,要右手拿杯、左手托底,然后与他人碰杯。

不喝酒没关系,但不会喝酒也要碰杯,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学会的社交技巧。

真正“会应酬”的人,往往能掌握这3个社交小技巧,别忽视

提前离场别张扬

一般来说,只要是应酬,在饭桌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次数多了,难免会遇到需要提前离场的情况。

于是,有的人在离场之前,会站起来举起酒杯,大声告知在座的所有人,自己因为某件事而需要提前离开。

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在场其他人的尊重,但别人却不一定会这样认为。

《增广贤文》有句话说:“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都有自己的想法——过于张扬的离场,或许会打断别人正在谈的事情、又或许会影响整个饭局的氛围。

所以说,真正会应酬的人在需要提前离场时,只会给左右两边的人以及主人打好招呼,并在第二天给主人打个电话表示歉意和感谢。

真正“会应酬”的人,往往能掌握这3个社交小技巧,别忽视

写在最后

《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懂得礼节,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每个人这一生都离不开应酬——应酬的对象不仅仅是客户、上级,还包括亲戚、朋友、同学等等。

人们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凡是有“局”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应酬。

真正会应酬的人,并不一定有多么圆滑和世故,而是掌握了一些社交的小技巧——而这些技巧,也是我们不能轻易忽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荀子   应酬   社交   饭局   西餐厅   礼节   鸡汤   筷子   学问   面包   主人   面前   老板   员工   客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