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01、学渣和学霸之间,只差一顿打

“气死我了!”

上周孩子月考,一位妈妈气呼呼地跟我吐槽:

“不该错的全错了,回家我就给他揍了一顿。揍完,自己麻利地全改过来了,一个也没错。你说气不气人?!”

有人说,差生和学霸之间只隔着一顿打。以前不是很理解,现在简直被深深折服。

好友说,当孩子自己一个人写作业的时候,那简直跟画符一样。但如果有人在旁边监督,那字体不光端端正正的,错误率也直线下降了。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挨打前是这样: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挨打后就变成了这样: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玉不琢不成器,大致就是这个道理。

网上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一开始没有监管的孩子,写作业非常敷衍,字写得也是越来越潦草。妈妈忍无可忍,暴打了孩子一顿。

你还别说,这顿打没白挨。之后,孩子的作业质量直线上升。至此,这位妈妈算是找到方法了,每次孩子写作业之前,把“御用”的鸡毛掸子往桌子上一放,孩子立马就老实多了,再也不敢潦草了事。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为了孩子能够认真完成这点作业,父母们容易吗?

有人说,有的孩子天生就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可有的孩子就是欠打,不好好写作业,成天只想着糊弄。学霸和学渣之间,就差一顿打了。

可是,把孩子打一顿,孩子就真的能“爱”上学习了吗?

当然不是!

02、走出“体罚见效快”的误区

体罚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成为了许多家长喜欢、或者说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可是,哥伦比亚大学的Gershoff博士曾做过一个长期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从长远看,打孩子对改善他们的行为效果并不好,还有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除此之外,体罚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除了会影响孩子的大脑神经,让孩子出现注意力差、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之外,还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可见,打骂的教育方式,百害而无一利。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爸爸,对不起,我走了,你不必找我。”

“你要怪就怪女儿不孝……”

东莞两个小女孩给父母留了一封信后,在深夜踏上了出走之路。幸好,通过一整晚的监控排查,第二天顺利找到了两个小女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被问其离家出走的原因时,两个小女孩表示,是因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怕会被父母责骂,所以才离家出走的。两个孩子不仅会用手机,还牢牢记住了支付密码。

看来,孩子的每一次“冒险行动”都是蓄谋已久的。而把孩子往外推的,恰恰是父母的暴力行为。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03、催写作业有技巧

虽然孩子写作业磨蹭、走神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其实催孩子写作业还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以下这3个方法就可以借鉴:

大多数孩子在写作业之前,都会有各种磨蹭行为,比如:叫嚷着饿了、渴了、要上厕所,肚子疼……

不写作业,一切正常;一到写作业,各种毛病都来了。这很正常,因为写作业可不比玩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大多数孩子一坐到书桌前,就激发了不好的情绪。

既然如此,父母不妨在写作业之前,就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缓冲。比如提前10分钟提醒,让他们该吃吃、该喝喝、该上厕所就去上厕所,然后再回来专心致志写作业。

磨蹭的理由没了,孩子自然会收敛一些。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很多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所以能拖就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这是因为,每次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催促下写作业:家长催得急,他们就写得快;家长不催促,他们自然而然就写得慢。这样的坏毛病,现在不改,以后想要改的时候就更难了。

家长可以让孩子记录一下自己写每项作业的时间,记录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对写每一个作业大致需要多长的时间,有一个概念了。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掌控时间。

然后和孩子约定,今天的作业如果能在自己预设的时间内写完,就能有小小的奖励。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父母的打骂只会让孩子的脑袋里一片空白,而鼓励,却可以调动孩子更多的内驱动力。

有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每次写作业都会左顾右盼,屁股上跟扎了针一般。

于是,她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巨人,当你全神贯注的时候,就能把这个巨人召唤出来,他能帮你把任何事都做得又快又好。

孩子将信将疑地试了试,果然比之前快了一些。妈妈赶紧一副“你看我没骗你吧”的样子,顺便鼓励和表扬了孩子一番。

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士气大振,之后表现得越来越好,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磨蹭、不认真了。

挨打前后,孩子的作业天差地别,网友哭笑不得:鸡毛掸子才是灵魂

04

莎士比亚曾说:“人性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别人赞美。”

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度过,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希望被肯定、被表扬。

所以,与其给他们贴标签、打击他们的自信,不妨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克服缺点。

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任重而道远。如果父母不想在“打骂-抗拒-再抗拒-再打骂”的恶性循环中重复的话,不妨换一种引导方式。

你想要孩子具有有什么样的优点,不妨就这样去赞美他。

语言的心理暗示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当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爱和信任的时候,就能给你惊喜。

——END——

文| 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作业   莎士比亚   哥伦比亚   鸡毛掸子   孩子   天差地别   潦草   哭笑不得   巨人   直线   专注   小女孩   灵魂   家长   不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