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办公室里,同事长叹一声:生平最怕两个节,第一情人节,第二儿童节。都是一起讨生活的战友,情人节还能礼轻情意重。儿童节却真的要大出血,不但需要及时购买礼物,安排出门游玩的计划,还要积极参与幼儿园和学校的亲子活动。家长忙的不亦乐乎。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但事后想想,这个节日对于还来说真的重要么?在这个物质丰盛的时代,孩子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玩具,想吃什么有什么,游乐场更是玩到疲倦。是时候重新审视儿童节的意义了,除了买买买,我们还能怎么过节呢?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儿童节沦为“购物节”

京东618数据显示,自5月21日起儿童节相关搜索热度暴涨,近七天的搜索量环比已达7倍之多,其中“礼盒”、“服装”、“玩具”等搜索量排名靠前。

随着买东西变得越来越方便,电商促销似乎将所有的节日都变成了“购物节”,本来为了纪念二战中受苦受难的儿童,提醒人们保障儿童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的节日,也成了家长买买买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五月第一周刚刚过去,女儿就开始询问:“今年六一我有什么礼物啊?”而再加上给亲戚朋友家孩子买礼物,每年六一都要花去上千元的“儿童节”礼金。

家长这么努力,收到礼物的孩子,可能并不快乐。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幸福递减”定律,就是说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反而会降低。过去我们拥有一只娃娃一盒弹球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其实很难体会到了。而且节日过得越是频繁,孩子对节日的感觉就越是无感。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了,买玩具也不行,带出去玩也疲劳了,那孩子们的节日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有一首歌里说得好: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对于孩子来讲,能收获父母的了解和恰当的养育,哪天不是儿童节呢?然而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却并不懂孩子。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一方面,,以爱的名义伤害,其实是不懂孩子

曾经看过一条社会新闻,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认真学习,体罚孩子时不慎将他打骨折了。有网友在评论区说:爱之深责之切,虽然这位妈妈的做法有点极端,但是出发点可能并不是坏的。

在生活中,这样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的做法还有很多。这些爸爸妈妈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懂得该如何爱孩子,不懂得如何沟通,究其根本是不懂孩子。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另一方面,从大人的角度理解孩子,容易强行“纠错”

有一次朋友带一岁半的宝宝来我家做客。宝宝很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看看那里。朋友觉得很尴尬,不断对宝宝说:“别碰这个!别碰那个!”抱歉的对我说:“这和孩子就是喜欢乱翻,对不起啊!”我告诉她,这个阶段的孩子,探索是天性。我们只要把危险的物品收起来就好啦!

就像这位朋友一样,当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时候,就难免会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在我们眼中他们的行为就成了需要“纠正”的。然而,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却会阻碍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想要对宝宝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最紧要的是重新认识他们。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孩子是“什么”听听大师怎么说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菲力普·阿利埃斯在他的著作《儿童的世纪》中指出:“儿童”是一个在相当晚近的时代才建构起来的观念。

直到1882年,心理学家普莱尔才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儿童的著作《儿童心理》,儿童研究也逐渐开始发展起来。从认为孩子是缩小版的大人,到了解到儿童和我们成年人仿佛是截然不同的物种;从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到研究发现他们自带“天赋种子”,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开始了解自己身边“神奇”的孩子了。那么不同的“教育大师”对孩子都有什么精辟的认知呢?了解这些信息,能帮助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最恰当的帮助。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蒙特梭利:发展是孩子自己的需求

蒙特梭利女士是一位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她通过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和观察,提出了“敏感期”理论。我们总听到的“蒙特梭利之家”就是依据她的理念进行教学的。

在《童年的秘密》中,蒙特梭利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孩子们学习新能力的速度并不是一直一样的,在特定的“敏感期”,孩子会以令人惊叹的能力实现飞跃式发展。

对于我们父母来说,了解宝宝的这个特点,就可以在关键期提供关键帮助。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上图所示从2岁开始,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可能会出现执拗的行为。了解孩子特点,我们就能心平气和的接纳他们“强迫症”的行为,并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道德感。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固定阶段

如果说蒙特梭利的儿童发展理论是基于观察和实践的,那么皮亚杰的理论则来自于严谨的实验和论证。他将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现在他的理论被公认为最权威的儿童发展理论,被写进了老师们及心理学生的教科书。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高深的心理学和带娃有什么关系。了解认知发展规律,就可以从根本上了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更好的。比如在3岁前的“感觉运动阶段”,宝宝是通过感受和运动来学习的,玩积木沙子泥土都是宝宝学习的最好方式。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让节日更有意义,从“看懂”孩子开始

艾莉森高普尼克:孩子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我们对于孩子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美国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根据最前沿的科学,为我们展示出了成年人对于孩子的新理解。这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跟身边的孩子相处,解决我们“鸡娃”或“放养”的世纪难题。

在她的著作中,作为一个祖母和儿童心理学家,她分享了许多在孩子身上的新发现,比如18个月的婴儿就展现出人性的奥秘,在比如说宝宝的学习能力堪比顶尖科学家。最终她的讨论延展到人类学和哲学的领域。揭示出我们养育孩子真正需要提供的是“试错保护”帮助他们安全地、代价最小的去尝试各种事情,孩子们探索出的不同世界和可能性,正是我们人类发展的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儿童节   尼克   节日   孩子   可能会   心理学家   认知   礼物   家长   父母   意义   阶段   理论   妈妈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