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群毕业“退群”,高中家长群毕业“热度高”,原因很现实

文丨月儿老师教育日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去年年底,江苏一小学生家长因老师长期让家长修订学生作业而愤怒退群引发网友热议,使得不少人将视线投射到了家长群上。

细心的网友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小学家长群在毕业后就解散了,而高中家长群在毕业后却十分热络,讨论孩子专业报考院校等等,如此的两极分化,让人着实意外。

百度有关“家长群”的文稿资料近358000篇,其中关于“家长群真的能帮父母好好教育孩子吗”“家校合作是真的对孩子好吗”“家长群或成老师理所应当偷懒的理由”等话题最为突出,到底隐藏在家长退群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解密真相!

小学家长群毕业“退群”,高中家长群毕业“热度高”,原因很现实

“小学毕业退群,高中毕业群依旧和睦,”两者到底差在哪?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称“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

这也就意味着,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家长和老师双方中的任意一方都是不成立的。而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度也直接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近年来因为这一观点的深化,不少小学老师打着家校合作的名义,以小学题目简单、老师工作繁忙为由,要求学生家长在家完成孩子作业的批阅和改正,使得不少家长压力徒增。

而据孩子讲述老师也不会在次日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再次的讲解,从而使得家长对老师产生积怨。

不止如此,家长还得随时注意家长群动态,生怕错过一个消息,害怕老师对自家孩子不好,跟着拍马屁的家长附和,歌颂老师歌颂学校,不少家长怨声载道,但为了自家孩子忍气吞声,以至于孩子毕业就立马退群。

小学家长群毕业“退群”,高中家长群毕业“热度高”,原因很现实

与小学家长群不同的是,高中家长群鲜少有老师发消息,基本是周发。

老师会贴心地提醒家长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帮孩子做些什么事情缓解压力、会为每一位家长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家长也会为老师提供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甚至是心理状况等以供老师参考方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从上述的文字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是依仗着老师身份,宣扬劳累,打着家校合作的名义,让家长被迫成为老师的助理,捧场的机器。

一个则是合理运用家校合作,全方位保障学生学习,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两者一个毕业就退群,一个就算毕业也十分热络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小学家长群毕业“退群”,高中家长群毕业“热度高”,原因很现实

深刻分析,原来都是教育畸形惹的祸。

这个事件从表面看仅仅是家长群退群与否问题的讨论,而深入就会发现,这个事件背后隐藏的是关于教师群体畸形发展的问题。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被歌颂的群体,但歌颂是因为其为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培育出了一大批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而现如今这种歌颂逐渐变得夸大,教书育人不假,但是,教师依旧是一份职业,这份职业是神圣的但也是最普通的,老师将自身工作的压力放到家长身上,就是一种对于本职工作的不负责。

举个例子,就好比医生不会因为做了一整天手术后,对急诊室突然运来的一个急需手术的病人说“我睡会儿,醒了再做”,而是立刻接下病人为其做手术一样,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内的事,教书育人也是。

所以不要过分夸大其作用标榜自己的劳累和伟大,应该放平心态,真正的做到家校合作。

小学家长群毕业“退群”,高中家长群毕业“热度高”,原因很现实

正确使用家长群 ,达成良性家校互动。‍‍

建立家长群,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有一个交流的途径,所以良性的运用好这一媒介成为了重中之重!小编在这有三点建议。

家长群的建立不是让老师和家长唠闲嗑的,而是为了发生事件或有通知能更方便地传达给家长的途径,所以,建议老师发布重点消息,家长看到后给予回复即可

家长群众肆意吹捧老师的现象层出不穷,建议,减少对老师的夸赞,给其戴高帽,而是平等的与老师交流,确实麻烦到老师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慰问,不捧,也不踩。

一个班里难免有几个调皮的孩子,针对这种个别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采取私下沟通的方式针对孩子的问题分析解决,不要放到家长群中,对孩子和对孩子家长来说这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小学家长群毕业“退群”,高中家长群毕业“热度高”,原因很现实

写在最后:

小学家长群毕业即退,高中家长群毕业依旧和睦,两者的差别就在于一方老师合理运用了家长群这一媒介与家长达成了长期合作,而另一方则将其错误运用,使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弄混,家长心怀不满愤懑退群。

因而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合作,每个角色都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要越界,也不要推卸责任,这样才能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家长   高中   小学   热络   教书育人   作业   和睦   现实   原因   消息   老师   事件   情况   建议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