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妈妈,为什么电梯会往上跑啊,它怎么知道我们住几楼啊?

电梯里面是一个机器,有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机关,我们按哪个数字,它就会把我们送到哪一层。下次有叔叔修电梯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旁边看一看。

妈妈,那为什么电梯会坏啊?

因为电梯每天都要工作,很少有休息的时候,所以会有发生故障的时候。

那为什么电梯会有发生故障的时候啊?

因为有时候人没有正确使用电梯,进了电梯乱蹦乱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电梯出问题。

那为什么会有人进电梯乱蹦乱按啊?

那是因为……’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的妹妹也不甘寂寞。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妈妈,我们住几楼?

十三楼。

我们住几楼?

十三楼。

我们住几楼?

十三楼啊,孩子。

住几楼?妈妈!

十三楼!!!’

以上的对话发生于我们回家坐电梯上楼的时候。

四岁多的大宝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爆发期,恰逢两岁多的二宝超级喜欢重复。

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场景:

‘哥哥,这是什么啊?’

写字板啊。

哥哥,这是什么啊?

我说是写字板,你没有听见吗?’

哥哥一大声,妹妹嗷地一声哭了。

四岁多的哥哥完全忘记了他也是从妹妹这个年纪过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重复?以及我们怎么以合宜的方式来回应孩子。

两岁多的孩子爱说重复话,存在重复性的行为,是有问题吗?

当然不是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对于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论是语言上的重复:复读机式的询问,还是行为习惯上的重复:不停地开门关门,只看一本绘本,同样的一集动画片看几十遍不觉得烦,同样的故事父母嘴都讲秃噜皮了但每次听都感兴趣……这些都是一种正常现象。

心理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常同行为,意思是常常有同样的行为。

基本上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那么,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重复,乐此不疲呢?

蒙台梭利说:“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我们大人眼中的重复,其实是小孩在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重复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美国脑进化研究专家麦克莱恩说:三岁之前孩子负责生成记忆部分: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育成熟。

这导致越小的孩子越喜欢通过重复来进行学习,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当大人面对孩子一再的要求讲同样的绘本,或是看同样的动画片时,一定不要觉得孩子烦人。

我们需要认识到:

01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和我们成人一样,不断地重复可以加深印象,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我们大人觉得不起眼,习以为常的任何事物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02

重复让孩子有安全感

不知家长朋友们有没有留意到:当爸爸妈妈每次讲完同样的绘本,或是看完同样的动画片,孩子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而又开心的笑容。

表面上,孩子是在听同样的故事看同样的动画,其实,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讲,孩子的内心深处感知到了:一切都没有变,熟悉的内容,熟悉的爸爸妈妈愿意陪伴他的成长。

换句话说,这也是孩子确认爱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03

重复让孩子更自信

孩子的重复,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之后,每一次重复的过程好似都一样,但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孩子学习的深度也在不断的加深。

我发现我讲绘本的时候,如果用词和之前不一样,孩子就会纠正我,我就会故意说:原来是这样啊,你的记性真好啊!你看的次数多,比妈妈记的清楚!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孩子脸上的小表情别提有多逗了!

04

重复有助于专注力的养成

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他就愿意多看多做。

我记得有天晚上,我们准备吃晚饭了,我看到妹妹还在很认真的玩折纸,我喊了她一声,她丝毫没有听见。

我端着碗坐在她面前吃,发现她一直在用橡皮泥捏成眼睛贴在我给她折的小鱼上,贴上取下来,取下来又贴上。

她非常高兴地向我展示她的作品。

我想,有时候做到不打扰也是一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吧。

对于喜欢说重复话,对同样的绘本和动画片情有独钟的孩子,我们需要这样做:

1不厌其烦回答孩子的问题

像我家大宝最近有些入园焦虑,他会在上学的路上不断地问我:妈妈,下午你来不来接我?

妈妈你爱不爱我?

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肯定来接你,妈妈爱你!有时候回答得舌头都抽筋了,声音大了一点,又会被孩子提醒:妈妈,你说话太大声了,温柔一点!好吧,我又温柔地重新回答一遍。

妹妹呢,有什么问题也是一直问个七八遍,得到同样的答案才会心满意足。

说实话,我有时候真的精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至今,仍在咬牙坚持。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谈到:孩子的好奇心等不得,询问多次无果后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并不想回答问题,然后开始不问,不寻找答案。

我们应当珍惜孩子找着我们说话的时候,有问有答,问什么答什么。

2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进行深度的学习

最近我的孩子在看深见春夫的《闹钟小哥》这本书,一开始都是我在讲,讲了几遍之后,有时候我多翻了页,漏掉了,孩子就会发现。

慢慢地,我开始换一种方式去讲解,先从封面说起: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数一数有几棵树?几只小鸟?有没有红色屋顶的小房子,指一指它在哪里?小房子有几个窗户?它的大门在哪里?

绿色的小鸟在哪里呢?green,green,绿色。

紫色的小鸟在哪里?Purple,purple,紫色。

闹钟小哥的裤子是什么颜色?blue,blue,蓝色。

颜色,数字,量词,单词,都在无形中自然而然地学习。

渐渐地,孩子能准确的回答我的问话,有时候,看见什么会问我:这个英文怎么讲啊?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像我给孩子买的好多绘本,都能看到孩子很大以后:现在孩子认字不多,主要是我讲给他听,慢慢的认字多了,可以自己读,再到上面的英文翻译能看懂,能自己朗读,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所以每一本书都能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细心,所以,我们不必通过不停的买买买来缓解自己的育儿焦虑。

3把握时机,帮助孩子进行过渡和拓展

先回答孩子的问题,再适时提出建议。

像我家两岁多的妹妹喜欢在电梯里问:我们住几楼?

我回答了好多次之后,就指着电梯上的按键告诉她:你看13在这里,等你再长高一点,就可以帮妈妈按电梯了。

后来她坐电梯的时候会说: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帮妈妈按电梯了,13在这里。

有时候,一起坐电梯的老爷爷老奶奶问她:你住几楼?

她会非常开心地说:我们住13楼!

前段时间,两个孩子一直在看:萌鸡小队之小蝌蚪找妈妈这集动画片,有时候调错了发现不是,他俩会急得蹦。

后来看的有二十几遍的时候,我问:小蝌蚪是不是已经找到妈妈了?我们今天来看一集小猩猩找妈妈吧!

孩子考虑了一下,就爽快地答应了。

每天活成复读机+答题机的我,还是决定……

看样子,父母的接纳和等待并不会惯坏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敢于变通,不再过于执拗。

蒙台梭利说:孩子通过自发重复,不仅发展了身体机能,而且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重复的专注,得到圆满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为人父母应当以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因为,孩子最知道自己此刻应该学习的是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孩子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好好观察孩子,再结合不断更新的育儿知识,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写字板   复读机   小哥   动画片   小鸟   电梯   大人   独特   哥哥   父母   妹妹   妈妈   方式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