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开饭了,菜饭上了桌,用一个铁碗盛好饭,夹一点菜,然后勺子也备好,放在孩子的面前,没想到孩子呱唧呱唧地一边吃了起来。

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孩子只有一岁半,虽然嘴下漏了几粒饭,桌上也掉了几粒饭,而且饭也会时不时地往下掉,但是也吃了一半到了肚子里。在这种日常生活情况下,该不该支持孩子自主吃完一碗饭?

我是这样做的:既不反对,也不去干预他。我就让孩子一边吃,最后他自己把一碗米饭吃完了。孩子才一岁半的年纪。

1 这是好现象

是不是大部分的孩子都很逞强吗?这可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并且展现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对现实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孩子开始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时,可能会表现出捣乱的现象,但没关系,我们需要让孩子充分的表现自我。

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而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切勿打断孩子的主动积极性。

2 与孩子不对抗

通常的情况下,家长都是处于忙碌的状态,身心疲惫。这一出现捣乱的行为,家长可能会表现出愤怒或发脾气。

比如有一个老师,曾说过他家的孩子骑儿童车,把家里的墙撞坏了,他很生气,抱起孩子,表现出他的愤怒和情绪,并且说了孩子。他老婆说他还在每天讲课,自己都不注意情绪管理。

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可以看出来:家长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但是第一次骂,第二次责备孩子,孩子下一次的主动积极性就会被削弱,而且会产生心理影响。他们会在想: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家长的反应是什么?他就会表现出他们在那个环境下所产生的顾虑,这是有一些家长没想到的负面影响。

3 这么引导没脾气

孩子在三岁左右,有一些孩子,他不懂得什么叫败家。

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一个孩子拿着衣杈敲电视机,电视机的屏幕顿时就敲出一道裂痕。但他的爸爸走出来,并没有生气,而是蹲下来对孩子说:“你看电视剧受伤了怎么办?”

他提出来这个问题,就是让孩子去思考,去孩子逆向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极为有逻辑感。

“为什么电视机会变成这个样子?”

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当孩子进入这个情景去思考的时候,他就会知道,他就会去判断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有大部分的大人,第一想到的是电视机的费用,这个屏幕可能需要2000左右,才可能修好。接着取而代之的,就是对孩子进行体罚。这样所有的一系列的惩罚都无济于事。相反,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身心的不愉快,那么这样做也是无效的。

带孩子就是需要耐心,耐心,耐心。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隐忍,隐忍,隐忍。

正确的引导就是让孩子换位思考,把一些家里的物件比作有生命的个体,让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觉得是有生命和鲜活的,他就能够感受到那些东西的疼痛感,然后就表现出他们最好的性格和最好的表现。

孩子逞强,家长为什么不要对抗?也许是好事,也许会有成就感


当孩子表现出这样一系列的行为,如果按以上这么多的话,孩子和家长都能够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且会提高生活品质,带娃的质量也会提高,家长的成就感也会爆棚。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更多的、每天更新的育儿内容,别忘了点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家长   孩子   可能会   积极性   成就感   电视机   身心   好事   愤怒   耐心   生气   没想到   情绪   思维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