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6种现象的孩子,父母请要多注意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的,有潜力的!若一个孩子有上进的心,愿意改变,几个月就成绩就会有很大的长进!但是,完全不想改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做再多也是徒劳。

中高考改革之后,这9类孩子,家长一定要多上点心,不要等到孩子在班里垫底了才着急!

1 不会阅读的孩子

改革之后,“得语文者得天下”就成为决胜考场的关键,举个例子:

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那些读过鲁迅《故乡》的同学,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所以你看,课外书读少了,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站”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作文怎么能写好呢?

对策(转给孩子)

拥有这6种现象的孩子,父母请要多注意

2 不会规划学习的孩子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不一定!

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有的孩子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 对策(转给孩子)

自己制作学习计划并坚决完成。

拥有这6种现象的孩子,父母请要多注意

3 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

情绪波动是学生当中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情绪比较难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阶段心情低潮,学习成绩也就因此起伏不定。

这类孩子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考了高分后,骄傲自满;考了低分后,焦虑不安、自卑、迷茫自怨自艾,沉浸在学习失败中不能自拔。

● 对策(转给孩子)

考试时出现紧张心理要迅速进行调节,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来不断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绩;我虽然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平常的话,学会释放压力(去操场跑圈就是个很不错的办法),稳定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困境把握节奏,告别学习疲劳。

4 拖延的孩子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他们的常态是: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会作业,喝口水,再休息一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 对策(转给孩子)

体会一下高效的习惯。你会玩得更开心,学得更开心。

5 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

孩子到了读中学,甚至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

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这份好奇心,实在是太强大了,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

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由此可见,我们给不给孩子玩手机,已经完全影响不到孩子有没有手机可玩了。既然不能一刀砍掉孩子用电子产品的念头,那么家长一定要有管控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方式方法。

● 对策

父母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但要注意四点:

拥有这6种现象的孩子,父母请要多注意

6 不注重总结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复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改,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总结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

● 对策

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自己的知识漏洞。

家长也要督促孩子经常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拥有这6种现象的孩子,父母请要多注意

写给孩子: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你能真正地把话听进去,亲自去实践。

你的爸爸妈妈不会教你所有,他们也不会一辈子都陪伴在你身边,你的老师每天要盯着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学生,不会把所有的甚至是更多的精力都花费在你身上。

你的人生,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领悟,靠自己努力,靠自己坚持!

来源:家长帮365

尊重原创,感谢原创,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随时联系做删除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约法   孩子   作业   智能手机   班里   对策   题目   情绪   家长   父母   现象   成绩   时间   计划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