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作者:程毅博士

来源:美国双博士爸妈

不久前,我在中学同学群分享了我的文章《美国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正在偷偷的完成社会阶层划分和阶级筛选》,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

有意思的是,讨论最终变成了孩子将来会是送外卖的,还是做教授的,这两个迥异阶层的代表性职业。

正当大家如火如荼地激烈讨论着,一个在医院做神经科医生的同学,突然如释重负地表示:“哦,原来底线无非是送外卖嘛,焦虑症瞬间治愈啦!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输不起,现代父母焦虑的根源

输不起,是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症结所在。

Happiness = Reality - Expectations

有这样一个幸福感计算公式:幸福 = 现实 - 期望值。当现实恒定的条件下,我们的幸福感其实取决于期望值,所谓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值,可以适当程度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

现在的中产父母的焦虑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过高,仿佛不通过努力,实现阶层突围跻身上流社会,就是失败的人生设计。这样”拔苗助长“的强迫症思维,往往引发了现代中产家长的焦虑感。

在我接触过的孩子当中,90%以上的孩子是很平凡的,严格意义上的天才和学霸极少存在。但是平凡的孩子,并不代表没有特点,很多时候父母的意愿是,消灭特性追求共性。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可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仅仅是制造和培训熟练工,现实世界里真正的创新和突破的发生往往是充满了偶然性和单一性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大环境也扼杀了很多孩子的创造力,和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中国人的高超的各种山寨技术叹为观止,任何产品我们都可以省时省力快速复制出来。

但是这样的发展,毕竟是不可持续性的,山寨和模仿都是追捧和迎合潮流的表现,当然这里面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工艺快速进步的优点,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要思考,我们培养的下一代究竟是要他们成为潮流和科技的创造者,还是只是追随动态的模仿者?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创新,已经在各个领域已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大量的淘汰旧的产业商业和工种。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高铁、人脸识别技术、数字化支付这些领域里的创新和领先。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是否也应该在这一点上,调整我们对下一代的期望和诉求?

我研究了一下,以下四类家长最容易焦虑:

(1)“失败的成本太大”----这一类孩子的父母一代通常从非一线城市起步(包括智力打拼),刚刚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但还并非大富大贵。他们深知奋斗的艰辛,因为自己的每一次升学,都见证了身边大量被淘汰的同龄人的命运;他们深深恐惧自己的孩子,将会成为当年那些“被淘汰”小伙伴,感觉“输不起”。

(2)“心态上输不起”----这一类父母通常是中产或者以上的父母,自身是竞争的强者,并享受做强者的过程。这一类父母的性格往往比较争强好胜,不能容忍孩子是不像自己的“强者”,有些“恨铁不成钢”。这一类父母往往认为,如果孩子不能像自己一样脱颖而出,完成阶层跃迁,就是自己人生的失败。

(3)“大环境下的攀比心”----对自身不够满意,且争强好胜喜攀比,忍不住会跟同事和邻居比孩子。这一类父母的典型思维就是“不患贫,患不均”,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突出的话就会很满足,但是只要发现自己孩子在某个方面不够优秀,就很容易患得患失。

(4)“控制欲太强”----孩子不够优秀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控制好,而这种失控的感觉让父母很焦虑。这种家长往往喜欢窥视和掌控孩子的方方面面,往往和孩子关系比较紧张。事情一旦超出自己的掌控,或者孩子有所隐瞒,就容易勃然大怒,不允许孩子违背自己的意志或者挑战自己的权威。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焦虑,经过观察,我还发现四类不太焦虑的家长:

(1)父母都是成功人士,接近财务自由,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多元,不固执于一面,不太焦虑。

(2)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条件有限,对子女没有太高期望,或者无暇顾及,自然不为孩子焦虑。

(3)天生乐天派,孩子成绩出现问题至多焦虑一两天,之后又忙着自己玩,带孩子玩,在意孩子是否快乐,不在意比拼,所以不怎么焦虑。

(4)没有责任心,极不负责的父母,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落在哪个孩子头上,对于那个孩子而言都是百分百的灾难。

现代父母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然这样的心态也不能完全怪家长,大环境使然。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首先,现代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提高了,所以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更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养育”儿女中的“养”字可能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温饱已经不是头等大事。“养育”两字中的“育”被充分的重视起来,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培养孩子,以及“教养”两字中的“教”,也成为父母的关注点,对教育的质量和多元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实每一代父母有每一代特有的焦虑,过去很多父母焦虑的是如何将孩子养活,现在父母焦虑的是如何将孩子养好。

其次,在社交和通讯发达的今天,信息越透明,“比较”也就变得越容易。原来我们老百姓只看得见身边小天地,现在普通人都能通过网络、微信朋友圈看到别人的生活如何,甚至加剧了对所谓好的生活的想象,所以焦虑进一步加重了。譬如,父母有可能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看到其他父母各种花式晒娃,给孩子同时报名好几个兴趣班;一圈看下来,觉得不给孩子学这学那,好像觉得自己挺不称职。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再次,我们对孩子的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在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下,过度强调学习成绩,简单粗暴的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其他优点、特质、和进步视而不见。

其实,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养育孩子有时候就像中药,不仅费时费钱考验耐心,而且味苦反胃疗效慢;教育不是朝花夕拾,而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不是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教育是田忌赛马,讲究顺势而为。只是社会价值不够包容,不够多元化,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只能调整心态,将单一的预期多元化。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另外,越是收入分配差别大、教育回报率高的国家,推娃的动机越大,因为推与不推的结果差别很大。前不久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和马蒂亚斯·多普克(Matthias Doepke)的名为《爱、金钱和孩子:全球养娃经济学》(Love, Money, and Parenting: 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这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全球各国在历史不同阶段的育儿模式演变,发现如今的育儿方式越来越趋于密集,育儿差距也越来越大。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也是文化上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的,不论华人在哪个国家,推娃的习俗恐怕都是要沿袭的。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最后,自1979年开始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对焦虑有影响,譬如,以前的一个家庭有多个子女,兄弟姐妹很多,那么家族的期望可以放在所有孩子的身上,只要有一个出人头地,家族的传统血脉得以继承。

中国传统社会也是大家庭中强者的帮助弱者,大家互相提携。独生子女以后,所有的期望和聚焦都押在一个孩子的身上,焦虑不放大是不可能的。即使现在开放二胎后,由于养娃的高成本时间精力资源的付出,和带娃的日益精细化的趋势,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现代社会对妈妈们的要求太高了,一方面要求她们经济独立,一方面又要求她们照顾好家庭,加上爸爸在孩子养育中的缺失,于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焦虑的妈妈们。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孩子贪玩,影响学习,焦虑;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焦虑;孩子粘着自己,焦虑;孩子和自己不亲,焦虑;孩子内向,不善交际,焦虑;孩子话多,活泼好动,焦虑;孩子不听话,管不住,焦虑;孩子太听话太乖了,没主见,焦虑;孩子看到玩具要买,怕过分满足,焦虑;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焦虑;总之,各种焦虑的理由不停的冲击着每一个妈妈的神经。

怪不得很多人说,现在中国式家庭,就是一个失控的孩子,一个焦虑的妈妈,还有一个缺失的爸爸。妈妈焦虑的火焰,不仅燃烧了孩子,燃烧了家庭,甚至已经蔓延到了学校。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妈妈们除了在家努力的辅导孩子作业,孩子到学校,妈妈还要不断的叮嘱老师:“要让孩子多喝水,天热了要记得脱衣服,吃饭的时候要提醒孩子细嚼慢咽,水果加餐的时候问孩子有没有洗手,......” 俨然,老师在焦虑妈妈的眼中,已经成了保姆的代名词。

过度焦虑带来的副作用

焦虑,不全是负面的,我个人认为适当的焦虑,可以鼓励为人父母的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因此,父母适度的焦虑是合理的,而一点不焦虑和太过焦虑,都对孩子有害。

(1)中国式教育功利主义,正在剥夺孩子做自己的权力

焦虑带来副作用之一,就是造成父母在教育上的极端功利主义,它剥夺了孩子做自己的权利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现如今教育功利主义问题愈演愈烈。教育功利主义,往往把成功程序化,把流程简单化,把推娃合理化,好像所有的成功都可复制,都可以短期见效。但是,我们不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优秀的常春藤绵羊。

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孩子高考永远是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情比考上985、211更重要了。但是考上名牌大学,不是目标也不是结果,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若干年前,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Shirley Tilghman演讲后,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家长将她围住问:“普林斯顿将如何保证孩子们在读完大学之后有好的出路,进入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保障以后能赚钱)?”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Tilghman说:“你们不应该在孩子刚进学校门就想着出去的事。找什么工作不是目的, 做有趣的事, 过有意义的生活才是。”

“进入普林斯顿,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这可能是你们孩子的人生中最欢快最浪漫的时光。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最优秀的同学,最棒的老师,一流的课程;他们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还有这么美的环境。他们要思考的问题不是四年以后去投行,还是去律所,而是今天怎么利用普林斯顿给你提供的资源,去发展、发掘自己,去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将来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

她还说:“他们要是确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普林斯顿,也许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最好的选择。”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重复别人的人生轨迹。我们做父母的也有我们的局限性和时代的烙印,孩子的路终究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和体验

所以我对父母的建议就是,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理性;少一点跟风,多一点个性。很多父母很担心和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我可以接受你只是一个平凡人。”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美国当代精神导师狄巴克·乔布拉对他的孩子这样说:“你们来到这世界是有独特作用的,你们要用你们喜欢的、适合的方式为这世界服务。所以你们只要用心寻找自己最喜欢、最爱的、最适合的方式就好,不要费心一定读什么名校,也不要注重考试成绩。假如你们长大了,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擅长做,又能为别人服务的事,还不能养活自己,放心,爸爸养你!

(2) 父母的包办和掌控,正在毁掉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我们这一代家长因为焦虑,而衍生出的为孩子事事包办的作风和掌控欲,正在毁掉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放开手”,对很多焦虑的家长来说非常困难。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试图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发展和成长,结果只是毁掉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父母做的,没有自我控制,没有计划的必要,甚至没有“犯错”的机会。

《The Self-Driven Child: The Science and Sense of Giving Your Kids More Control Over Their Lives》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临床神经心理学家William Stixrud和课外辅导机构Prep Matters的创始人Ned Johnson认为: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将孩子带到他们的道路跟前,然后让他们自己摸索前进

焦虑的父母相信:“与其选择信任孩子来做决定,不如我来替代孩子做决定。“ 许多父母坚持操控和管理孩子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交友,甚至还有专业选择,大学生活。对于这些父母,斯蒂克斯鲁德和约翰逊的建议是:停止替孩子做主!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是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停止干预,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决策自由。斯蒂克斯鲁德博士认为,缓解焦虑和紧张关系的最好方法是使孩子们对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感。孩子只有感到,自己能够主导生活,并获得想要的人生方向时,才可真正产生 “自主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放手。父母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譬如帮助孩子培养韧性、坚毅力、和想象力,以便应对未来的生活。

我帮助高中生做生涯规划,遇到过很多精明而强势的家长,大多数的时候,和孩子都是充满了火药味,妈妈不肯放手,孩子不肯听话。无论在学习上还是专业选择上,父母都希望可以步步掌控,不愿意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所以我作为孩子的大学升学指导,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一边需要尊重孩子的特性和意愿,一边又需要考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预期,还要在中间起着缓解矛盾,协调意见和有效沟通的角色。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父母和孩子先进行情感联结,再调整认知。但是我接触的不少家长还是把”情感操纵“当成”情感链接“。把单方向的说教和教化当作调整认知。但是即便如此,有时候还是无法避免父母等着孩子感恩,孩子等着父母道歉的结局。

(3)父母传递给孩子的焦虑,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负担

你之所以焦虑,完全来源于你自己。你的输不起,给了孩子不可承受的压力。

有一位在北京某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心理治疗师朋友和我聊起,她最近几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和家长,从小学高级到初中高中,基本上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抑郁、抽动、强迫、躯体化等等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我翻找了一些资料,才了解了这个新词“躯体化”的意思,躯体化(somatization)大概意思是: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比如,我记得自己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浑身长疹子;我太太前段时间压力大,结果嗓子莫名其妙就嘶哑了。压力解除的时候,不用吃药,自然就好了。

我的朋友说虽然家庭问题司空见惯,但是随着学业压力不断增加,病情开始爆发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些心理疾病上的诊断和症状,以前成人心理科比较常见,现在儿童心理科比比皆是

她坦言:”今天接诊三个家庭,分别是初一、初三和五年级男孩的家庭,前两个孩子已经因为抑郁休学一段时间了。五年级的这个男孩特别焦虑,感觉在分裂的边缘,孩子告诉她,感觉家像监狱,学校像派出所。”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这让她不仅对大环境下的不正常充满担忧,更是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愈加谨慎。很多家长只看见成绩,从来看不见孩子成长的其他需要。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父母有病,孩子吃药”。

我常常和那些焦虑的父母说:“淡定,做父母的你们其实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很多时候孩子在求学阶段的人格,是多多少少受到父母意志的掌控和压抑的,而父母在很多时候是无法正视和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的,特别是固执己见、墨守陈规、观念守旧的家长。

而越是这样的家长,越是难以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操控和说教有时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在加入到轰轰烈烈的推娃浪潮中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合格的起跑线?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这让我想起了接触过的一位美高留学生,他的妈妈第一次联系我的时候,告诉了我孩子在国内学校的遭遇(被老师言语上辱骂和肢体上惩罚)以及妈妈之所以选择让孩子来美国念高中的决定。

从她的描述中我了解到孩子刚到美高时的心理困扰(和人交流有障碍,学习成绩欠佳),我当时诚恳的和她建议请让孩子联系所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师(美国的高中一般都配有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回国接受心理治疗。我的直觉是孩子在心理上的问题不解决,在美国留学是迟早会出问题的。

后来,这位妈妈半年都没有联系我,直到几个月前,她非常着急的语音联系我,说是孩子被学校开除了,希望得到我的帮助。

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才发现,这位妈妈压根儿没有听进去我的建议,她一直否认自己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既没有联系心理辅导也没有安排心理治疗,只是不断的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忽略孩子对她的诉求,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责怪孩子,诸如”我在国内多么辛苦的赚钱,你怎么不好好学习用来回报我对你的留学的投入“这样的对话。

输不起,现代父母教育焦虑的根源

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终于崩溃了,学习成绩期末的时候有两门不及格。

而学校之前好几次发给孩子家长的邮件又被留学中介机构隐瞒和耽误,导致学校不得不最终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决定,所以等到她来寻求我的帮助时,一切已经无可挽回。我只好给她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学校之所以做出开除决定的原因,建议她只有先让孩子回国调整心态。

放下自己的优越感、攀比心、控制欲,和输不起的心态。接受孩子的平凡,尊重孩子的特性,认识成长的自然规律,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性,顺势而为、量力而行

父母自我实现,成为合格的起跑线,同时引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对自己人生的探索。

这才是解决焦虑的良药。

作者介绍:美国双博士爸妈,美国东海岸的国际教育专家,专注教育,精耕细作,以人为本,坚持发布原创教育类文章。同时提供美国留学相关的申请和咨询服务,详情请查看美国双博士爸妈公众号菜单中“服务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普林斯顿   焦虑   中产   父母   功利主义   期望值   起跑线   美国   根源   家长   事情   妈妈   孩子   家庭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