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中午时分送小孙女去少年宫学习时,乘便到钱塘门遗址碑、武林门遗址碑、圣塘闸亭,以及圣塘闸西湖放水口和圣塘闸古新河出水口等拍摄了几张照片,觉得亲临其境感受不一样。今天西湖阳光明媚,草木翠绿,鸟语花香,柳絮飘飘,湖面波光粼粼,游船繁多,六公园一带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在圣塘闸亭前侧,白居易辞任离开杭城前,百姓自发地去送行的雕像,游客络绎不绝在拍照留念。

西湖又名钱塘湖,因位于杭城西面而得名西湖。它原是海中一个鸿潟湖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今天西湖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娇丽,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当海水往外海退却后才逐渐成为一个内陆淡水湖泊。

隋唐时期,杭州城市内河经常受到钱塘江咸潮地侵袭,人们的农田灌溉用水,就连城内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成问题,民众叫苦不迭。公元822年10月1日,白居易到杭州上任,面对的是一凄惨情景。他开始对水的治理,掘井引淡水,并对杭州最大的淡水湖西湖进行大规模治理,退田还湖,疏浚淤泥,构筑塘堤,开凿引水沟渠,让居民方便用上西湖淡水,扩大了农田灌溉。

公元824年3月,西湖东岸的大堤塘修成后,全城百姓欢欣鼓舞,作为父母官的白居易,当然十分欣慰兴奋,提笔撰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这篇碑记成为西湖水利建设的重要历史文献,现在就刻在圣塘闸遗址上的“圣塘闸亭”背湖墙面上。

圣塘闸原为水门,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民国元年(1912)改为圣塘闸。圣塘闸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让西湖与杭州城区内河有了活水流通。圣塘闸虽然是白居易离开杭州400多年后修建的,但与白居易治理西湖的理念是相通的,也与白堤有着渊源关系。

《钱塘湖石记》

唐.白居易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廻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立于田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原注:州图经云:“湖水溉田五百顷。”谓系田也,今按水利所及,其公私田不啻千余顷。)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虽非浇田时,若官河干浅,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菱茭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菱茭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致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数十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大约水去石函口一尺为限,过此须泄之。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西湖   唐县   新河   钱塘江   水口   多雨   农田灌溉   游人如织   鱼龙   刺史   湖光山色   内河   杭州   祥和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