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再次看了电影《何以为家》,每一次再看这部电影都能有很多深层次的感触,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这部电影,所获得的理解感触也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原名是《迦百农》,"迦百农"在《圣经》中是一个地名,其有两个含义:一个代表着"混乱",一个代表着"奇迹"。而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贫民窟的底层人民在混乱的生活中夹缝生存的奇迹。

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这部电影去年在中国上映,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不仅以9.1的高分拿下豆瓣电影的榜单,还一举拿下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大奖。

影片中最为特色的一点便是男主角赞恩的选角,他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影片中的一些群演也是真实的难民,这使得故事的呈现更加真实贴切,引起观众的共鸣。

影片的开头是讲一名12岁的小男孩赞恩起诉自己的父母,而原因是他们生下了他,却没有好好抚养他。这个开头可能会给观众大吃一惊,但细细想来,是怎样的生活才让一个12岁的孩子想要起诉自己的父母呢。

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来看看过分的"成人化"教育会如何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1、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故事的背景人物是生活在黎巴嫩贫民窟的底层人民,小主人公赞恩一家人就是住在这个贫民窟里,这里的孩子们因为没有钱所以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抽烟、喝酒等坏习惯,还不得不被父母当做工具般来干活,男孩子通过体力劳动赚取生活费,女孩子在生理期到来之后便被卖掉。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之下,赞恩不得不被迫"成人化"。

2、在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悲剧:在贫民窟,所有的孩子都如同工具般被用来赚取生活费,可是在这里的人们也因为所受的教育过少而不断地生孩子却不为孩子负责任。影片的最后,赞恩起诉父母,希望不能照顾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可是事与愿违,他的妈妈又怀孕了,或许,肚子里的这个宝宝就是下一个赞恩吧。

3、成年人的固定思维束缚影响着孩子:面对赞恩的控诉,他的母亲父亲毫无愧疚悔改之意,而是大声辩解:"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也是这样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赞恩在后来的流浪生活中,也慢慢地变成父母的"缩影"。父母"成人化"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赞恩。

一、 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故事的背景人物是生活在黎巴嫩贫民窟的底层人民,小主人公赞恩一家人就是住在这个贫民窟里,这里的孩子们因为没有钱所以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抽烟、喝酒等坏习惯,还不得不被父母当做工具般来干活,男孩子通过体力劳动赚取生活费,女孩子在生理期到来之后便被卖掉。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之下,赞恩不得不被迫"成人化"。

科学记者Helen Pearson曾经说过:早期的生活环境,对我们的余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是能决定人的一生。

很多人都会认为《何以为家》是一部家庭灾难记录片,它呈现了在贫民窟生长的家庭是多么失败的。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不仅会对黎巴嫩贫民窟有一定的了解,还会从中发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所造成的影响。

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在影片中,小主人公赞恩一家家境贫寒,生活在贫民窟的孩子没有钱可以念书。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仅学会了赌博、抽烟、喝酒等坏习惯,还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任。生长在贫民窟的孩子们被当做工具一般,男孩子早早地就开始做体力劳动来赚取生活费,而女孩子一旦生理期来了之后就会被父母卖掉以换取钱财。

赞恩在法庭上起诉父母,原因是"他们生下了我",这句话戳中了很多观众的心,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说出这样的话,那你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影片的最后,12岁的赞恩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那些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孩子的母亲不配生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一个悲剧,他们生活在阴沟里,被别人践踏。长大后的回忆只有暴力、殴打、侮辱等,像是生活在地狱中一样痛苦。"

对于赞恩来说,他的家庭就如同地狱,而他的父母不配成为父母,他们只会将孩子用来做买卖,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家长。

二、在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悲剧:在贫民窟,所有的孩子都如同工具般被用来赚取生活费,可是在这里的人们也因为所受的教育过少而不断地生孩子却不为孩子负责任。影片的最后,赞恩起诉父母,希望不能照顾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可是事与愿违,他的妈妈又怀孕了,或许,肚子里的这个宝宝就是下一个赞恩吧。

在贫民窟里,很多孩子都没有所谓的出生证明,甚至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们真实的年龄和出生日期,赞恩亦是如此,作为家中的老大,他小小就扛起重任,给杂货商送货打工。小小年龄的他本该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可他却干了他这个年纪不该干的活。并且杂货商老板们对赞恩的妹妹萨哈一直心怀不轨。

为了保护萨哈,他向父母隐瞒其生理期已经到来的事情,以免父母将妹妹嫁出去。可事与愿违,杂货商老板上门提亲,父母毫不犹豫地就将萨哈卖给杂货商老板。面对孩子的反对,父母无动于衷,伤心至极的赞恩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而当他再次回到家的时候,妹妹已经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拿着刀冲向了伤害妹妹的家伙。也因此,年纪小小的他被抓入狱,并向法官起诉了父母,他希望不能照顾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可曾想,这时候赞恩的妈妈已经再次怀孕了,而这肚子里的孩子,或许就会成为下一个赞恩。

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人生的路并不容易走,他们没有钱接受教育,很早就不得不担当起为家庭劳动的责任。如果父母不给予正确的引导,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那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剧。如果没有能力养孩子,那就不生吧,这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三、成年人的固定思维束缚影响着孩子:面对赞恩的控诉,他的母亲父亲毫无愧疚悔改之意,而是大声辩解:"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也是这样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赞恩在后来的流浪生活中,也慢慢地变成父母的"缩影"。父母"成人化"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赞恩。

原生家庭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它从又影响着很多人,甚至从这一代的人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对于原生家庭中的施暴者,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十分正常,因为他们也是在这种环境这种状态下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他们是施暴者,以前的他们就是受害者。所以受到赞恩的控诉时,父母的态度极为激动。

赞恩的父母毫无愧疚之意地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也是这样被生出来的,也是这么长大的。"甚至那个害死妹妹的房东说:"周围的女孩子都是这个年纪结婚,谁知道她会因怀孕而去世。"

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听着这一声声的辩解,赞恩的眼里慢慢地失去了光芒,被告席上的他,听着父母亲戚们的哭喊声,开始变得无能为力。

随着剧情的发展,赞恩在后来的流浪生活中,也逐渐地成为了父母的"缩影",父母对他的"成人化"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当他带着泰格斯的儿子流浪时,无依无靠的他干起了父母的制毒售卖的老路,而为了通行证,他被迫将自己当做弟弟的小男孩卖给了一个有钱人。

来自原生家庭的赞恩,父母对他的"成人化"教育,已经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迫使他逐渐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四、 为避免成人思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如何做?

1、 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也是从懵懂的孩子一路成长起来的。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是如何看待每项事物的。同时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2、 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一个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既不是商品也不是工具,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而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同时,家长还要承担起养育父母的责任,不仅要养孩子,还要让孩子接受教育。

再看《何以为家》:过早让孩子“成人化”,是最失败的教育

过早的让孩子"成人化",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也是最失败的教育。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未来考虑,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黎巴嫩   生下   成人   贫民窟   缩影   潜移默化   事与愿违   生活费   思维   父母   妹妹   妈妈   孩子   家庭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