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前言

结婚在我国来说:从古至今都是娶妻生子、子孙满堂的意思只有家中人口越多香火才能越旺,香火旺家族才能更加强大,而这样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在1990年时,有那么一批打破这种陈旧思想的人,他们认为结婚不一定非要生孩子,夫妻两人恩爱也照样可以过日子。尽管他们的生育能力与正常人无异,但是他们坚持主张不生孩子的理念,而我们也把这类人群统称为“丁克”。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最开始的“丁克”人群只是一小部分,因为在当时思想传统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都认为结婚就必须要生孩子;而不生孩子的“丁克”们,在当时的社会群体眼中就是“异类”,也受到不少人的舆论和质疑。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奋勇地加入“丁克”一组,这是为什么呢?

在“丁克”的眼中生孩子就意味着以后自己的生活重心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孩子身上,要考虑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等等诸多此类问题,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夫妻哪一个人就能解决、承担得了的,需要夫妻两人一起去照顾孩子。当然不生孩子就不会有孩子的牵绊与打扰,他们可以一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直享受着甜蜜的二人世界。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自我价值观

第一批“丁克”人群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价值观。他们认为人一生的时间很短暂,要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人生价值。所以生了孩子后,这些事就几乎很难去完成,孩子的出生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丁克”为了能保证他们自己在婚后有更多的时间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生活,所以在结婚前,夫妻二人都会签订一份婚后不生孩子的协议书,以表达自己会将“丁克”行为执行到底的决心,这也是为自己的一份保障。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追求婚姻自由

大多数“丁克”家庭他们夫妻二人都有收入,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要比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高。因为没有孩子的原因,所以他们可以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例如:男性可以穿名牌衣服、买车、买手表等奢侈品;女性有更多的时间来保持自己健美的身材,同样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毕竟在他们眼里没有孩子就不用攒太多积蓄,大部分钱都可以用在享受生活上。

对于“丁克”来说,他们对自由的向往远远要比爱情和生命的渴望更高,在他们眼中生活自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如果有了孩子,那就意味着没有自由,就像:风筝想要飞得更高,却无奈被风筝线束缚着。任凭内心有一份渴望自由的心,却要被孩子牵绊住,这也是他们内心不能容忍的。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逃避恐惧

其实在当年最早的一批“丁克”中,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员是医院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她们在看到产妇生孩子时,分娩给女性带来撕心裂肺的痛,让她们望而生畏,时间久了在脑海中就慢慢产生一种逃避的想法。因为工作的原因,让她们光是听到有产妇生孩子就感到害怕,更别提自己生孩子,所以只能用不生孩子来逃避这种恐惧。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过多的经济压力

对于大部分夫妻收入一般的“丁克”群体,他们更担心的是经济负担,曾有人计算过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光是学费就要花三十五万元,这个费用还只是你用普通方式去培养孩子上学的花销。更何况现在很多人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就开始各种报班、学前班、艺术班、双语班等等,这些钱加起来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普通家庭的开支快与收入持平,房价、物价的上涨,让更多的父母感到身心疲倦,甚至许多父母要花费一辈子的努力才能买下一套房子。更别说去培养一个孩子,不是他们不想要孩子,而是生下没有能力去抚养,与其让孩子来到人世间陪着他们受苦,不如先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再说。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晚年现状

在我国是非常注重孝、忠、信、仁、义、礼,正是因为百善孝为先,孝字才能当头。因此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一到法定节假日就会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尤其是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子孙满堂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聊着春晚,那场景可谓好生热闹。反观“丁克”家里,偌大的房间内只有一对老夫老妻,家里没有欢声笑语,冷冷清清的缺少人间烟火的气氛,让人看到就感觉十分冷清和寂寞。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人终有一老,由于“丁克”没有儿女的原因,在他们步入晚年的时候,没有人会去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一部分人会选择进入敬老院,也有一部分人会等待社区照顾,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给自己找一个保姆,以求外人照顾年迈的自己。他们也知道外人照顾他们。肯定不会像外人照顾他们自己父母那样无微不至,所以在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他们也显得很无助。这种发自内心的孤独和精神上的寂寞,时常让他们感到晚年凄凉。

在老年人的话题里能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子孙儿女,好比:张大爷说着他儿子现在工作怎么样了,婚姻怎么样了;李大爷说着他孙子考上了哪的名牌大学;王大娘说着她儿子又换了新车等等,他们每天在一块总能讨论着无数这样的话题,而且谈论最多的也是有关后辈的话题。而身为“丁克”的老人们却无法融入到这些话题当中,因为他们这一生中没有当过父母,也感受不到子孙后代有成就的喜悦。所以他们的后半生一直是孤零零的两人做伴,直到终老,这也足以体现出养儿防老的重要性。

我国首批“丁克”的他们,当年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

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就是现在我国第一批“丁克”步入晚年出现的大部分生活弊端,虽然他们享受了年轻时追求的生活方式,社会对老年人的各种基础服务都在不断完善。但是步入晚年后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十分后悔,当然我也相信新型养老模式说不定也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兴起。当然作为先驱者的他们,也为我国“丁克”这种全新生活理念开创了先河,在刚推出实行这一生活理念时也曾遭受到世人的质疑与反问。而他们对彼此之间的爱已经超过了动物之间最基本的“繁衍”,在婚姻中享受只属于他们二人的世界,这种做法和理念也慢慢被世人所容纳、接受。

你们怎么看待“丁克”一族的晚年呢?或者是对“丁克”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满堂   子孙   晚年   外人   精力   人群   当年   后悔   理念   父母   夫妻   话题   我国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