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在综艺《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说,自己会通过“自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位妈妈说,有一次四岁的女儿背东西,已经到夜里12点多了,孩子怎么也记不住。她开始有些抓狂,最后陷入崩溃的妈妈开始抽自己,女儿只要一卡壳,妈妈就抽打自己,孩子就变得特别惊恐。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嘉宾李诚儒认为这位妈妈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

观察员边玉芳也表示不赞成妈妈的这种做法,她指出“内疚式教育”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网上曾经有一个非常火的视频,孩子犯错,父亲认为“子不教父之过”,命令孩子打自己,孩子不敢,父亲就拿棍子当着孩子的面使劲打自己。

最可怕的是下面竟然满满的赞美“这才是父亲”,“父爱深深啊”,“如果小时候我父亲也用这种方式教育我就好了”……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这样的教育,表面上看通过父母惩罚自己,而让孩子感到内疚,会产生变好的驱动力,却没有意识到父母的这种惩罚,实际上对孩子的情感绑架。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说过: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自虐者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父母不断和孩子强调自己的辛苦,通过伤害自己来表现自己的不容易和伟大的爱,实际就在用“自虐”换取对孩子的精神控制,父母就是利用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变相要挟孩子变得顺从。

孩子会因为父母为了自己牺牲了健康,事业甚至是自我,不断加深内疚感和罪恶感,被迫努力偿还父母的恩情。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下的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而这种牺牲自己让孩子服从的做法更是错上加错。

有一期《奇葩说》,黄执中讲了一个故事,每次吃鱼,妈妈都会把鱼肉给孩子,自己吃鱼头,一直到母亲临终前,她才告诉儿子说:”我其实从不喜欢吃鱼头。”

黄执中说“中国的关系很奇怪,我们要歌颂一段感情叫‘你要牺牲,他要报恩’”,实际上妈妈用鱼头绑架了孩子一辈子,让他永远都活在内疚之中。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孩子还小,不懂得分辨真相还是谎言,面对“内疚式教育”,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都是我的错”,孩子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家庭悲惨的根源,如果没有自己,父母会生活的更好。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敏感多疑,他们自卑胆小,甚至会轻视自己活着的价值。在青春期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因为这种强烈的内疚而出现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

即使在他们成人后,内心也背负着内疚的包袱。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小欢喜》中,宋倩总是和女儿强调“你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一个人带你,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要备课,还要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我压力不大呀?”

这些话让英子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接受妈妈的爱,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迎合妈妈。最终英子不堪重负选择自杀,自杀前,她对妈妈说:“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样子。”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不得不被动性地去接受这种负面的“内疚式教育”,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自我觉醒的时候,一部分孩子开始对这种“内疚式教育”出现了逆反情绪,父母再说类似的话,很可能引起的是孩子的厌恶感,他们开始反抗,挣脱,希望重塑自我。

这时,亲子关系就会出现紧张,破碎。

一旦当父母用付出或者牺牲作为筹码,来换取孩子的顺从,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经开始走偏走错了,如果继续下去,换回来的只有悲剧。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想教育孩子,父母必须先改变自己,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

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内疚式教育”是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实际上,这种动力不是来源于孩子本身,而是来自父母,是愧疚感让孩子不得不努力,这种沉重的内驱力最终只会将孩子拖垮。

与其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让孩子产生内疚,不如让自己跑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当孩子发现父母的优秀时,他会积极地向父母靠拢,这种内驱力才是积极的,轻松的。

郑渊洁老师曾说“我对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说过你要的努力,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你都有孩子了’,然后我就努力给孩子看,把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学业有成。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看到父母失去了多少,而是应该孩子发现父母有多优秀。

老一辈的父母最擅长的就是“内疚式教育”,而作为新一代的父母一定要斩断这个错误的教育理念,不要让错误的教育延续下去。

白岩松说:“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我们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生学习的一个大行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51%控股,不要总是埋怨别人,先改变自己吧。

父母一定要多读书,学习全新的育儿理念,学会去伪存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们要在育儿的路上,多反思自己,多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同往日,他们拥有大量的信息来源,他们变得更富有思想,更早熟,父母必须要跟得上孩子的步伐,甚至要走在孩子的前面,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教授认为:孩子真正需要父母提供支持的,是正确且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错误的教育方式可以毁掉一个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不要让“内疚式教育”变成你和孩子的沉重的抱负,选择积极阳光的教育方式,你才会收获一个同样的孩子。

远离“内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对父母的内疚,绑架孩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内疚   父母   孩子   负罪感   鱼头   教育孩子   情绪   父亲   女儿   正确   错误   自我   努力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