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000多年前,秦国的军队很强大,秦军战士骁勇善战、英勇无畏。看似平淡的话语,是慷慨激昂的战歌,是震撼人心的呐喊,是朴实无华的情感。军队为保护国家和人民而战,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依靠,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才能奔赴战场打败敌人。

一提起清朝军队,很多人都会想到八旗军。八旗军是清朝最早的军队编制,最初全部由八旗人组成。旗人并不仅仅指的是满族人,还包括蒙古人和汉族人。最初的八旗军是由女真族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改编,八旗军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努尔哈赤利用八旗军作战从而争夺天下,在他势力扩大初期,八旗军功不可没。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八旗军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人数不断增加,势力愈加强大。努尔哈赤通过模仿官员制度对不同的战功进行封官授爵,赐予战士们财富。八旗子弟在入关之前就已经形成一定的阶级形式,受到大汗的爱戴。八旗军征服蒙古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将惨败的蒙古人编成八旗蒙古。

八旗军对汉人进行打击,掠夺一定数量的汉人作为俘虏以此扩大自己的兵源。被征服的汉人被编入军队,一定程度上也能享受到相对好的待遇。皇太极入关之后为了更好地管理汉军,八旗汉军正式成立。自此清军分为三支大的队伍,分别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八旗军作为清朝初期维护统治的核心力量,是精锐的部队,被分为驻京八旗军和驻京八旗军,顾名思义就是守卫在京城维护皇帝的安全,以及驻扎在边防守护重要的地理位置。清朝中后期,八旗军逐渐雄风不振,再也没有当初威武之师的霸气模样。随着历史的演变,八旗军成为一群国家的寄生虫,整天无所事事也不练兵,内部机构变得腐败不堪,失去了英勇的战斗力,甚至一度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

八旗军本质上是和清政府相辅相成的,最终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八旗军的衰败和王朝的没落息息相关,当清朝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八旗军的使命也就此完成。鸦片战争一败再败,清朝军队很明显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内部的管理还是硬件设备都存在很大的漏洞。经过多次的变革,新的队伍逐渐被打造出来。

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通过不断地扩充,清朝军队的新队伍人数达到7200人,更名为“北洋新军”。北洋军成为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最后融入国军。一个四万万人数的清朝,怎会只有7000多人的军队。据学者研究统计,清朝灭亡之前的军队人数可达数百万,随着历史的进他们就地解散,重新寻找新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一支百万清军的残部被发现。

鸦片战争之后,香港被英国割去,但是香港的九龙仍然属于清政府的管辖范围。九龙的地理位置特殊,清政府因此派出百万军队前往九龙进行驻扎。清政府灭亡之后,这支庞大的队伍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处境之中,很多人选择了离开,仅仅剩下5万人继续留守在这里。盘踞在香港的英军企图趁着清朝的灭亡顺势拿下九龙地区,英军人多势众,清军寡不敌众,最终撤退到九龙城寨中。

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九龙城寨易守不易攻,清军残部在这里一呆就是70多年。他们在这里生活,逐渐被外面的人遗忘。很多难民聚集在九龙城寨,这里成为滋生犯罪行为的温床,它已经被放弃管理。1987年,九龙城寨要被拆除,这里生活的清军残部和他们的后人才被发现。清军残部和他们的后裔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些最初的制度被沿袭下来。

清朝和清军的发展趋势都是历史的必然。清军在社会的发展之中逐渐被取代,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清军随着清政府的灭亡成为遗军,没有了归属的地方,他们不得不选择新的生活。九龙城寨的清军残部在1987年就地解散,他们早已被遗忘,再次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另一个时代。

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一直在往前,从不停下来等待,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清军残部让我们关注到他们曾经也是为国家生死存亡顽强抵抗之人,但是随着历史舞台的变化,他们已经被淘汰,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曾经是守护孤城的勇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残部   努尔哈赤   清朝   鸦片战争   旗人   蒙古   发现   汉军   汉人   清政府   军队   队伍   人数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