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彤彤(化名)自从上班后,一直是婆婆帮忙带孩子,每天只要彤彤下班一回到家,儿子就表现得特别兴奋和黏人。周末只要在家,儿子谁都不让带,就要妈妈。婆婆为此没少念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乖得很,妈妈一回来你就事多,”说完还不忘翻个白眼。

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为啥妈妈一回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孩子见了娘,有事没事嚎三场”这是一句古话,意思是孩子在妈妈的面前显得格外爱哭爱闹难带。然而事实是:孩子只有在妈妈面前才愿意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的天性,不需要压抑、不需要讨好、更不需要忍耐。

事实一:孩子本身就跟妈妈更亲密

妈妈和孩子有着天生的母子感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妈妈自己抚养大的孩子。受这种母子天然感情以及抚养感情的影响,孩子跟妈妈的亲密度无人能比。所以在孩子幼年时期里,妈妈这个角色是最重要最爱的存在。

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事实二:孩子在别的地方积攒的情绪,只有在妈妈面前才敢发泄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他们觉得只有妈妈会无底线地包容和爱自己。他们也非常聪明,只有妈妈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其他人不会。所以当他们在别的地方积攒的情绪后,只有在妈妈面前才敢发泄。

事实三: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以磨妈妈的形式发泄

孩子从和妈妈或其他家人的抚养态度中能够洞悉“谁会无条件爱自己”、“谁最能给予安全感”、“谁能理解自己”、“谁能满足自己”。无疑这个角色大多是妈妈,当他们的情感需求或是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对着妈妈大哭或发脾气来获取。

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事实四:知道妈妈的底线,但不敢去试探别人的底线

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中写道: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如果你的家人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很好。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真的表现好,而是孩子“对这些人信任度不高,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孩子很聪明,他们知道妈妈的底线在哪,但是别人的底线他不知道,他不敢也不会去试探,所以就出现了老人口中所说的:“你不在家还好些,孩子更听话”的现象。

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处理“孩子见了娘,有事没事嚎三场”的问题,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孩子见了娘,有事没事嚎三场”,面对这种场景,妈妈们也很烦躁。作为妈妈的你,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喜欢在你面前哭闹,表现得很难带,让你觉得很糟心,那么不妨试试这3招。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听话”、“不听话”、“懂事”、“不懂事”这些标签对于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育都是不好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听话和不听话的时候,这一点需要家长的理解。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引导,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需要陪伴,这种陪伴不是说你玩手机、孩子在一旁看电视这种陪伴,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注”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给予他们充足的安全感,让他们的内心更加有力量。

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妈妈突然去上班或是突然离开孩子了,孩子会感觉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那么家长需要提前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比如在出门前可以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晚上吃饭饭的时候就回来了,你要是想吃什么要玩什么记得跟爷爷奶奶说,实在想妈妈可以给妈妈打电话哦!”这样既能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又能给予孩子期待,他们会更加能接受你的离开哦!

妈妈一回到家,孩子就变得不乖?4个扎心的事实,婆婆也不愿承认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每日分享0-6岁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婆婆   糟心   事实   妈妈   孩子   母子   底线   焦虑   听话   到家   安全感   情绪   面前   家长   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