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朵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为了让他能赢在起跑线上,这几年我们两口子花了很多钱。送孩子去上补习班,还有各种兴趣班。


可为什么他的成绩还是平平,甚至还比不过有些天天玩的同龄人呢?


昨天,我在午休的间隙,照例躺在沙发上看后台留言,这位倍显焦虑的妈妈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的“心病”,包括我自己。


因为我本身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育儿路上难免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在朵朵还小的时候,看着有些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一会钢琴考级,一会T台走秀...


我心里都会替她涌起一阵焦急,恨不得替她把这些事做到最好。


可后来我发现了,其实在事事逼孩子做到满分之前,我们应该先反问自己:作为家长,我及格了吗?


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废寝忘食地给孩子规划未来,为孩子费心费力四处操劳,把自己和孩子都安排地喘不过气来。


这样是爱孩子吗?


当然,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是每个当爸妈的心愿。


但更多的,也只是想养育出自己心中的完美孩子,把自身的遗憾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


我们很多人,其实从小就听着父母灌输的:


“爸妈都是为了你好啊”“花这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看看别人,我们对你多好!”...诸如此类的说法长大。


耳濡目染几十年,如今,自己做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说过类似的话呢?


这种碾压式的教育,其实无形地从侧面告诉孩子,爸妈为你牺牲了很多,你得成长为我们想要见到的模样来回报我们。


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我现在想告诉大家,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投资。并不是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收获,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虽然孩子是我们带来这个世界的,但他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很多路需要他自己去走。

作为父母,只能做他的引路人,避免他走向歧途。如果想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


想要教育好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简单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言传身教。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时,难免会在很多方面让我们感到失望,好好的跟他沟通讲道理,帮助他不断地改正自己,这是言传。


更重要的是身教,因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最终能够成为一张美丽的画卷,还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废纸,取决于父母能否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好榜样。


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正如我很喜欢的主持人董卿,在访谈中就分享过自己的育儿观:


“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身上。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电视剧《三十而已》迎来了大结局不久,我从头到尾一集不落的看完了这部剧。


撇开剧里其他的东西不谈,我是真的很喜欢顾佳的育儿观。


顾佳其实完全有能力用金钱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妥帖,但她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和打磨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孩子做好榜样。


待人处事坦荡赤诚,面对坏人不卑不亢。


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许子言有这样的妈妈,他才能成为万千观众心里的“小暖男”。


也正是因为伤害到了这么优秀的老婆孩子,渣男许幻山和绿茶林有有才会犯了众怒。


尽管知道是剧情,但我也无比庆幸,还好子言平常都是妈妈带。


真要被他那个满口谎言的爸爸天天带在身边,有样学样的又能学到什么好?


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就像剧里有一幕,许幻山为了隐瞒自己私会小三的行踪,还教孩子撒谎去欺骗自己的妈妈。


现实中这样的家长存在吗?我告诉大家,真的有,而且还不少。


最搞笑的是,这种主动教孩子撒谎的家长,往往又会自相矛盾地去要求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我经常在朋友圈发两个孩子的日常,很多宝妈也会给我点赞评论,觉得我是一个很厉害的二胎妈妈,把朵朵和豆豆教育的特别好。


但是,我想说句诚恳的话,我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妈妈。大家在朋友圈能看到的,也只是我育儿日常中的冰山一角。


董卿哭谈育儿观:别总逼孩子做到满分,作为父母,你及格了吗?

朵朵和豆豆


那些没有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的琐碎,其中也多得是和孩子斗智斗勇时的有心无力。


但我依然习惯把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保存在朋友圈或者脑海里,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种正面鼓励吧。


我相信我可以教育好孩子,也能在教育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还是那句话,育儿也是育己,且育儿前必须先育己。


老师上岗前尚且要去考一个教师资格证,作为孩子起跑线的引路人,如果希望他健康成长,首先别给孩子做坏榜样。


做好家长,绝不是简单的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看几本育儿书就能算作成功了。


育儿也好,育己也罢。


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去钻牛角尖为难彼此,最后隔阂成仇人一般。


而是要在学习看到自己和孩子的不足以及闪光点,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这才是育儿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父母   豆豆   孩子   好孩子   身体力行   补习班   满分   榜样   朋友圈   日常   身上   家长   过程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