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时间匆匆过,六月已经过半,小学生们也将迎来他们这学期最重要的事——期末考试啦!我们家倒是挺平静的,我在体验了朵朵这两个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后,心态已经放得很平。

但前几天我的一个好友,家有三年级乖娃的妈妈一名,却愁眉苦脸地跑来跟我诉苦求开解:我觉得我现在比我女儿还焦虑,每次她考试前我都紧张得睡不着,有时候她还要来安慰我——好友愁眉苦脸地看着我:你说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啊?

听到这样的描述,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就是朵朵从幼升小到一年级这段时间内我的亲身体验;陌生的则是我已经自我调节心态平和了,而我这位好友的“正装”却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曾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大冬天在研究生考试的考场外等候了1个多小时,只为了让刚刚5岁的儿子提前感受考研的气氛。这位妈妈还美其名曰:孩子还有5840天就要考研了,不到16年了,是时候来感受一下氛围。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一开始是觉得有点好笑,但转而却为这母子俩感到担忧——5岁的娃,还在上幼儿园,妈妈却已经开始在超前考虑十几年后的学习生涯了。且不说十几年后政策有什么变化,但就这种提前预支式的打鸡血,不叫未雨绸缪,而是“贷款焦虑”。

贷款焦虑:指在事情还未发生时,提前很久开始担忧,用现在的情况预设这件事情在未来各种可能不好的结果并为之焦虑难安。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其实仔细看看近些年屡屡曝出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与情绪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其背后的起因往往不是孩子自身,他们内心的不安大多来自于家长的焦虑与浮躁。


家长的焦虑透支孩子心理健康


“我带他过来是想让他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他以后的学习成长是有帮助的。”新闻视频里的妈妈用理所当然的语气对着镜头说出上面的话,而一旁才5岁的孩子懵懵懂懂地看着妈妈,等镜头对上自己时,条件反射般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想上什么大学?

“想上清华大学。”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我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应该都跟我有同样的感受,5岁的孩子能懂什么考研考大学?又能从哪儿听到清华大学?还不是家长平时耳提面命,给娃“听会了”。再看这则新闻的所在地:教育大省山东。这么一看也不难理解,为何这个妈妈思维会如此“超前”,毕竟再是“鸡娃”的妈妈,也不会按着5岁孩子的头要“考清华”。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于国内大环境教育资源的竞争太过激烈,家长们普遍存在“贷款焦虑”的情况,特别是妈妈们,教育内卷年龄越来越小,恨不得从娃胎教就开始学习abc。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不仅这次带5岁娃去体验考研氛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这届妈妈们的焦虑,之前也出现过很多次父母带着稚龄孩子参观知名大学校园、去孔庙等地“感受氛围”等等。归根到底,在这种内卷竞争的环境下家长更容易被周围声音影响,陷入“贷款焦虑”的泥沼中出不来,认为自己一定要先为孩子规划好路线,孩子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向前。

一旦出现任何未达预期目标的情况,他们的焦虑就化为各种极端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本身,让孩子内心的不安不断扩充。当我们这些普通的“鸡娃”妈妈还在督促一年级的娃准备好期末考试时,这些“贷款焦虑”的妈妈们已经开始忧虑两年后娃上三年级时是不是也能考100分。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所以很多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忍受着超越年纪承受力的巨大外部压力,自我否定、自我责备就成了常态,实际的学习效率反而因为情绪的不稳而大打折扣。所以与其说现在的孩子被“学习焦虑”压垮,不如说是孩子被家长的“学习焦虑”左右,这种焦虑在不断透支孩子的心理健康。


参与其中顺其自然


朵朵升上一年级的这一年里,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也经历一个起伏蜿蜒的过程。从紧张焦虑、总是下意识和别人比,到渐渐冷静客观看待、与自己和解。整个过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好在我平缓度过。虽然现在自认仍然算是一个轻度“鸡娃”妈妈,但已经能更理智地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了。其中我最深的感悟,也是最大的经验——作为父母的我们应当参与进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但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应该顺其自然。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这里的顺其自然并非撒手不管,而是尊重孩子正常的身心成长规律,把力气放在孩子有兴趣不排斥的部分,而不是每天与其他家庭攀比较劲。比如在报兴趣班学特长这件事上,周围的妈妈们都恨不得孩子三头六臂里一个学一个,常挂在嘴边的话都是:“这个据说是未来热门特长,学了就赢在起跑线!”

但我自己则“佛系”得多,完全不像个鸡娃妈,确定朵朵是真的很喜欢绘画这件事,那就一贯到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间断,风雨无阻接送她上绘画班。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不被周围人的焦虑与意见影响,只顺应孩子的能力与自然天性去帮助她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是我从陪朵朵成长的一路上收获的认知。再说到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我的体验也有不同——过往我们困于陈旧经验与认知的局限,认为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就应该是从旁监督,通俗来说就是每天晚上机械地守着孩子做作业,大眼瞪小眼;或是每个补习班外干坐两个小时等娃。

而实际上的参与,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监工”,而是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完成一件事参与其中,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和孩子同等的高度,共同成长。

“我儿子今年5岁,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妈妈没疯,孩子先疯了

想想他们小的时候,我们能耐下心来陪着他们一起共读一本绘本、一起学唱一首儿歌,为何孩子大了,反而不能让我们自己参与到孩子的世界里一起完成了呢?

只有当你真正参与其中,才会了解到孩子做这件事的难度、情绪与各种体验,你也才能以成年人的生活阅历,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规划好整个学习生涯的步调。

孩子的学习生涯如同一场马拉松,家长们总是希望他们最终能取得好成绩。但我们如果时时刻刻在前方领跑,甚至拉着绳子试图牵引孩子向前狂奔,最后一定是勒伤孩子的手脚,让他们摔伤绊倒。就做一个赛道外陪他们一起小跑的加油者,力所能及的时候在路口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补给,就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妈妈   孩子   愁眉苦脸   顺其自然   焦虑   氛围   贷款   生涯   情绪   心态   家长   父母   自我   好友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