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当了妈妈,好像突然离过去的自己遥远了。不管曾经是少女心,还是御姐范,都变成了“疲劳妇”,今天送给大家一句口诀,找回真实的自己:


一丢一捡一抛,

丢开焦虑,捡起成长,抛掉牺牲!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下图两位妈妈的留言,一位妈妈焦虑到要不让为百天的宝宝延迟满足,另一位妈妈因为8个月的孩子夜奶两次而痛苦···


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百天的娃娃和延迟满足?8个月夜奶2次就是依赖母乳?


看到这两个问题让我想到让南方人戒掉大米、北方人戒掉面食,大可不必!提出这些问题,都源于妈妈们深深的焦虑。



一丢:丢掉焦虑


丢掉焦虑,说易行难。


● 当妈后的焦虑来自哪里?


什么是母性本能?生了孩子,全身心爱护子代,发挥哺育本能,细心呵护给予孩子,提供最优化的生存条件。无论是生产前的筑巢行为,还是生产后的敏感守护,都因大脑中杏仁核的与照护相关区域被充分激活相关。


妈妈对于孩子的这种保护本能,在孩子出生后尤其是第一年里警惕并敏感地展现着,而这种敏感性带来的担忧和焦虑也随之增加。


“为了孩子好”这几个字就成了大众贩卖新手妈妈焦虑的幌子,当妈妈们看到的是一条条建议、一个个数据,和所谓的别人家孩子,便渐渐的失去了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的能力。


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当母性的本能被掩盖,孩子的需求被忽视时,母婴关系就成了随处看见的悲哀。这削弱本能之下,被数据高高托举而上,看似高人一等的景象,却随时可能塌陷的一败涂地。


这份焦虑里,其实并不是因为妈妈们什么都不懂,反而是妈妈们看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就好比你不舒服去查了某度,然后就觉的自己哪哪都有病,啥病都像癌症一样,分分钟就能把自己吓死了。


而孩子们,一旦被暴露于各种数据和方法论中,被看到的则是哪哪都不对,哪哪都有问题,哪哪都需要调整。就连好好喂个奶都难上加难,更别提奶睡陪睡了。


现在的喂养环境的确是干扰甚多,很难清流独芳,本是再自然不过的喂养事件搞得比中美会谈都焦灼。


那为啥我们小时候,一个妈生几个、喂几个都不成问题,而现在社会的飞速进步之下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我们,连最基本的哺乳本能都生疏了、困难了、被淡化了、甚至都要被取代了呢!


哺乳动物哺乳是本能,乳房泌乳是功能,如果这个基本生理功都能被剥夺,退化掉它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现在育儿界里所谓的各路“神仙”或旁敲侧击、或直言不讳地让妈妈们给孩子断夜奶、戒奶睡,甚至还有让孩子戒掉妈妈陪睡的!直接让女性戒生不就得啦么,不过要真是妈妈们都不生娃了,她们的奇葩论也就没得“用武之地了”。


面对纷乱的牛鬼蛇神各路建议,到底应该听谁的?信谁的?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远离尘扰回归本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好。


能有哪个妈妈看见孩子哭,不会想要抱起他?能有几个妈妈面对孩子要抱抱时会狠心甩掉那双可爱的小手?能有几个妈妈会把一个弱小无力的孩子推至风雨下任其被浇灌淹没?

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做你认为对的选择,忘记所有的纷纷扰扰。

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 如何减少焦虑?


也许你看到的问题永远不是真正的问题。


回到我们的话题,如何少些焦虑,多些淡定。上次燕君和马医生直播时提到了冰山理论,马医生解释了在各种问题中其实这个思路都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看到的问题只停留在冰山水平面以上暴露的那部分,而忽略了水平面以下潜藏的真正原因,那么成为泰坦尼克号将是必然。而这些被忽视的藏在水下的核心原因若放在喂养和育儿中,这代价则是母婴俱损。


▶︎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冰山理论用在各种喂养问题中,也是恰如其分的明了。当孩子夜奶成为了成人的困扰,这是孩子们所不想,但孩子的无助和需求谁又能看到?


如果一个生命在基础需求被剥夺时都不会发出反抗,去力争保留和求助,那岂不是在说这是生命的无能吗?


如若看见一个“延迟满足”就想要实施在自家孩子身上,而这个孩子却只有百天大,他来到这个人世间还未确定自身的基本安全,还未确定是否有人无条件爱着自己,还未确定当下环境是否威胁重重,便开始成为了各种字词下的试验品。生命诚可贵,看见真奢侈啊!



一捡:捡起成长



成长不止是岁月略过留下的皱纹,更是身心合一从无到有的理解。透过一个新生命的成长,看见自己的成长。


● 成长性思维


所谓成功,对于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来说,就是不断拉伸自己的能力。世界上没有完美,只有持续不断向完美进发的过程。


所以他们更关注自己长进了多少、学到了什么、努力了多少、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而面对失败或者别人的批评时会认为那是学习的机会,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不惧怕失去,因为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就是一种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妈妈,更没有完美的亲子关系。有些妈妈会苛责自己,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对犯过的一些错都谨记于心,并懊悔不已,志在要求自己做完美的妈妈。



之所以如此,往往是因为她们在做孩子的时候得到的母爱很差,于是幻想着有一个完美的妈妈来照顾自己。做妈妈以后就会自动用这个完美的形象来要求自己。


当母爱被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的时候,母亲的责任就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重担。



一抛:抛开牺牲者视角



● 别让牺牲感剥夺本能的快乐


孩子是需要吃夜奶的,需要奶睡甚至陪睡的。做了母亲需要几年的时间调整生活的重心,去更好地照顾孩子。而对于我们来说的这几年,对孩子来说则是人生最重要的开端。


做母亲势必要有付出,但是不应有牺牲感。一旦有了牺牲感你会觉得别人是欠你的,或者说至少孩子是欠你的。


让你有牺牲感的对象也会在和你相处的这个过程中慢慢有了自己对你的亏欠感、内疚感。当自己耗能无度时,则没有力量去给予对方,也就很难享受我们原本期盼的生活。


一两个月的孩子不吃奶或者吃少了,家长急得不行;


一两岁的孩子还在吃夜奶或者多吃几次家长也急得不行;


两三岁还断不了奶,晚上哄不住全家都急得不行。



如果我们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真正原因,不用成人的思维去苛求孩子,这些问题还会是问题么?


就像截图里面的两位妈妈,如果能够知道自己的焦虑来源,放下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枷锁,去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答案自在心中。



萨提亚----《我就是我》

遍及整个世界,再没有一个人与我如此相似。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实可靠地属于我,因为那是我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的选择。

我拥有关于我的一切,我的身体,我的感觉,我的嘴,我的声音;以及我所有的行动,不论它们是针对他人还是我自己。我拥有我的幻想,我的梦,我的希望,我的恐惧。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的失败和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我可以变得与自己如此亲密无间。

通过这样做,我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来爱自己,并与自己友好相处。

我知道关于我的某些方面正在困扰着我,而其他一些方面并不为我所了解。

但是只要我友好地爱着自己,我都可以鼓励自己,并且充满希望地寻找解决困境和了解更多自我的方式。

在任何一个时刻,无论我怎样看和听,无论我说或做些什么,也无论我怎样思考和感觉,这些都是真实的我。

之后,如果发现某些我看、听、想和感受的部分已经不再适合,我将抛弃那些不再适应的部分,保留其余,并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取代我所丢弃的那些。

我可以看、听、感觉、思考、说和做。

我拥有这样的本领,可以生存,可以与他人亲近,可以具有生产力,还可以了解和动员这个世界上除我以外的人和物。我拥有自己,并因此可以设计和管理自己。

我就是我,而这让我感觉良好。

咨询师介绍

送给妈妈的必背口诀,这样做,娃幸福,妈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妈妈   水平面   哺乳动物   口诀   母性   冰山   焦虑   本能   牺牲   需求   理论   轻松   真实   感觉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