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政协委员的性教育提案,在这时候会“火”?

多年前我在写《父母的格局》性教育篇章时,接触到很多让人担忧的数据。

2014年,我国一个女童保护项目对1346名男生、2136名女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0%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

而媒体曝光的2014年儿童遭受性侵害案件却高达503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尤其以7~14岁的学生居多。

这些年过去了,我国的早期性教育在持续发展中,但依然落后于社会和科学的进步。许多父母羞于或者不知如何对孩子谈性,最后却责怪受伤害的女儿,或做了错事的儿子给家庭丢了面子。

今年全国两会,住宁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撰写了一份《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的提案。提案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也就是说孩子们越来越早地要面对情感的问题。

该提案引发关注,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大部分家长对提案持肯定的态度,这是个好现象,因为性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共同配合,而且家长开放的态度、科学灵活的表述方法和沟通的能力,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决定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继续亲密还是日渐隔阂。

我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性与性别研究专家方刚博士主编的"青春期性教育"系列书作者细致解答了两个孩子遭遇"性骚扰"的求助问题。

家长们读过文章后,也请将它转给孩子或者讲给孩子听,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性别暴力事件中,无论是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受暴者、施暴者,还是旁观者,都要具备辨别、应对骚扰和侵犯的能力。

方刚老师主编

作者

为何政协委员的性教育提案,在这时候会“火”?

本文节选于《男孩的青春期性教育》、《女孩的青春期性教育》,已获出版社和作者授权。

为何政协委员的性教育提案,在这时候会“火”?

当孩子收到性暗示语言

孩子的困惑:微信收到性暗示语言是性骚扰吗?我该怎么办?

困惑解答老师:韩雪梅

性暗示语言到底是不是性骚扰,取决于你的感觉。回想一下,当你收到这样的性暗示语言时,你是哪种感受呢?

1.觉得不开心,很生气,很讨厌,不希望对方再给自己发这样的东西。

2.无所谓啊,他爱发就发呗,反正不想理他,他发了我不看、不回应他就好啦。

3.感觉还好,有人发这样的内容给我,是不是喜欢我啊?说明我很有魅力吧?

4.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信息,感觉挺有趣的,想转发给其他人。

你看,不同的人收到性暗示语言的时候反应是不同的。

如果你觉得反感

假如你的感觉和第一种类似,觉得很反感,那这个信息对你来说就是性骚扰。你要明确告诉对方,你不希望再收到这样的信息。如果你告诉他之后,他向你道歉,并且以后都不再发了,那这也许只是一个误会。

但假如他在明知你不喜欢的情况下还继续发送类似的信息,你就要告诉家长和老师,让身边的成年人知道这件事,帮助你解决。必要时,你还可以报警,让警察来保护你。

如果你觉得无所谓

假如你的感觉和第二种类似,觉得无所谓,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关系,可以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呢?不是的。你的置之不理可能被对方认为是胆怯、默许,对方的行为可能会升级,骚扰可能更加严重。所以,不要“不理他”,而是明确地告诉他,你觉得这些信息很无聊,请他以后不要再发给你了。

如果你感觉还好

假如你的感觉还好,类似第三种、第四种,那么这个信息对你没有构成性骚扰。但是,仍然有些情况需要你注意。假如你的感觉与第三种类似,在喜悦过后你还要冷静地想一下,他这样的表达是否妥当。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喜欢你,会直接表达他的感情,而不会发性暗示语言给你。

所以,你要谨慎对待,可以问问对方,为什么发这样的内容给你,通过更多的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也许他是喜欢你,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许他只是假装喜欢,实际目的还是性骚扰。

另外,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感觉,性暗示语言一定不要随便转发给其他人,更不要转发到微信群中。因为别人收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也会有和你一样的困惑,而且一定会有人认为你发性暗示语言是性骚扰。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要避免自己成为性骚扰的实施者。

为何政协委员的性教育提案,在这时候会“火”?

当孩子被老师拍头搂肩

孩子的困惑:异性老师拍我的头、搂我的肩膀,我不喜欢,该怎么办?

困惑解答老师:姜玲玲

老师在未经你同意的情况下拍你的头、搂你的肩膀,确实不太恰当,老师可能是下意识的动作,并没有什么恶意,或者是想表达对你的鼓励、赞同和欣赏。

如果你不喜欢,你有权利拒绝,你可以坦诚地把你的感受和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可以直接告诉老师:“您这样拍我的头、搂我的肩膀,我感觉有些不舒服、不自在,我不喜欢这样的身体接触,请您以后不要这样了,好吗?”

如果老师是无意动作

如果老师是无意的动作,或者只是出于对你的鼓励和欣赏,听了你的话,老师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冒犯了你,会为此向你道歉,并且应该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拍你的头、搂你的肩膀了。

如果老师是故意侵犯

如果你清楚地表达了自己不舒服、不喜欢的感受以后,老师对你的话置之不理,还依然我行我素的话,那应该就是故意的,显然这样的行为就是侵犯了你的身体权,甚至有可能构成性骚扰。

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你进一步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自己,尽量避免和这位老师单独相处,实在不得已时尽量把门打开,或者让同学、朋友陪同一起去;也可以直接向老师表达反抗,勇敢地说“不”;并且把老师的行为告诉家长、同学和其他的老师,也可以告诉校长等校领导。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和保护,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是首位的,必要时也可以拨打 110 报警。

为何政协委员的性教育提案,在这时候会“火”?

保护身体权,恰当运用“距离语言”

你的问题涉及人际距离、身体边界和身体权,而每个人对“安全人际距离”的感受是不同的,即身体的边界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只能握手,其他什么身体接触都让他感觉不舒服、不喜欢;有的人可以握手、可以拥抱、可以摸头等等。两者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更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而已。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澄清自己的身体界限,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权,与此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身体界限和身体权,坚决不做侵犯他人身体权的人。

身体权即我们的身体自主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它是不容侵犯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我们的身体权,即使是父母、老师也不行,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和人权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去侵犯他人的身体权。所以不要害怕,不要觉得老师是权威而不敢反抗,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老师犯错同样要受到惩罚,需要改正错误,老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自我完善。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距离语言”至关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大都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恰当的人际距离,需要清晰的身体界限,需要认识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权。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体界限,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权,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在反性骚扰的强大话语下,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多疑、紧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人际交往恐慌,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要提醒:

性骚扰受害者不分性别

很多人认为性骚扰事件是男生对女生,这是因为他们被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误导了。这样的社会偏见会让很多男生在遭遇性骚扰时不愿向外界诉说,他们担心没有人相信或者理解自己。

在此强调,性骚扰可能是男生对女生,也可能是女生对男生,还可能发生在同性(女生对女生、男生对男生)之间。男生、女生都有可能是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受暴者或者施暴者。

如果遭遇不幸发生,要保持冷静,注意策略,永远记住生命最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提案   性教育   政协委员   青春期   恰当   暗示   困惑   身体   距离   男生   语言   老师   感觉   女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