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文/李小丢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昨天收到了一封读者姑娘的私信,里面是这么说的:

小丢姐姐你好,我是个大学毕业一年多的北漂,现在住在面积120平住6户的那种群租房,主卧有卫生间,其余5户挤一个厕所,有四间是隔断,就是仅仅能放下一张床的面积。前几天我在洗澡,有个合租的男生当时吃坏东西迫切要上厕所,一个劲儿地拼命拍厕所门,我那时候刚进去洗,头发和身上都是泡沫,慌里慌张拿浴巾裹着出来了,全身湿漉漉的坐在我的床上等那个男生上完厕所出来,坐着坐着,我就忍不住哭起来了。道理谁都懂,可是说出来又太矫情。

感觉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不敢再想梦想这两个字了。之前在学校里的雄心壮志,都被毕业工作后面临的现实逐渐消磨干净。爸爸妈妈一直在劝我回家,说小城市稳定,生存压力也不大,还说女孩子家的那么拼也没必要,再说北京人才那么多,我又不是很出挑的那个。

以前我都听不进去他们的话,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思考回家的可能性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小丢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知道,她在征求我意见的时候,心里已经动摇了,但是我不能代替她做任何选择,我只是避开她的问题,回复说:

“你知道8年前刚刚工作一年多的我的梦想是什么吗?一点儿也不远大,我只是希望能赶上年中加薪,以后一个礼拜也能偶尔去买一份肯德基的6元早餐。那时候的我屌丝地令人发指,仇富心理达到巅峰,看到肯德基做6元早餐那个广告的时候愤恨地想,谁的钱那么多烧的早餐就要花六块钱去吃,我平时都是一杯豆浆一根油条两块钱解决问题。

别说是听人用SK-II神仙水就觉得人家一定是万恶的白富美,就算是听到有人去H&M买衣服穿,我也要感叹一下好有钱好高大上。那时候我的一身穿戴都是在淘宝上解决,买双达芙妮的靴子都走路带风。心想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像公司里其他家境优越的女孩子一样去听演唱会、出国旅行、买大牌的手袋……买车买房压根想都不敢想,要知道刚毕业那两年,我连一次电影院都没去过。

可是我以前所幻想的一切,不到三十岁的时候都实现了,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现在这些梦想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就好像我从来都是这样生活的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实现了最大的梦想,就是将爱好变成了工作,并且还能养活自己。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在最穷最屌丝最爱哭的那个阶段,咬咬牙挺住了没有卷起铺盖回老家。

和你爸妈不同的是,我是被我妈赶出家门的,本来我都在家买了行测试卷准备考公务员了。结果我妈说,不去外面混出个样来不许回家,她说她在我家这个小城市待了几十年已经够够的了,希望我不要重复她的路。

我想,在大城市奋力拼搏的人,多少都有点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吧,大家都为了那0.1%梦想实现的可能在奋斗。就算明知道回家之后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但是绝大多数人也愿意为了那渺茫的希望做出眼前的牺牲。我想,无论是坚持还是离开,一切的选择权都在你,只要你心里还有梦想,在哪里生活并不重要。

写完回信之后,我在想也许我写的0.1%的可能性还是悲观了一些,因为前几天我在逛小组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楼主说:“有没有发现你们几年前奢望的东西/生活状态,其实没那么难实现?可能那时候太穷酸太苦逼了所以眼界低,发现现在过的生活几年前想都没有想过!顿时对人生充满了信心!我要加油!”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然后有好几百个姑娘深有感触,在下面回复了自己梦想实现的点点滴滴,有姑娘说:“两年前觉得可能要三十岁以后才买得起的彩妆和护肤,现在也已经都用上了,可是也有了新的欲望。希望这些欲望能推人向前吧。”还有姑娘说:“好像是这样,以前想要的东西也一一得到了,所以努力,我现在想要的以后也会有。”真是觉得满满的正能量,于是又把这个帖子的地址给那个姑娘发过去了,希望能给她多一些坚持自己梦想的底气。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SK-II前段时间在讨论了剩女这个话题之后,最近又把镜头瞄准了女性的梦想,他们找来了不同年龄段的小女孩和成年的女性,让她们对梦想这个话题畅所欲言,短短一分钟的视频,但是信息量却很大。在问到二三十岁的成年女性,“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她们的反应是迟疑的、顾左右而言它的。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有人说:“小时候的我是有梦想的,但现在的我没有梦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有人说:“没有明确的一个梦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小姑娘们的梦想倒是异常清晰,看起来也非常的异想天开,有人要当超级巨星,有人想当女飞行员: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那么,你们的梦想有多大呢?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成年的姑娘们纷纷表示自己的梦想很小很实际: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而双眼闪闪发光豪气干云的状态只存在于小女孩的身上: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说到自己为什么忘记了儿时大大的梦想的时候,很多姑娘认为这是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因为现实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啦,因为女性更适合照顾家庭在职场上竞争不过男性啦,因为自己原生家庭不够优秀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白富美的起跑线啦……总之,借口多多的。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所谓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把梦想实现不了都归为社会、性别、出身等外部因素,也许会让我们心里好过一些,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有一个姑娘,出生在家境普通的原生家庭,她从小的梦想是想当一名作家,父母并不将她的梦想当回事,毕竟谁小时候的梦想脚踏实地过呢?她的父母都来自贫穷的背景,没有任何一人上过大学,坚持认为她过度的想象力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个人怪癖,根本不足以让她支付按揭,或者取得足够的养老金。他们都认为随着她长大成人,她也会像他们一样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老老实实生活下去的。谁知道这个姑娘上大学学的还是文学,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创作梦想。

大学毕业后,如父母所料,她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她曾经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回到了英国,牺身于爱丁堡一间寒冷无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每周能拿到103.5美元。

那段时间,她迫切地需要写出一些成功的文章来改善自己和女儿的处境,她模仿着成功作家的笔触写一些爆款的文章,但是一年之间她只发表了7篇文章,其中有三篇连稿费都没有,只给了几本杂志。看不到出路的她决定破釜沉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她想起1989年24岁的自己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照顾孩子的间歇,她都没有忘记过这个小男孩,事实上,她一直在为他编织精彩的人生。

接下来,她开始动笔。为了节省家里的暖气费,她总是呆在小咖啡馆里写作,买一杯最便宜的咖啡就坐整整一天。由于没钱买纸张,她只有把故事写在废弃的打印纸上,正反两面都写的满满的,这一写,就是五年。好不容易完成了第一本的初稿,她投了几个大的出版社都全被退稿,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故事,她写的不是他们想要的。直到有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出版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帮她出了这本书,再后来,美国一个不入流的小制片人觉得这部小说的故事不错,便把它搬上了荧幕。

我想你们早就猜到了,这个姑娘就是J·K·罗琳,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之母。2004年,她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价达到10亿美元。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回想当年创作的初衷,她说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靠救济金生活的单亲妈妈,虽然生活一团糟,但是她相信自己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去实现梦想,改写命运。而且她还笑称,虽然在小咖啡馆写作的时候又冷又饿又窘迫,但是一旦沉浸在魔法世界里,那种满足感就战胜了一切。这种满足感,是她为人妻、为人母、按父母期望找一个稳定的教职按部就班生活所无法取代的,是独属于自我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

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普通中年妇女本来是英国广播公司娱乐节目的制作人,本名叫埃丽卡·莱昂纳德。她与当编剧的丈夫生了两个儿子,一家四口住在伦敦西区。在10多年的婚姻生涯里,詹姆斯一直过着在外职场拼搏、在家相夫教子的普通生活。

她从小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写出让读者们坠入爱河的作品,她没事就利用空闲时间去混混论坛,写点同人作品。后来她迷上了《暮光之城》,就以爱德华和贝拉的人设为基础写了一部现代AU的作品,里面充满了大幅度的情色描写,发表在《暮光之城》的粉丝论坛上,被纯情的女读者们删帖了事。

然而澳大利亚一家虚拟出版社“作家咖啡店”为她出了电子书,并在亚马逊网站热销,为了避免版权纠纷,她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做了修改,删去了和暮光之城的相关内容。之后兰登书屋也买了这部书的版权,给兰登书屋带来了超过3亿美元的收益,是兰登书屋从2011年到2012年利润增长75%的主要源泉,而她也以9500万美元的年度战果成为2013年全球收入最高的作家。

这本书就是《五十度灰》,而这位一夜成名的女作家的笔名,是E.L.詹姆斯。在被问及为什么会在这个年龄、且已经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写小说,詹姆斯说:“小说的故事情节道出了我的幻想,因为我是个很害羞的人,除了用文笔去表达它,我无法想象能和其他人去谈论这些事情。写出来,是为了交流,也是为了实现我年少时的梦想。我的梦想和我的年龄、性别、生活状态都无关,它只和我自己有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每个人,首先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命,其次,才是男人或女人,这个先后次序不能颠倒。在这个基础之上,几乎所有的“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必须……且不能……”的行为准则,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中国女人为什么越长大越没有梦想?就是往往被“因为你是女人”的说法给束缚住了,所以大家开始嘲笑梦想,以为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琐碎生活才是生活的必然。从你开始嘲笑自己的梦想那一刻开始,你的生活就已经结束了。你可能27岁就已经死去,72岁才被下葬。

而那些你觉得活得精彩的人,都是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年少时荒谬的远大理想,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坚持努力并最终改写了自己命运的人。

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演讲上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因为贫穷是一时的,然而放弃梦想承认失败,可能赔掉的就是一生。

我想,无论你的性别为何,无论你是否能实现梦想,你都应该要有梦想,因为一个梦想就像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它会在你的努力下发芽、生长,最终成为改变你命运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詹姆斯   哈利   波特   救济金   肯德基   伦敦   年少时   姑娘   作家   父母   努力   东西   梦想   女性   故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