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还记得《欢乐颂》热播时,樊胜美这个人物形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父母重男轻女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从来没有想过女儿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有多么辛苦。

只是把她当做摇钱树,一味地要钱贴补不成器的儿子。

樊胜美明明长的漂亮工作能力也不差,可面对吸血的原生家庭,她却无法摆脱。

不但自己后半辈子的人生被拖累,连未来的伴侣也很大可能要面对她一家老小的麻烦事。

还没结婚,樊胜美已经和男朋友王柏川因为原生家庭吵闹不断了,她心里其实是很爱王柏川的。

我相信她也一定不止一次偷偷在心里暗下过决心,以后尽量不要为了自己家的事再跟王柏川吵架了。

可为什么一遇到事情,她就又走进同样的死胡同了呢?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反观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也许不是人人都像樊胜美一样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但是在感情或者工作上,我们的人生都会经历一些失控的至暗时刻。

尤其是在感情上,遇到一个差劲儿的恋爱对象,可又总是“鬼打墙”一样无法离开。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才能走出情绪的陷阱,治愈自己的内心呢?

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书《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这本书的作者是吉塔·雅各布(博士)Gitta Jacob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她的著作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帮助建立了图式疗法,帮助人们觉察并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模式,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书中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我们为什么总是一次又一次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和一般的心理学书籍不同的地方在于,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不像那种大部头的心理学书有特别多的专业词汇,普通人往往会看的一头雾水。

而且还列举了非常多生动的人物经历作为事例,方便我们读者通过别人的经历,去觉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类似的问题。

并且书中每一章节结束的部分,还配有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心。

读者可以一边阅读书中的知识理论,认识自己陷入情绪问题无法摆脱的原因。

一边跟着这些方法逐渐练习,慢慢走出曾经那些伤痛经历带给我们的束缚,最终治愈自己。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01.

【图示】疗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

这本书中作者雅各布博士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图示】疗法,作者认为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都受各种模式的牵引。

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做出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固定模式的

而这种模式往往与我们的童年经历、家庭环境以及后天的各种成长经历有关。

一旦我们因为童年或青春期时的创伤经历,形成了顺从、逃避或者过度补偿的心理模式,那么即使后来我们长大了,只要是外界的事物引发我们类似的负面情绪。

我们就会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的,按照同样的心理模式做出相应的行为,这也就是我文章开头提到的,为什么樊胜美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吸血的原因。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樊胜美从小就经历父母的重男轻女,弱小的她为了讨好父母,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同,就选择了顺从的这种行为模式。

所以长大以后,即使她的父母和哥哥一次次伤害她,没有边界感地给她的感情制造麻烦。

她还是陷在这种从小就形成的,错误的行为模式里无法脱身。

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像樊胜美一样,一次又一次犯下相同的错误,好像我们并没有从之前的错误学到任何有用的经验。

这种挫折感会让我们感觉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掌控,导致自己陷入受伤害的负面情绪走不出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而这本书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作者提供了一些想法和工具,帮助我们找到形成固定行为模式的根源。

一旦可以找到它们,就可以尝试去改变,重新获得内心的掌控权。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02.

按照内心地图的指引,治愈自我重新走向幸福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心理治疗研究认为,人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是虚幻和杂乱无章的,而是像地图一样是有序的。

作者将我们的内心世界总结为四个人格部分: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成人自我。

这就像你出席不同的场合,会从衣柜里拿出不同的衣服一样。

不同的情况下,由哪一部分人格主导掌握了你的内心,你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

1、那些对幼小的你不断提出苛刻要求的声音,就逐渐成为了内在审判者;

2、那个独自承担所有负面情绪的可怜小孩,就逐渐成为了内在小孩;

3、那些某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处理负面情绪,而做出的反应和行为,就成为了应对方式;

4、那个健康、得体、既不幼稚也无不足的那部分,就是成人自我。

其中内在小孩又被作者细化分成了:受伤的内在小孩、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和幸福小孩。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像书中的诺拉,她童年时期经常搬家,导致她在学校总是那个“新来的女孩”,也交不到什么朋友,甚至于同学对她的排斥欺负逐渐形成“校园霸凌”。

她感到无力和孤独,这种童年的痛苦经历就形成了她内心受伤的内在小孩,所以在工作中同事无意中的行为忽视了她。

她受伤的内在小孩就被激活了,此时她不再是那个职场上冷静得体的成年人。

造成她情绪失控的,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常听到的那句“你太敏感了”或者“你想多了”。

而是她此时的内心被受伤的小孩所掌控,想要改变就一定要先去认识到底是哪种内在情绪,在什么情况下会掌控我们的内心,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这就像这本书要教会我们的:只有学会为我们的内心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心灵外衣,才能完成和自我内心的和解,并逐步治愈自我。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还有像现在社会上被好多人吐槽的“妈宝男”,形成的原因是“妈宝男”大多数在童年受到父母的溺爱。

喜欢推脱责任,让他们的内心形成了被宠坏的内在小孩,这样的人会缺少毅力和自律,习惯性甩锅。

小时候一切生活都由父母打理,形成了外在的行为都由被宠坏的内在小孩所引导的固定模式。

这样长大的人无法形成独立性人格,他们会一直想办法逃避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把它们推给父母、伴侣或者朋友、同事。

这方面《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看着是个成年人了,实际上内心就是个被他妈宠坏的孩子。

理直气壮地一直啃老不说,直到他妈过世了,没有人再肯无底线地护着他给他钱花了,他才不得不去独自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而幸福的内在小孩,则代表着我们内心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一面,它能给我们带来能量,帮助我们应对成年人的紧张生活。

通过认识我们内在不同的人格部分: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和成人自我,我们的心灵地图上就有了坐标。

通过书中提供的详细建议,比如制定一个情绪/心理总规改善划。

我们可以治愈自己内心受伤的小孩,最大程度地减轻内在审判者带给我们的压力。

另外,作者还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自我治愈规划方法。在阅读本书的同时,我们就像穿越回到曾经的童年,用书中的方法抚慰曾经受伤的自己。

《0次与10000次》: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治愈内心走向幸福

03.

总 结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这本书告诉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找出根源并尝试去改变,不再让它困扰自己当下的生活。

生活不易,只有靠自己握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你才能走得更远,你说对吗?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评论美三代,点赞富一生,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给我留言,您的点赞永远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中年少女爱追剧666,业余追剧、爱好吃瓜,最新鲜的剧评、影评、人物分析,随时随地与您共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内心   幸福   人生   负面   人格   童年   情绪   小孩   走向   父母   时刻   错误   自我   模式   方式   家庭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