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困于过去,忧于得失,抱怨生活

归根结底不过就是:一次又一次陷入无意义的情绪纠缠,无法解脱。

《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感情上,明知对方对这份感情没那么上心,可是只要对方稍微哄哄你,就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他。

在职场上,作为职场新人成了各种杂活的“接盘侠”,明明心里恨得牙根痒痒,可就是无法开口拒绝那些职场老油条推脱的工作。

在家庭上,无论自己在工作上做得多么优秀,只要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考公或者嫁人,那么就是他们眼里的人生失败者,做的再好也得不到他们的任何一句夸奖。

然后我们就会因为这些感情、职场、家庭的各种琐事,陷入情绪的泥潭,生活变得让人痛苦不堪。

之前遇到类似困境的我总会抱怨生活,可抱怨只会让自己跟情绪这头怪兽的撕扯中越来越痛苦,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直到我遇到这本心理学著作《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本书的作者是吉塔·雅各布(博士)Gitta Jacob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她的著作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帮助建立了图式疗法,帮助无数的人们解决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

这本书核心的内容就在于,教会我们穿透情绪迷雾的本身,去看清它是如何操控我们的内心,并进一步影响我们的人生的

提升对内心世界的自我认知,进一步的治愈曾经受伤的自己,帮助读者去抵抗人生中的恐惧、迷茫、羞愧、愤怒与孤独。

作者认为通过图式疗法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重新夺取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主动权,重新走向幸福生活。

1、图示是怎么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受内心情绪的影响?

日常在与人交往时,我们的内心一般分为3个步骤进行信息处理:第一是大脑会接收别人的信息,比如对方说的话或者表情,甚至是眼神。

第二是大脑会根据对方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第三我们会根据大脑得出的结论做出相应的行为。

不难发现,第一步和第三步都很容易被觉察,但是第二步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甚至好多时候我们是下意识地做出某些行为,好像不受理智的控制一样。

但第二步其实才是影响我们行为的本质所在。

心理学家雅各布博士发现,我们的大脑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方式是有固定模板的。

博士给这种固定的思维模板起了一个专有的心理名词:图示

《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是一台计算机的硬件,但真正在起作用的是安装在上面的操作系统一样。

我们因为日常太过熟悉操作系统的存在,而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并且图示这个操作系统,是从我们童年开始就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了。

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经历的童年创伤,或者青春期遭受的一些负面经历,为什么在我们长大之后还会影响着我们行为的原因。

因为这些负面情绪已经偷偷地写在我们内心的操作系统里了,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按照之前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即使按照这种图示做出的行为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比如书中列举了我们有时候会通过电脑游戏、网络分散注意力,通过酒精麻痹感知,通过食物、消费等进行自我刺激。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表象,本质是为了逃避不想面对的感觉和问题,而形成这种行为模式的根源,大多数是我们童年时期,为了保护弱小的自己采取一种回避的行为。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儿童常见的3种行为:服从、回避和过度补偿。

《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事实就是,好多人成年之后依然会带着童年时期形成的图示(即固定思维)去解决问题。

比如身边的小姐妹交往了一个渣男,所有人都劝分,可她就是放不开,这就是陷入了错误的图示

而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好多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那些影响我们独立人格发展错误图示形成的本质原因并最终去改变它。

2、改变源于提升自我认知

想要改变这种被童年负面情绪影响形成的图示,就要先提升对自我内心的认知。

跟我们一般人觉得内心情绪不可捉摸的认知不同的是,雅各布博士认为内心世界并不是虚幻的,它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书中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心可以分为四部分: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成人自我。

我们的内在自我就如同一辆行驶的汽车,由上面我列举的哪一部分掌握了方向盘,它就控制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所有人的内心其实都一样,有时候是内在小孩在指挥你,有时候是内在审判者在发号施令。

其中,内在小孩又被细分为:受伤的内在小孩、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和幸福小孩

《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内在审判者被分为:苛刻的内在审判者、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

当我们被悲伤、羞耻、无助、害怕等负面情绪困扰时,这就是由受伤的内在小孩引发的,原因是我们的童年时期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被忽视。

即使我们长大了,这些负面情绪其实还残存在我们身上,一旦某些现实中的情景刺激到它,受伤的内在小孩就会重新活跃,让我们情绪失控。

而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如果掌控了我们的行为,会导致我们很难自律,形成习惯性的拖延症和推脱责任。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长辈太过溺爱,过度保护导致的,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好多人成年后依然无法自立,变成网友口中的“妈宝男”“啃老族”。

如果说内在小孩会让我们情绪失控,那么内在审判者会导致我们承受很大压力,甚至自我贬低。

内在的审判者的形成,是身边对我们有影响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他们不断地对我们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都会以内在审判者的形式伴随我们一生。

从小到大你肯定听过无数次各种教育,女孩子要乖巧文静听话按规矩来,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甚至现实中对白瘦幼审美的狂热追求,导致好多女孩子本来已经很瘦了,还是拼命地减肥,但却从来没有女生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0次与10000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收获满满的幸福

这些内心过度的审判,并不会让你感到幸福,只会让你陷入完美主义的痛苦追求中。

书中还提供了好多生动的小故事,通过分析他们各自童年的不幸经历,找到影响他们情绪问题的本质原因。

意在帮助有相似经历的读者,提升对自我内心的认知,重新获得掌控自己情绪的主动权。

3、治愈受伤的内心,走向幸福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阅读这本《0次与10000次》,读者本身就是个了解自己内在、感受和行为的过程。

当你跟着书中作者提供的练习方式,去反思内在体验和外在行为时,其实改变已经开始了。

我们越是自我觉察,就会越靠近治愈,当我们认清了影响我们情绪的本质原因时,就可以按照作者提供的方式制定目标:

治愈和安抚你受伤的内在小孩,让他未来不再那么脆弱;

给心中那个被宠坏的内在小孩一些机会,适当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变得更自律;

减少来自内在审判者的有害之声;

放下有害的应对方式,选择替代办法;

让幸福的内在小孩和成年自我变得更强大,使你可以渐渐改变那些起消极作用的幼稚情绪和行为模式。

跟随作者在书中提供的练习方式治愈曾经受伤的自我,朝着幸福的方向坚定地走过去!

总 结

《0次与10000次》告诉读者,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勇敢地面对我们的内心,学会用心理学的方式抚平曾经的伤痛,最终与自我和解,收获满满的幸福!

评论美三代,点赞富一生,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给我留言,您的点赞永远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中年少女爱追剧666,业余追剧、爱好吃瓜,最新鲜的剧评、书评、人物分析,随时随地与您共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情绪   幸福   图示   负面   认知   大脑   本质   童年   内心   小孩   主人   读者   自我   原因   方式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