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寄居者》:论人性和生活的考验在大是大非前的取舍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严歌苓的作品《寄居者》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讲的是大约1940年到1942年年底的上海,女主May和两个犹太青年彼得和杰克布之间的爱恋和背叛、犹太青年彼得和杰克布在面对战争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女主May在恋爱和战争中的的心理成长和选择。

严歌苓在小说中用对比的手法,像描述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仅针对彼得和杰克布这两个人,同时也针对女主May内心的两种恋爱态度,反复对比描述,层层展示人物的行为,却将人物的心理变化悄悄地弱化,像光和影,明和暗的杂糅和转换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去领悟,。

整篇小说没有强硬的说理,也没有鲜明的态度,但是却让读者自己的内心升起是非判断,架起道德天平,不生硬,不刻板,让读者掩卷沉思。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 太平盛世下的彼得和杰克布:翩翩佳公子和混世小魔王

未经世事和战争的May是个浪漫而叛逆的20岁女孩,良好的家境和严格的教育,让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和对家庭束缚的叛逆。May离家出走,想要证明自己的独立,到一家新开的法国餐馆应聘钢琴师,在这里遇见了彼得,并且对彼得一见钟情。

彼得:冷静到冷酷

彼得,一个很帅的犹太青年,是在经过贵族式和精英式精心培养出来的优秀男孩,漂亮优雅、宽肩细腰、明目皓齿,一身贵气,双手细长无节,钢琴弹得很好。May爱上他的时候一方面受彼得外表的吸引,同时也有一种女性恋爱时特有的母性的保护欲在支配,彼得两只忧伤的六神无主的眼睛,任何时候都像在等着你现成的主意,多像一个误入凡间的天使,需要保护。

彼得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克制,优秀,活得井井有条,每个行为完成一个任务,每个任务离预达的目的地更近一步。彼得吃尽苦头,把自己化成父母和家族的理想,也活成了May心中的理想,一个浑身都是用处的人。

彼得就是这样一个帅气、优雅、宁静,稍带一点点忧郁和呆萌的翩翩佳公子。

杰克布:热情到热血

与彼得恰恰相反,杰克布是一个外表油滑,性格热情,玩世不恭的生活在美国的犹太青年,在意大利人开的罐头厂里工作,偷偷克扣罐头卖钱炒股,并且还欠下巨额债务,行为暴露,被债主追债,偷窃罐头被老板发现,可能会面临惩罚。

他在May表姐的婚礼上对May一见钟情,May发现杰克布很彼得很像,于是大胆设想了想用杰克布的护照将彼得接到美国,这是一桩胆大的偷梁换柱的计划,是整本书的线索。为了躲避灾难,在May的别有用心地建议下,杰克布和May一起来到上海。到了上海也不好好工作,经常跟两个精英哥哥(一个医生、一个律师)和父母要钱来带着May到处挥霍,吃喝玩乐。

玩世不恭的杰克布在May看来就是个人渣,是个活该被利用的小混混,所以她心安理得地进行着她的计划:待彼得攒够了去美国的船票钱,May就将他的护照偷过来给彼得,而至于杰克布的死活,她是不管的了。

二 纷繁乱世中的彼得和杰克布:投机倒把者和无畏真英雄

如果,不是战争,也许,一切就像May谋划的那样,让彼得利用杰克布的护照,偷梁换柱,他们一起到美国,凭彼得的性格和能力,他应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收入不错,和May结婚生子,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战争是谁都躲不掉的,是他们的宿命,而这宿命把他们的命运带离既定的轨道,让他们变得面目全非。

战争让彼得成为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他只关心他自己​及家人的利益和安全,为此,他不择手段发国难财:倒卖粮食,哄抬物价;贩卖西药,谋取暴利;人命当前,熟视无睹。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是非观和正义感,所有人都是可以牺牲的,为了自己可以去美国,女朋友的贞洁可以牺牲;面对新四军军官重伤生命垂危,都要先谈好手术价格;面对知道他秘密的受伤医院清洁工,他可以见死不救;面对有过交情的温世海的死讯,首先想到的是钱要不回来了。

战争让克制冷静的彼得变得冷酷,面对苍生的困苦和死亡,他是麻木的,没有悲悯,没有良知,他用一切手段赚钱,战争让彼得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倒把的商人。

杰克布在偶然情况下认识温世海以后,温世海带他去了浦东的工厂,那里生产钢管,供给新四军制造土炮。他说他很开心。他问May,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看见了侵略军立不了足。

杰克布和彼得几乎是同时得知梅辛格的对犹太人的“终极解决方案”的,两个人的反应和做法却截然不同。

杰克布:忙着探听“终极解决方案”何时实施,忙着把这个大阴谋披露出去,让美国的举足轻重的犹太人参与干涉。他惹了一身祸,却跟他自身利益毫不沾边。

他被日本人逮捕,严刑拷打,九死一生,他每天面对比死亡更恐怖的酷刑,面对很多人在他面前受刑、死去,好在,他没有背叛,他挺过来了。

May也劝过他,让他回美国,他说:可是风险总得有人担当。没人勇敢,只好我来勇敢。

在亲眼目睹战争,目睹压迫,他完全置自身利益与安危于不顾,他反抗压迫,解救民众,他的正义感让他成了一个涉险救世的大英雄。

三 爱和被爱

天下双双对对的恋人中,总有一个更痴傻的。

爱情中双方的付出从来不是对等的,付出地多、计较地少的总是爱的更深的那一个。

在与彼得的恋情,May是付出的多的那个

May爱他有时候就像一个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爱上这样一个人注定是需要牺牲的,为他的纯洁和令人心疼的克制牺牲,成全他。外表高贵,柔弱,温文尔雅,内心爱一切美好高雅的东西的彼得,是May的理想,为了保护这份理想,May不惜牺牲杰克布和她自己,为的就是保住彼得的纯正:那略带书呆子气,略有些古板的纯正。

她愿意承担下一切阴险和丑陋,只把阳光和美好呈现给彼得:你可不要知道香肠是怎么做成的,恶心的环节别打听,只要知道滋味好就行了。

May对彼得的爱具有极大的包容和忍耐,小说中写到:我的爱也像一件衣服,可体随身,包裹着彼得,他胖也好瘦也好,长着长着长歪了,畸形了,都不要紧,它是随着伸缩的。

那么,彼得对May的感情呢?May要救出彼得,牺牲了杰克布和自己,这在彼得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聪明如彼得,怎么会不知道May和杰克布的感情?彼得以May的贞洁为代价,他早已想通,或者说他压根不在乎。

他对May的感情,只有索取,鲜有回报,如果May不拼劲一切救他去美国,他不知道还愿不愿意维持这段感情?在May的一再要求下,才领着May拜访自己的父母,他对May身份的介绍模棱两可,而他父母的表现则显示了他们对May几乎一无所知,这让May尴尬异常。

而不管发生什么,May都能为彼得开脱:世道连一个无邪的彼得也不放过,活活地要把他逼邪,逼恶,逼成江洋大盗。

事实证明,这件爱的衣服即使弹性很大,到底还是有限度的,也许彼得对远方生命的漠视May还可以理解,但彼得对近处的生命仍然无动于衷,这已经不是自私,而是冷血了。当彼得对温世海的死讯的冷漠惊讶,因为温世海死了,他给新四军做手术的手术费要不回来了;对医院手术室清洁工见死不救,因为他知道了彼得倒卖药品的秘密。而这终于触犯了May内心最后的道德底线,彻底放弃了一直跟他规划的未来。

与杰克布的恋情中,杰克布是付出多的那一个

杰克布爱May,对她一见钟情,并且知道他们是一样的人,都是没有目的性的、率性而为的人,他们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杰克布对May爱得坦荡霸道也郑重其事,也爱得深入骨髓,女主继母都看出来了:杰克布是出去做强盗都会让她无忧无虑过好日子的人。

杰克布对May说过:我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但我对你是基本诚实的。杰克布的表白没有甜言蜜语,但让你从骨头缝里都明白他表白了什么。

在跟杰克布相处的过程中,May才是一个恋爱中女孩的模样:会流泪,会心疼,会心生温柔。

May的继母凯瑟琳作为旁观者,看得出来,May在彼得和杰克布中间摇摆不定,其实May摇摆的一直是自己的理智和本能。

和杰克布结合的那个晚上,May理智上是抱着一种牺牲的心态的,是为了取得杰克布开在中法银行保险柜的钥匙。

杰克布住的房间更像是猪圈,然而“这个一塌糊涂的生活环境让我对杰克布生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一种柔情。”

与杰克布激情过后,“我渐渐感到这样一个荒唐夜晚也不失美好。不,是相当美好。杰克布拥抱我的姿势跟彼得完全不同,他虽然不如彼得个头高,但他这时像要用他的形骸围筑成一座城堡一样,把我抱得很小,很柔嫩”,和杰克布在一起“我用不着认路和辨认方向”这让May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May是很在意感情和身体的贞洁的,她愿意把第一次给杰克布,她以为是为了彼得而做的牺牲,其实更是她对杰克布的一种爱和依赖,只是她当时没有这么觉得,或者她觉得了还自欺欺人罢了。

杰克布对May的感情是认真而真挚的,有了肌肤之亲之后,杰克布用一个月的薪水,倾其所有,逛了所有旧货店,买下这枚蓝宝石戒指,作为他和MAY的订婚礼物。他对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称May为“我太太”和“我妻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可。

四 从盛世到乱世,May的成长和选择

May是个正义的女孩!

May的正义感来源于她父亲对她的耳濡目染,她爸爸作为一个经济学教授,为了不留在上海沦为日本人或者汪伪政权的汉奸,情愿选择条件艰苦的内地大学,所以May在大义方面从未有过偏差和动摇。

她因为温世海把抗日宣传单放在她的伞套中而导致被日本人逮捕,后来她又被世海无意出卖遭到日本人的毒打,险些丢了半条命,但是因为温世海是抗日积极分子,所以她原谅了世海,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他。

小说中杰克布的坦荡和无私,衬托了彼得的阴暗和自私,杰克布的深情和珍视,衬托了彼得的无情和无爱。

当彼得听May说了她的偷梁换柱的计划后,他并没有担忧杰克布在上海没名没姓没身份, May想听到彼得良心的不安:“May,我们对这位艾德勒先生缺乏公平”。但是,他没有,他担忧的是这个金蝉脱壳的阴谋不够完善。May感到很失望,这是May第一次对彼得失望。

而彼得呢,曾经白皙贵气的手变成一双历经沧桑拿得起、放得下的手,甚至May从那双手上看到了心狠手辣的劲头。

后来彼得的行动也确实证实了May的感觉,而有些细节是May想忽略都忽略不掉的,是她心里的道德底线:我一遍遍回想彼得听到温世海死讯的反应。问了罗恩博格,为新四军军官做手术前,那晚,彼得和温世海的德语对话的意思,彼得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地金钱至上的人,他的优秀和克制全部变成了赚取钱财的手段。

渐渐地,May心里爱的天平在不知不觉地倾斜,尽管她并不想承认这一点,当她意识到的时候,她感到心痛:“杰克布比彼得更爱我,是这个事实,以及我对于这个事实的承认让我心痛了”。

May爱情里的杰克布和彼得,一个是爱她的人,一个是她爱的人,两个她在恋爱,两个她在挣扎,两个她在搏斗:“​把杰克布跟前的我和彼得面前的我并列在一块儿,他俩都会不认识我的”。

May在千方百计想要拿到杰克布的护照过程中,一点点看到了杰克布对她用情至深:她在杰克布的抽屉中发现杰克布的笔记本,杰克布的笔记本快记满了,她的名字“May”在每一页上频频跃出,笔记本里记录着他与May的点点滴滴,她与他的每一个时刻都在他的心里铭刻。

杰克布将May送他的一套犀牛角梳子,和杰克布祖父的遗物,发黄的祖祖辈辈的照片,护照等一起藏在银行的保险箱里,足以看出杰克布对May送他礼物的珍视。

慢慢地,我发现我自己不光挂念他,而且很想他,她不想承认这就是爱情,她把杰克布归结为“像那种见面就烦,不见又想的表哥”。

后来杰克布因为想要破坏德国和日本联合对犹太人的“终极处理方案”、帮助新四军生产钢管和炸药等而被日本人逮捕,May竭尽全力去营救:愿意为杰克布“比汉奸还下贱,对着汉奸部长垂泪,跟黑帮挂钩。那一刻她没有想到救杰克布是要图他什么,不是为了他的护照,而是出于内心对杰克布的爱以及对杰克布的行为的肯定和支持。

临走的前夜,May在家挂念杰克布的安危,坐卧不宁,几次出现幻听,她在等杰克布给她打报平安的电话,当电话铃响起,她发现是彼得打来的时,她大失所望,这是她对彼得的再次失望,她也才知道自己有多牵挂杰克布。

可是,那是乱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终究会被唤醒,她在不知不觉中心理天平慢慢向杰克布倾斜,这是一种天性,是她的本能,是她来自于她父亲而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而她对于彼得的爱却需要她时时用理智提醒自己。

如果在太平盛世,杰克布却不是良婿佳偶,玩世不恭,油滑浮夸,然而在战争年代,他骨子里的正义感被激发和唤醒,他成为乱世英雄,有拯救苍生的勇气,有支持革命的勇气,有对生命的怜悯和尊重。​

我头也不回地向上海乌烟瘴气、臭烘烘的岸跑去。因为,那里有真实的“我”,最重要的是,岸上有一个灰色地带,那儿藏着杰克布·艾德勒。

彼得如愿以偿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杰克布留在中国成了报业大亨,May留在了那个有她爱吃的小馆子、爱闲逛的寄卖店和小铺的上海,那里他们的身体都找到了寄居的地方,也是他们灵魂的归属,是他们的心安之处,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感情能经得起战争和疫情的考验却不一定能战胜日复一日平淡生活的消磨。


那个护士驰援武汉,丈夫高喊“一年的家务我包了”,驰援回来的护士发现丈夫的只要只是给家里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彼得   犹太   杰克   大是大非   偷梁换柱   贞洁   正义感   日本人   美国   护照   上海   牺牲   人性   内心   感情   战争   发现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