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在阿里巴巴、猫眼、哔哩哔哩和泡泡玛特的共同出品下,追光动画的《白蛇2:青蛇劫起》(下文简称《青蛇劫起》)昨日上映。然而,与《白蛇:缘起》时8000万元成本背靠华纳兄弟的境况不同,《青蛇劫起》背后的资本结构已经变得更加“中国化”和“链条化”了。


无疑,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目前国内动漫企业除了动画制作之外,还有更好的行业前景。


然而,对于成人向动漫制作,除了追光、彩条屋、玄机科技等被观众熟知的龙头企业,还有多少中小微工作室在资金链上苦苦挣扎?对于上面提到的公司,资金状况真的令人满意吗?


从单一项目到资本拆解,回顾过去十年国内动漫企业背后的投资动态,我们看到了动漫企业的起起落落。这是一个隐藏在“国漫崛起”口号背后的真实故事。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国漫人物大合影”

票房冲高,投资涌入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获得了9.56亿元的票房,对于动漫产业和投资界来说都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改道口。


对于动漫产业来说,是证明了成人向动画电影可行的强心针;对于投资界来说,是新风口、新耕地、新赛道。


然而,投资界的行动与其说是“开荒”,不如说是更像“圈地”——无论后续发展如何,先抓住一些资源再说。


没有深入研究的是,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出现之前,一些建立在幻想和现实基础上的投资圈就已经开始了。


早在2009年1月,国民低幼动画IP“喜羊羊”出品了第一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最终完成了动画界一亿票房的壮举。此后四年,《喜羊羊》系列大电影的票房连年破亿元,直到2014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折戟8618.3万元票房。


与此时间线平行的是奥飞娱乐收购“喜羊羊”母制作公司原创动力文化的并购。2013年9月,本次并购以5.36亿元的价格完成。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奥飞娱乐发展历程

奥飞娱乐出身于玩具,此次收购不仅不足为奇,而且非常划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期,注入动漫领域的资本类型也开始涉及更强大的力量。例如,在资金周转困难的《大鱼海棠》发起众筹后不到两个月,光线传媒迅速入局。乘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热度,该片两年后获得5.75亿票房;再比如,离开土豆网的王微创立追光动画,在什么作品都还没做出来的时候,就一下子从国际著名投资公司IDG手上融到了500万美元。


因此,从2009年到2013年,已有闻风而动的大体资本力量进入动画领域。


遗憾的是,大体资本力量的对某一两家公司的单体注入并不能承托起整个国产动画制作领域。2014年至2019年,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外,占据国产动画票房首位的依旧是低幼向的作品,成人向动画制作公司难以为继。


在这背后,有着成人向与低幼向动画电影共同的破局困难。


其一,此时期内成人向动画电影的粉丝基础、口碑、以及票房常常不相互成正比。比如:《龙之谷:破晓奇兵》(2014,5741.2万票房,豆瓣7.7)、《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2015,5954.7万票房,豆瓣6.9)、《大护法》(2017,8761.3万票房,豆瓣7.8),纵观口碑票房倒挂的极端例子,就还不得不提“魁拔”系列——《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468.8万票房,豆瓣8.1)、《魁拔之大战元泱界》(2013,2523.3万票房,豆瓣8.1)、《魁拔Ⅲ战神崛起》(2014,2490.6万票房,豆瓣8.5)。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其二,观众们对成人向动画的接纳程度仍旧较低,低幼向动画IP“与时俱进”也将受到阻碍。以2017年上映的《熊出没之雪岭熊风》为例。影片中为可爱的白熊设定了破坏性的“黑化”技能,却让少儿观众感到不舒服,也惹来不少不少家长的微词。不过,《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是迄今为止《熊出没》电影中豆瓣评分最高(7.8)的作品。


因此,对于动画电影制作企业来说,票房收入确实是资本进出的首要指标。动漫电影票房疲软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动画制作公司和资本流向共同转向了番剧制作——比如奥飞的《喜羊羊》,以及接手腾讯IP《斗罗大陆》的玄机科技。


“不过,两三年才出一个动画电影爆款实际上是比较正常的周期了,毕竟内容制作是需要时间的。”一位动画公司投资人向文娱一号分享道。


因此,没有任何资本可以预测《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横扫50.36亿元的票房,但投资界人士对这样的成绩认识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同理,《哪吒之魔童降世后》,下一个“值得投资”的动画公司会在哪里,投资人也没有标准的评估公式。但对于动漫产业及其爆款周期的分析,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理性。


“《哪吒》大爆之后,资方反而更谨慎了。我们比较担心的是(动画投资)这件事会走向产业头部资源越来越集中的恶性循环,这么一来,留给中小微动画公司的融资环境并不友好,留给大多数投资公司的退出路径也应声收窄了。”该位动画公司投资人补充分析。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两条路径,殊途同归


事实上,自从光线传媒进入动画领域后,动画制作头部企业的资源聚集就已有样貌。


据文娱一号整理,目前我国动漫制作公司的资金来源模式大致形成了以下两条路径:


路径一:自力更生,吸纳融资,对外部控股保持审慎态度;


比如手握“魁拔”IP的青青树、手握“画江湖之不良人”IP的若森数字、手握“秦时明月”IP的玄机科技、以及追光动画。


路径二,创作存续,积极迎接控股或并购,背靠大树好乘凉;


例如背靠光线传媒一篮子投资的彩条屋、可可豆、十月文化、彼岸天、好传动画等动画工作室,又比如融创文化新近整合收编的程腾(《姜子牙》)、木头(《罗小黑战记》)、徐瀚(“阿狸”系列)等知名动画导演。当然还有被B站全资并购、与其共同成立“哆啦哔梦”公司的绘梦动画,以及手握“西行纪”IP、被腾讯并购的百漫文化。


而还没有明晰“立场”的动画企业,或多或少也都在这两条路径上有所粘连。


比如,倾向路径一的,有制作了《一人之下》系列的动漫堂。而倾向路径二的,也有制作了《全职高手》、《魔道祖师》等腾讯头部IP动画番剧的视美精典。此外,纵观艾尔平方(《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和艺画开天(《灵笼》)的融资路径,或许它们离彻底站队B站不会太远了。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对于这种路径分类,一位动漫投资人和几位资深动漫媒体人都对文娱一号表示认同。但若用更专业的投资术语来说明,可以归类为“产业投资vs财务投资”的选择上来。


第一,路径一对应更像财务投资,即资本进入单个项目,以以该项目的最终收效为退出机制。


比如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参与出品的《白蛇:缘起》应该是这种情况。据悉,为了更好的制作效果,华纳兄弟的团队当时还给追光动画提供了不少内容制作上的意见。而从《新神榜:哪吒重生》开始,便已不见了华纳兄弟的踪影。


如果以这种形式进入动画电影投资,对于投资人来说,单个项目的收益显然是最重要的追求。对于想要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动漫制作公司来说,这种不涉及公司控股的融资模式或许也更受欢迎。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图源猫眼专业版


但是,大多数中小微动漫制作企业并不具备像追光动画公司这样的影响力,因此在被动的维持其存在的同时走向大公司的产业投资布局也并非不可能。


接入路径二,明显就呈现出了一种由点及链、再由点及面的产业生态投资布局样貌。


光线传媒通过提前入局招募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和制作团队,并新增了一条动画赛道。根据公司近一两年的财报和储备片单分析,“动漫”已成为突出贡献业务。去年,一部票房16.02亿元的《姜子牙》让光线传媒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今年,光线传媒会推出什么样的动画炸弹,让人拭目以待。


与光线相同的产业布局逻辑,同样适用于融创文化。但融创集团在2018年12月才进入的文化领域,相对较晚。没有先发优势,只能从后发得利的角度来精选更多的动画制作团队。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对于腾讯、B站等互联网企业来说,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势在必行,而以IP为起点的泛文娱生态布局则是必须攻克的城池堡垒。


因此,我们看到腾讯和B站自2018年以来不断增加一二线动画制作公司的数量。


“做动画本来就很烧钱,所以纯财务投资的意义本来就不大,”相关投资人对文娱一号直言道。


可以看出,两条路径通过不同的路径通向同一端。对于动漫制作公司需要资本提供生产能力;对于投资公司来说,需要夯实一条赛道,从而布局一个生态。


本土出品,仍待优化


再往深处看,每家动画制作公司背后的资本模式往往都在塑造一部动画电影的出品模式。


纵观世界动漫电影产业,在动漫电影领域上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出品模式。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日本的制作委员会模式,美国“五大巨头”(迪士尼、环球、华纳、派拉蒙、索尼)的主出品模式,及在英、法、意等欧洲国家常见的电视台牵头模式等。


显然,一个因地制宜的出品模式对动画电影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全方位的影响。以日本的制作委员会模式为例。主要参与者包括电视台、广告公司、出版社和玩具制造商、唱片公司、游戏软件制造商、商社等主要参与者共担风险、共享版权、共谋利益,这不仅解决了动画电影的立项出资问题,也解决了一个IP产业链运营问题。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图源Openbook


那么,中国现在已有形成了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的动画电影出品模式了吗?


对此,相关投资者认为,“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发展阶段的讨论。我国目前的动漫电影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应该继续深化向平台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收编IP开发的路径了。”


因此,虽然上述两条路径看似不相伯仲、互为补充,但当我国动画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时,路径二与路径一的融合可能具有更广泛的潜力。毕竟强大如皮克斯最终也献给了迪斯尼。


对于动画制作从业者来说,本土化出品模式走向的思考似乎有些飘渺。创作、资金、人才、时间,可能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这既是对内的,也是对外的。


一位投资人向文娱一号分享这一案例:一方面,随着投资方对动漫电影市场的了解加深和创作方对内容制作的把控优化,虽然双方之间存在很少沟通,但双方的摩擦和分歧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机制。“投资方需要明确回报日程,但创作者往往需要表达自己。我合作过的一个动画制作团队曾经与前任雇主发生过纠纷”。“所以,即使有稳定的资金、人才和时间,目前成功的动画电影案例都是基于具有大众基础的神话题材上。而且即使项目在国内票房取得不错的成绩,如若相关出品公司没有衍生品、海外发行等其他利润回收渠道进行预先考虑,这样的“成功”也相对有限。”


对此,一位在美国动画公司的制片人也向文娱一号分享:虽然最近国内出现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高票房影片,但国外发行仍然不容易,归根结底是源于故事背景的文化差异。反倒像《熊出没》等这样低幼向IP在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尽管从票房来看也不容可观。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因此,这也导致了我国动画电影深度发展的又一阻力:很多创作者并非目光短视或在神话IP上画地为牢,而是确实缺乏一个支撑长期发展计划的客观条件。


比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大爆发之前,光线就没有前置后续的IP开发管理。在2019年,这部影片票房一路走高的时候,光线才开始加快相关商标的注册申请。高峰时期,一次申请商标注册1820个。到了《姜子牙》的时候,前置商标注册一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国动画制作公司投资之路


可以看出,当“平台/互联网收编动画制作公司开发IP”模式被认为会成为中国特色动画电影的出品模式时、一二线动画制作公司的资金情况不再如5-10年前那般捉襟见肘之际,故事创作、收益渠道、海外发行三项挑战已成为摆在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界面前的下一阶段问题。


而对于一二线之外的中小微动画制作公司来说,在主动引入资本或被资本关注到之前,踏实创作、别无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哪吒   大圣   华纳   西游记   公司   文娱   中国   票房   出品   光线   路径   动画电影   资本   模式   动画   动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