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在人们印象中大唐的盛世繁华是难以用文笔形容的,政治格局、经济贸易乃至文采风流,都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最近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部反映唐代生活的作品,其中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唐代的特色。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人物元载。元载出身寒微,但学识渊博,为人狡黠,颇通世情,权术,一门心思攀龙附凤,渴望着权势富贵。当他看到河西节度使王宗汜之女王韫秀的时候,就判定其不是寻常女子,因为他注意到了王韫秀头上的发簪精致乃是大师设计的作品,绝不是寻常女子可以拥有的。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唐代女子的服饰华美,头饰很繁缛,有插梳的,也有插金钗、搔头、步摇的。唐代的诗文反映了女子头饰的华丽:例如云鬓花颜金步摇,翠雀金翘玉搔头,而且富贵人家的女子头上的发饰非常多,例如玉蝉金雀三层插、枉插金钗十二行等则体现了这种趋势。据说唐文宗专门对公主宣旨:“今后每遇对日,不得广插簪、梳”。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当时还流行在头发上插花,称作头花,例如石竹花、栀子花、荼蘼花等,以红色和白色的花为主。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张小敬在追击狼卫的时候,说道两个不戴幞头的男子 应该很显眼的。幞头的雏形应该出现在北朝,用全幅皂绢裁出四脚,二脚系于头前,两脚垂于脑后。隋以后,幞头应用广泛了,“通于贵贱矣”。唐初出现了“巾子”,,将它罩在发髻上,外面再裹绢罗之类的幞头,就能裹出各种样子,外观看起来很像帽子。将巾子和幞头统称为幞头。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至唐玄宗时期巾子的花样更加多了。不过关键的区别在于后面幞头脚的软硬和长短。尊贵者脚长,而士庶脚短。五代时期幞头的脚越来越长,甚至左右长尺余。湖南楚国马希范的幞头脚竟然达到了一丈长。后来人们觉得每天裹一次幞头太麻烦了,便发明了木质的裹头,即做成一个幞头状的木帽子,刷上漆,蒙上纱,用的时候一戴就可以了。幞头脚也往往加上铁丝,让它平伸出来,只有尊贵的人才用硬的幞头脚。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因为各民族融合的结果,唐代人们的生活中蕴含着很多异域风情。元载没有发迹之前,生活很窘迫,小童说还有半块胡饼,给公子充饥。胡饼也是隋唐五代时期广泛食用的一种主食。当时的文献记载:“立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亦然”。当时敦煌地区的工匠、僧人都食用胡饼,每个胡饼用面半斤,个头很大,类似于现在新疆地区的素馕。唐代的胡饼也有油胡饼、肉胡饼和普通的胡饼之分。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生活点滴

我们距离唐代比明清更加久远,很多人对于唐代的记忆停留在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印象中唐代的女子都是袒胸露乳,十分开放的,而真实的唐代历史人们又知道多少呢?文艺作品可以演绎杜撰,可以夸张,但是如果可以更贴近历史真实,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有益的。

往期精彩:

《长安十二时辰》:那些乱入的唐代大文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长安   加多   唐代   楚国   石竹花   河西   敦煌   富贵   头饰   尊贵   寻常   帽子   点滴   时期   女子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