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前天几个老同学聚会,有一位说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和父辈并没有进步,完全就是活成了他们的样子,可能还不如他们。

他说父母在工厂流水线上班,自己现在坐在办公室格子间,同事分工,各做各的然后对接,本质上这工作和流水线工人没啥不同。

现在的生活和父母比,质量也没高到哪里去。从筒子楼搬进了商品住宅楼,以前父母计较邻居多占了楼道公共空间,现在自己整天投诉邻居装修扰民;以前父母上下班坐厂里的班车,有座还不担心迟到,现在自己开着车,一路堵住,心里也堵着;以前父母下班回家做饭,饭菜虽然简单,但也卫生可口,现在自己夫妻俩经常加班,孩子几乎每天在托管班吃晚饭。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过去他觉得父母很差劲,爸爸教育他只会打,妈妈啰里啰嗦甚是烦人,现在自己做了父亲,打孩子是家常便饭,他爸反而经常劝他教育孩子不能靠打,妻子也是每天家长里短絮絮叨叨,但他突然理解了妻子和当年的母亲,中年女性们生活的确很压抑,情绪无处发泄,唠叨就唠叨吧,只当听不见就好了。

他长叹一声,过去不懂事,觉得父母不行,自己读了大学,一定能脱离那种生活,过上好日子,现在发现是自己太天真,真的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啊。

大家都沉默了,他说的何尝不是在座大多数人的生活呢,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清了生活的真相,理解了父辈。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承认自己看错了,承认自己平庸,却是一件极有勇气的事情,比陷在中年危机里胡乱挣扎的人通透太多。

而且其实如此这般普普通通地活着,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求。


人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普通人往往拼尽了全力,也只能过上平凡的生活,而这本身没什么羞愧的,因为不努力,可能连平常生活都过不上。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向生活认怂,并且继续努力,开开心心过平常日子没什么不好。

亦舒说:“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如此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成功的。

有部很老的电影叫《那山那人那狗》,儿子高考落榜了,回到大山里,接任了父亲送信的邮差工作,但他并不想干这份工作,他想要到山外去找工作。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儿子不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不想和父亲过相似的生活,他的印象中,父亲很少在家,和母亲和自己感情都有隔阂,而且他觉得这份工作无趣又没有意义。

但他还是开始送信了,父亲因儿子第一次送信不放心,带上老狗跟在儿子身后。

而在工作的过程中,儿子渐渐理解了父亲,经历了工作的艰辛,他认识到父亲养家的不易,看到村里人都满心欢喜地等着父亲,目送父亲离开村庄,儿子感受到了父亲工作的意义。

子承父业,儿子真正站在父亲的视角来工作,很快就明白了:工作和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而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真正长大后才发现,父辈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失败,自己也没有自以为的那么厉害。

但认识到这些,恰恰因为你活明白了,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人会如此生活,臣服于生命,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要沮丧,中年人一样还有希望。用一句大家都听说过的话来说,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有部英国电影叫《一脱到底》,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谢菲尔德正在经历经济大萧条,钢厂纷纷倒闭,许多工人下岗了。

几个下岗工人一无技术,二无资本,为了今后的出路,他们想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主意:跳脱衣舞!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他们煞有其事地招募了一批人进行海选,最后确定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六个人,成立了当地第一个专门的男人脱衣舞团。

这六个身材走样的下岗工人,为了“脱衣舞男团”演出开始疯狂健身,集中编舞排练。

他们内心一直有羞耻感,但当时的社会状况,好像找不到什么维持生计的行当,而且他们颓废且迷茫,跳舞或许是个很好的发泄途径。

这群人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完全克服了心里的障碍,甚至重新对生活有了希望。

他们的演出获得了成功,他们把自己亲自丢掉的自尊和自信,再次拾起。

年轻时看不起父母,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种悲哀?

脱衣舞其实就是一个隐喻,人脱下衣服,意味着褪去伪装和外在标签,意味着放下过去,获得重生。

中年人,是可以重生的,只要对自己还有信心,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即使只是维持现有生活,能坦然面对,也挺好。

扔掉那些不必要的心理包袱,生活没有必须如何,没有一定要超越父辈,不一定会越来越好,只有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接受和适应变化,有时顺应,有时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父母   英国   父辈   中年人   脱衣舞   流水线   年轻时   中年   真相   邻居   工人   悲哀   平常   样子   儿子   父亲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