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人性有很多可笑之处,比如损人不利己,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我才不会这么做呢,正常人都不会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划算,而实际这样做的人还真不少。


《百喻经》中记载,有一个人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伺机报复,他听巫师说念毗陀罗咒可以把人诅咒死,但奏效的前提是自己要先死去。


这个人一听心里非常的高兴对巫师说:“求求你教教我!只要他能受到伤害,让我提前死去我也愿意!”

这人念起了咒语,果然没过多久就死去了。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还有一个故事讲有个幸运的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的一个愿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


这个幸运的人开心不已,但他转念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我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了;更要命就是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本来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时得到两个绝色美女......。


他想来想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实在不甘心邻居比自己拥有的多。


最后,他说:你挖我一只眼珠吧。


这两个人被仇恨和嫉妒遮蔽了双眼,根本看不到,伤害别人的同时,自己失去了什么。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如果你说这都是故事,没人真的那么傻,那么看看现实生活里:





孟子在《人性论》里说:“种其因者,须食其果”,伤害别人,最后一定会让自己受伤。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会傻到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知乎上有一个同类问题,点赞最多的回答是:不利己只是外人的判断,实际上对某些人来说:看到别人倒霉,他就会产生快感,而这些快感就是他的回报。


看别人倒霉的确是容易让人开心的事情,就像《憨豆先生》,就是通过反映主角的倒霉来激起观众的笑点的,身边人的糗事,往往也会让人有快感,比如同事被批评了,很多人表面在安慰,内心却暗爽。


网上有句流行语:“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说的就是这种“盼人倒霉、见不到人好”的心理。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人总是不自觉把周围的人都视为竞争对手,仿佛只有别人失败了,才能彰显他的成功,如果别人成功、顺利,他不惜自己下手,也要给别人添点堵。


这些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是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把人生看成与他人的比赛,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我的失败”。


而他却不知道,他这种心理才是自己失败的源头。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写到,如果你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比较。


比较让人心生嫉妒,甚至恨意,其根源是人用“恨意、嫉妒”来掩盖掉了自己内心的失落,这份失落来自对自己的否定。


人不愿意直面自己的失败时,选择逃避,就会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甚至不惜以伤害自己为代价。


但《太上》里说:“心里起了恶念,即使没有去行动,但是凶神已经跟在了你的后面。”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人该怎样战胜心魔,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佛法中有个词十分适用于治疗我们凡夫的嫉妒心,那就是“随喜”。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见到他人顺遂,也感到欣喜。


佛门告诫说,当别人过得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随喜,要真诚地替别人感到高兴。这样,自己才会获得快乐。


如果一个人能高高兴兴地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尽心尽力去成全别人,甘心把自己当绿叶,而不是去障碍别人,打击和讽刺别人。别人感觉到你的善意,同样也会这样对待你,那么结果就是双赢了。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曾经有位事业成功的大佬说,他越来越成功,身边能交心的朋友却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朋友嫉妒他、诽谤他,让他感到很失望,而他内心认定真正的朋友,是自己的司机,司机是他小学同学,在他最潦倒的时候拿出家产帮助他,在他成功后,却不要任何回报,他内心一直存有感激,那位同学下岗后,他聘请来做了自己的司机,还送同学的儿子出国读书。


真正的朋友,应该就是这样能毫无嫉妒,真心随喜对方的。


人如果还能毫无私心、真心诚意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则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意想不到的回报。


19世纪末,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个穷苦的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干活,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喊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而农夫坚决不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走进茅屋,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订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青霉素。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


这就是丘吉尔与青霉素发明者的传说。

人性的阴暗面:做事是不是利己没关系,只要能损人就行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成全他人,就是在成全自己。


帮助与成全,是善意,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格局。


周国平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乐善之意,可是否愿意迈出那一步,却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


的确,时刻保持善意是很难的,因为嫉妒常常不请自来,但如若能克服,人生必然更加高尚。


在嫉妒心升起的时候,人要尽快察觉它,并且用随喜来转化它,转念之后,不好的行为得到扭转,善意,能让人得到内心的踏实和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丘吉尔   田产   损人不利己   发明者   青霉素   阴暗面   农夫   绅士   善意   倒霉   没关系   邻居   人性   内心   小孩   事情   人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