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是什么意思,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很多人拿《论语》里的“克己复礼”说事,但这些人恐怕都没有关注过语境。

颜渊,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评论颜渊“其心三月不违仁”,三是虚指、多的意思,其余弟子“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渊德行第一!

所以,颜渊篇论德,子路篇论行,论管理之德与行。因为世间最大的管理之论是国邦之治,其他社科、经济等皆从属于其下,所以《论语·颜渊篇》、《论语·子路篇》可以当成政德与行政的守则。

颜渊篇首章是“颜渊问仁”,孔子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而这句话的标底是,“为仁”。各位,为什么不问“为仁”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提问思考“仁”的内涵?而且,接下来的章句是“仲弓问仁”、“司马牛问仁”,为什么孔子给的是三个答案?这点有人思考过么?

所以,孔子只是对颜渊说颜渊能理解的话吧?对仲弓,是说仲弓的心行要点;对司马牛所说,则契合司马牛的需要。语境!朋友们,读《论语》不注意语境,那能解读出个什么来?

仁,均、平等。

仁心,平等心。

仁德,个人平等心对应着的言语和行为守则。

仁行,以仁心成行,成仁、达仁。仁为道精,即达道。

所以“为仁”即达道。“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复天下大道之行。对大道实修来说,仁等于义、等于礼、等于智、等于信,就是成真道。

孔子对颜渊说“克己复为仁”,等于告诉颜渊一定要修到成真守道,然后“恭己正南面而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克己复礼为仁”,这只是对颜渊的要求而已。




不见有我,则天地之间不伤害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克己复礼   孔子   仁德   仁心   至圣先师   司马   篇首   论语   标底   语境   守则   成真   弟子   平等   大道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