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关于《急先锋》这部电影,我相信已经有很多电影人从动作、科技感、特效等等方面进行过剖析解读。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好坏均有人说,有人说这又是一部透支“成龙”的情怀电影。

这个说法对也不对,因为我确实是因为成龙才去看这部电影,但看成龙的原因却是因为想去看一部“港味武打片”。

成龙不能代表所有“港味武打片”,但他可以却是“武打片”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和他同时期的50后武打演员,例如洪金宝、元彪、刘家辉、林正英、高飞等人都已经偃旗息鼓,反观比他们的晚几届的武打明星,现如今除了岳松、甄子丹外,真没几个敢说自己是纯武打演员。

不是后继无人,而是做武打演员的性价比太低了。

就像是现在的一句名言,“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为什么要靠实力。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有一点非常直观的现象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曾经的武打明星在我们眼中都是实打实的硬汉,肌肉就不用提了,一身肥肉是不可能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的。

除去那些武打动作的难度不说,伴随而来的还有相应的危险性。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危险案例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就单是成龙的演戏生涯都破相不止一次了。

这就又可以说到前面那句名言,“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为什么要靠实力。

既然要靠脸吃饭,那就不可能像成龙那辈武打明星那么拼命练动作拍戏,一不小心脸上挂个彩就亏大了。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而这样也就出现了恶性循环。

武打明星靠的不是脸,而是身手,是动作。

坦白讲成龙并不帅,比起刘德华、狄龙等老牌艺人来说,真的可以算其貌不扬。

成龙这些武打明星之所以能受到大家喜爱,靠的就是身手,观众为之买单的也是他们天马行空的动作戏码。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而正如前文所说,现如今的艺人已经不舍得冒风险去拍武打戏,有难度的动作都是上特效找替身,这样就不可能有新的武打巨星产生。

说实话我曾经还憧憬王宝强代表新一代艺人接过武打电影的大棒,可遗憾的是王宝强的戏路却是越走越远。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这无关乎对和错,王宝强确实也找到了新的戏路。

但正是因为武打电影的式微,更加凸显了成龙的执着。

说实话,我现在看成龙的电影,包括这部《急先锋》在内,心态止不住的低落。

成龙在纪录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做的一些动作,年轻人做不了,但是你说我再做以前的动作,很多已经做不了了,比方从窗口跳下来,我可能就要铺垫子了,因为我膝盖受不了。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这句话透着深深的失落,大有英雄迟暮之感。

因为电影中还是有许多成龙的动作镜头,例如在他翻身上车,单脚勾枪,快艇疾驰的那些镜头中,成龙的身形明显“钝”了。

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年龄这个沟壑是迈不过去的。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其实我一直在想个问题,成龙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年来他拍的动作电影是什么样的情况,票房低、口碑低已成为常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也许是《功夫瑜伽》吧。

但为什么成龙还要年复一年不遗余力的推出动作电影呢?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不少人是说成龙不服老,但在我看来成龙才是真正的服老,他只是想延续武打电影而已。

对于我们来讲,武打电影只是一个影种,但对成龙而言,“武打”是他奉献一生的事业。

这些年总能听到,看成龙武打电影,看一部少一部,而即便每次成龙电影最后成绩差强人意,但依旧会有观众为他下一部电影买单。

终其原因,并非是为成龙,而是为了“武打电影”吧。

《急先锋》:恕我直言,50后那一批“港味武打片”就剩成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成龙   武打片   急先锋   前文   戏路   武打   现如今   身手   买单   艺人   说实话   演员   动作   明星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