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时隔三年,英国鬼才导演诺兰又掀起了一场影迷的头脑风暴,从《信条》片场走出后,许多观众直呼影片中细节太多,只刷一遍看不懂。诺兰惯用的“魔术三步曲” ,在《信条》中也运用得炉火纯青。一上来就剑拔弩张的超高速剧情,正向和逆向时间并行的视觉奇观,以及高信息量的台词,掩盖住了藏在角落里的细节。阅读影片中的这十个易被忽视的细节,帮你拨开云雾。

1.关于信条,关于“tenet”


《信条》讲述的是主人公发现了来自未来的“逆武器”,为了寻求“信条”背后的真相,穿梭于全球各地,并逆行于时空,开展特工活动的故事。《信条》不是简单的时空穿梭,而是把正、逆向时间置于同一时空中,才会有了两车逆向在公路上追逐和子弹射击回到枪内的视觉奇观,就像循环往复的莫比乌斯环,时间在本片中呈现的是顺、逆交织的咬合状态。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无独有偶,本片的英文片名“tenet”是一个回文单词,有信条,教条,信仰之意,顺着读和逆着读都为“tenet”,颇有循环不断的含义,仿佛寓意着人生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因果链”。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2.“ten”十分钟的隐喻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开头和结尾都各有一个限时10分钟/ten minutes的任务,“tenet”这一单词也可视为首尾并合的两个“ten”(十),这一独具小心思的设计,也暗合整部电影中所探讨的母题:命运是不断循环的,过去已定,未来不可变。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同时本片也是导演的第11部电影。可以看出《信条》不仅在剧情上是未来与过去的交合,也是诺兰导演电影系统中,理念的一个闭合,是其未来和过去的交集之作。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3.闭合的剧情

《信条》剧情上其实没有那么烧脑,如果很烂俗的总结剧情就是:“我拯救了情人的孩子,并把他培养为时间特工。孩子逆转到过去时空,帮助我杀掉了他想要炸毁世界的老父亲。”但是整部电影跳脱的叙事方式,打乱了整个故事的叙事顺序,它既是线性的,又是非线性的。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线性体现在故事是顺着拯救世界,解除危机这个时间脉络的,而时不时的穿越到过去,正、逆剧情相交织,打乱了观众的思绪,才使这部电影如此难懂。本片采用了双男主的视角,两位男主互相经历着彼此的过去。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闭合,当正向剧情与逆向剧情向汇集时,整部电影被推向高潮。

4.红与蓝,顺、逆的时空

影片中出现了一个虚构机器——时空穿梭机,人们通过穿梭机,能在时空中来回往复。当两个时空的人相遇时,他们顺应着自己的时空,在彼此的眼里对方都是“逆时空”的,就像两条隔岸相悖的河流,也像“tenet”里一正一反的两个“ten”。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在电影中,红色代表正常时空。蓝色则代表逆向时空。逆着时空的人,其处于的时空规则也是相反的,比如男主在大火熊熊的车祸现场时,差点被冻死。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开场华纳电影的标志是红色的,结尾处却是蓝色的。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5.信条的手势

“信条”组织的手势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过。男主的长官,军火贩普利亚,多次拯救男主的尼尔都做出过该手势。手势为两手重合,十指交接在一起。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这不仅寓意着着电影里的时间是交叉咬合,互相背逆的,也暗示了“信条”组织把时间掌控在自己手里的原则。

6.关键挂件


本片决定性的细节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挂件。

第一次出现在解救歌剧院行动的特警身上,他第一次出现便用枪“接住了子弹”,拯救了主角。第二次出现在危机解除后,尼尔告别的背包上。他死前最后一个动作也是用“身体接住子弹”。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电影通过尼尔前后同一个动作、同一个信物,暗示了尼尔就是一开始拯救主角的特警,电影里反复出现接子弹这一动作,反复强调子弹与尼尔的重要性。尼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主角,完成最终的任务。而这宿命般的相遇也契合了本片发生的事情终将发生的母题。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7.祖父悖论

影片中出现的祖父悖论,是由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1943年小说《不小心的旅游者》中提出。悖论情形是: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杀死,但此举动会产生一矛盾的情况:你回到过去杀了你年轻的祖母,祖母死了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母呢?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全片用循环的因果论在解释这个悖论,一切已经发生的,将一定会发生,并且一定发生了。(Ever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will happen, and will always have happened。)这是电影讨论的核心,也是解决的问题。

8.实景拍摄


影片中很多场景都是实景拍摄完成,不同于绿布,实景拍摄的飞机撞大楼和逆时空战争等画面,带来了最大程度上的感官刺激。视觉上的冲击更像是诺兰魔术帽上的“花布”,你永远也不知道“兔子”会在哪个兜。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9.配乐


本片的配乐由瑞典作曲家路德维希·格瑞森完成,曾配乐过《冒牌家庭》。全片配乐激情澎湃,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变化,时而是密集尖锐的电子声,时而是的节奏强劲的鼓点声......好的配乐不是附和在电影之上,而是融入电影的血脉里的,格瑞森便是如此。他的配乐不仅把整个剧情推向前,还给足了观众预警的空间。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10.终极主题

本片看似是激昂澎湃的战争片,其实它却有着一个柔软的内核。男主一开始处于混沌状态,不得不听信于别人的“信条”,按组织的安排形式。但到头来,他却发现这一切都是来自未来的自己安排的。从头到尾,他盲目亲信的,一直是自己的“信条”,而尼尔也正是来自未来的“信条”继承人。在这个“信条”传递的过程中,他们互相拯救。

《信条》里的这十个烧脑细节,80%观众二刷才能看懂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信条”呢?抛去战争的外壳,它是女主对于被霸凌命运的刚烈反击;它是男主对女主跨时代的默默守护;也是尼尔逆转时空对男主的救赎......电影里每个人的“信条”都不一样,这也正连接和构成了电影中的整个闭合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信条   细节   全片   悖论   实景   祖母   祖父   手势   子弹   观众   剧情   时空   发生   未来   时间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