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最近的音乐综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让人眼前一亮的舞台,却并不算多。


论当今的节目,更加重视创新性、音乐性。


随着观众音乐审美的不断提升,音乐综艺本身的发展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舞台风格的多元和兼容并包,已经成为一种大趋。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01

潮音优质舞台


当电子、国风、流行、民谣、民乐、说唱、摇滚、戏曲等元素,缤纷呈现在舞台上时,不设限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丰满你的音乐想象。


各种风格齐聚于一档节目,或许你会有一丝担忧——“过于纷杂”。


可在近日,最新上映的这档《中国潮音》,在首期就贡献了不少优质舞台。


节目播出后,包括#新梅花三弄太好哭了#、#中国民族乐器与国潮音乐的适配度#、#张靓颖给纳西族少女直达令#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不少观众都表示,“喜欢这些新时代潮流的版本”“感觉自己都身临其境了,有被惊艳到”……


众多表演里热度最高的当属《新梅花三弄》。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梅花三弄》很经典,这首经典的古曲及其背后的故事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经典重塑,难度系数也颇高。裁缝铺乐队和国外歌手唐伯虎Annie(后文简称唐伯虎)联袂演出,带来了一个全新版本。


通过加入自己的旋律和词,传统的古笛、古琴与电子的重新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裁缝铺第一次尝试加入人声,他们之前只做纯音乐。


“梅花一落天空变了脸色起悲歌,梅花二落雨声陪我叹蹉跎,梅花再落你在哪儿,我听风说你也来过。”


来华数载的唐伯虎中文发音十分标致,凭声音很难判定她是外国人。大量的念白和戏腔解构掉《梅花三弄》原先的“皆大欢喜”。


重新讲述了一个“两个人相爱却没有在一起,多少年之后却还在惦念对方、寻找对方”的故事。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中西合璧,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并且还有着让人走进情境之中的超强感染力。东方古朴,西方的典雅,交融的恰到好处。


更有网友评论道,“忍不住闭着眼听了好几次,太好听了。就好像睡梦中谈了场深刻的恋爱,梦醒了却不想醒,还想继续入梦寻找。”


其实,玩跨界、做融合音乐的人有很多,但把这件事做好,却很难。稍有不慎,就会给人强行堆砌、炫技的感觉。


这充分体现着创作者的编排能力,以及乐理、音乐知识的储备。


《新梅花三弄》不仅是音乐元素的简单碰撞,更多的是概念上的创新,甚至是音乐人们对传统与新潮不断探索的缩影。



02

创新不代表杂糅


《中国潮音》首期主题对战,堪称神仙打架。毕竟这档节目集结了华人音乐中各圈层、各领域的音乐人、甚至是顶尖的创作者。


由张亚东等人担任“乐府令”,根据乐府令的主题自由组队后将依次展现自己的国潮融合作品。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从器乐到国风,从流行到电音,以“国潮”为题,选手们大显奇招。


《彝族电子舞曲》里,叶逸斯弹奏古筝,钟子齐操作鼓机,电子乐与民乐碰撞,也堪称为一次大胆的尝试。


电子和古筝,一个代表着现代与动感,一个充斥古韵与静谧。两个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交集的乐器,却能激荡出别样的水花。


“古筝是中高频的弹拨类乐器,而电子乐也相对是中高频的重炸音色”


在尚未看到这则表演时,不少人认为会是“杂乱无章”,但事实却相反,两者高低有序,配合起来竟是“相得益彰”。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在钟子齐的设计中,电子乐变成低频,更多高频空间留给了古筝,东西方美学真正融合在一起。


正如张靓颖所说,“一个西方的律动、一个东方的律动,但是互相之间非常和谐。他们有特别认真的思考,什么时候以谁为主。”


音乐人们持续输出相关音乐概念,巧思与音乐创新力,得到了生动恰当的诠释后,相信也对观众的音乐素养有所提升。


电音和民乐如何不被彼此吞噬?

人声与器乐的交融,如何打造出氛围感作品?

纯音乐的乐团又如何加入人声vocal?

创作如何1+1>2?


这些抛出来的疑问,值得真正地深度探讨。


当然,节目中提出了很多实验的想法,也进行了很多实验的实践。通过这些表演,我们悉知的是,创新并不等于杂糅与堆砌。


云南纳西族少女凌西用民族唱腔演绎了王菲的《浮躁》。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用舞台剧形式打开的《浮躁》,凌西的整个表演一气呵成。民族元素与原生之美与这首歌有莫名的适配。


节目中还有很多的表演,无论是从创作逻辑还是呈现形式上都独树一帜。


被融入进去的传统表达, 亦或是摇滚、民谣、嘻哈、电子等现代风格,创作者们突破地域、又在风格上开疆拓土。


传统不再只是过去的东西,也能代表、影响着未来。


03

打破风格壁垒


张亚东说,“每个人都在探索什么是国潮,我觉得它不应该是一个神秘的,它不应该是一个传说,它得发声。”


薛之谦表示,“中国的传统音乐要让世界接受,这件事特别重要。”


人人悉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很多音乐人也致力于传统、中国风、地域、民族等版块,并深耕于此。


但是“中国风”和“传统文化”不仅是追求传承,也是对新事物的探索。


让沉积在岁月中的经典,焕发新的光彩,这在音乐发展中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吹爆”这档期音综?



翻开音乐类型的目录,从爵士乐到摇滚乐,从古典乐到流行乐,世界上的音乐风格数不胜数。


而我们,也需要属于自己的音乐文化。


而在这档节目里,我也不只是欣赏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也看到了年轻的音乐人们,他们在音乐道路上的坚持和探索。


用创新的舞台竞演方式,展现出“中国潮音”独特的魅力,表达出当下年轻人的音乐态度与文化自信。


“国潮”是一种拥有更广泛听众群体的新音乐,这种融合创造是对于原本音乐的发展,也契合了国潮本身不被束缚的本质。


聚焦“国潮”,并予以包容欣赏之心去看待,或许这就是我们作为观众最好的回应吧。



结语


近两年音综井喷,不少观众对节目的期待也逐渐上升。希望能听到更为新奇、看到更具创意的舞台。


因此,在不断输出的音乐综艺中,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更具内容性的舞台。


去掉流量和浮华的噱头,真真正正去享受音乐。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背景音乐,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脉搏跳动的频率。”


在本土音乐上创新的国潮音乐,是我们所需要的。


它的兴起与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内部文化崛起的自信。借由这档节目,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将注意力放在“本土音乐创新”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纳西族   创作者   档期   民乐   古筝   国风   人声   中国   梅花   观众   舞台   风格   传统   节目   电子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