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北宋的美好,都在汴京城了!

中国城市的物质文化在两宋时期突飞猛进,大抵到十一、十二世纪之际,中国大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已领先于世界各国的其他任何城市。

《清明上河图》

威武的城楼(《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开封(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是这种繁华壮观的大都市。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城市变化和经济繁荣。

张择端,字正道,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他曾在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最工界画,尤喜画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繁忙的汴河(《清明上河图》局部)

他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生动细腻地描摹了清明时节汴京东南城内外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宋代城市的发展及形形色色市民活动的现实场景,代表着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所谓上河,有人解释为上方之河,是御河之类,实际上就是到河上去的意思,整个图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人们到河上去的风俗人情。

《清明上河图》

热闹的虹桥(《清明上河图》局部)

至于所绘的东京部位,一般多以图中虹桥作为定位的依据,尽管众说纷纭,但属东京城东南方位则无疑问。

长卷为淡墨设色绢本,高20.8厘米,横528.7厘米,绘人物五百余(一说八百余,恐怕还得仔细盘点),牲畜近百,树木近二百,洵为中外绘画史上煌煌巨制。

打开卷轴,东京郊外的菜园风光,汴河运输的忙碌景象,街头市肆的热闹气氛,扑面而来。

《清明上河图》

繁华的都市(《清明上河图》局部)

观画人恍如身入汴京,置身车水马龙之间,过虹桥,入城楼,街上人烟稠密,店铺作坊,客栈民居,错杂毗邻。

骑马、坐轿、拉车、挑担者纷至沓来,车船轿担的细枝末节,牛马驴驼的形神动作,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的打扮举止,无不勾画得惟妙惟肖,城市生活的众生相跃然纸上。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有关景象,大到原野、河流、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部件、摊贩上的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成统一的整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布局分明,结构严谨。

《清明上河图》

忙碌的店铺(《清明上河图》局部)

作为一幅富于写实性的作品,该图所绘景物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时代气息浓厚,细节刻画真实。人物的衣冠服饰,各业人员的不同活动,都刻画入微,生动丰富。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现实主义的不朽杰作,画面所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史料价值,是后人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形象资料。

来源:虞云国《细说宋朝 : 》第四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汴梁   诸城   都城   长卷   东京   城楼   宋朝   北宋   宋代   社会生活   中国   时节   局部   景象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