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在扬州的时候,四阿哥让年羹尧带着去暗访了一位邬先生——邬思道。

这位邬思道可是个神人,号称诸葛亮在世,刘伯温重生,在千里之外就能摸透康熙的帝王心术,并且兼当本剧编剧的天下第一军师。

邬思道是康熙朝的钦犯,所以四阿哥不能明目张胆的邀请他为自己的幕僚(而且皇子请幕僚会被人怀疑居心叵测),只能以为弘时和弘历请西席的名义,悄悄的将邬思道从扬州送到北京的府上。

咦,我怎么嗅出了一丝金屋藏娇的味道?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四阿哥一早就野心勃勃,想要夺嫡。

八阿哥是拉拢人心博个贤名,四阿哥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在乎在外的名声,但他非常在乎康熙怎么想,所以需要邬思道这个神乎其神的绍兴师爷来助一臂之力。

而精明异常的年羹尧,也深知四阿哥请邬思道的真实目的(绝不仅仅是为孩子请老师那么简单),所以为了讨好邬思道,他特地派了他的亲妹妹年秋月去服侍他。

不错,这个年秋月就是《甄嬛传》里的华妃娘娘年世兰。

她在《雍正王朝》里面原本是喜欢邬思道的,后来因为政治原因(牵制年羹尧)被迫嫁给了雍正,并有了后来“卸甲”的名场面。

嘿嘿嘿……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任伯安在和扬州的盐商聚会,问大家上交九爷的钱都准备好了吗?

事情是这样的,任伯安背靠八阿哥、九阿哥为靠山,搜集盐商的钱孝敬给八阿哥九阿哥,利用八阿哥九阿哥在朝中的势力,方便他们在地方行事。

但是任伯安非常嚣张,他以为成为九阿哥的门人,就等于背靠“朝廷”(康熙:你再说一遍?)。

而朝廷真正派下来的钦差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在任伯安的眼中,却只是一个小弟弟。

可见当时八阿哥的势力是多么的嚣张。

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又是多么的孤立无援。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而这时,四阿哥找到已经被免职的田文镜,把车铭的官服借给他穿,让他赶快设粥厂救济灾民。

这段我当时看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

很多灾民已经饿的皮包骨头,饥肠辘辘,到了粥厂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倒下了。

地方官员还担心,我们这里开设了粥厂,把附近省份的灾民都引到这里来怎么办?

你还好意思问,多大脸?

如果不是车铭消极怠工,延迟开粥厂,会有那么多人饿死吗?

田文镜义正辞严的说,要多开五个粥厂,一日两顿,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再饿死一个人,我唯你是问。

那时候的灾民,真的只有吃口饭最最简单纯粹的生存欲望,但就是这么低的要求,还是不容易得到满足。

所以就算田文镜处世操切,言辞刻薄,我也一直很喜欢他,他真的是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的。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因为扬州开了粥厂,附近的灾民都涌到扬州来了,十三阿哥就问四阿哥:你觉得咱们这么做行吗?

四阿哥却笃悠悠的说:你四哥就是要的这步棋。

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江南受灾的地方很多,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分身乏术,要他们一个一个地方去逼着知府开粥厂,到的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万一知府不听话,阳奉阴违怎么办(车铭是有把柄握在四阿哥手上),总不能到一个地方就罢免一个知府吧?

所以四阿哥想的办法是,让田文镜出头多开几个粥厂(反正他官服是借来的,不怕死也不怕得罪人),把附近省份的灾民都吸引到扬州来,如果粥厂不够吃,就让灾民去问扬州的盐商要吃的(都是九爷的门人)。

这样既可以部分解决几个省份灾民吃饭的问题,也可以敲打一下任伯安,杀杀他嚣张的锐气。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同时四阿哥还让年羹尧多调些官兵来维持治安,吃饭讨粮可以,但是杀人放火抢劫一律KO。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四阿哥这步棋走的极妙,但是八阿哥并不着急,他的心里有他的小九九。

我觉得八阿哥这辈子就输在一个“人情”上面,他太看重人情的重要性,觉得四阿哥为了救灾民得罪了盐商,那怎么让盐商心甘情愿捐款呢(放心,有的是办法)?

没有盐商捐款,那四阿哥拿什么修河堤?

八阿哥只会笼络人心,但是要他御下,我看他是不行。

八阿哥的意思是,让九阿哥给任伯安写封信,叫他千万别捐款。

只要任伯安死皮赖脸硬是不捐款,四阿哥没钱修河堤,那到时候被动的就是四阿哥。

但就是那封让任伯安不要捐款的信件(罪证),被年羹尧半道中截到了,这样四阿哥反而有了威胁任伯安的筹码。

朝廷说要盐商捐款,九阿哥却写信让任伯安跟朝廷对着干,硬是按兵不动,这是多大的罪过知道吗?

有这封九阿哥的信在手,四阿哥才算拿捏住任伯安的软肋。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其实任伯安也不是一分钱都没捐,我估摸着他和盐商装装样子,估计每人捐了几十两,还不够塞牙缝的。

但是任伯安这次学乖了,四阿哥还没下轿,他就带着盐商都跪了下来,还记得他以前当着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面拂袖而去吗?

态度何以前倨后恭如此?

因为任伯安知道这次是碰到硬茬了,硬的不行来软的,准备姿态放的足够低,但就是咬死也说没有银子捐,四阿哥如果强逼,难免会有倚强凌弱的名声传出去。

但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这次也是有备而来,他们抓来了池州知府李淦,他是大千岁的门人。

大千岁就是大阿哥,就是后来在热河行宫被康熙当面骂蠢猪的那个蠢货。

大阿哥虽说在阿哥中年岁最长,但是阿哥的地位尊贵是按母亲的位份排的(反正父亲都一样),所以大阿哥不仅比不上当太子的二阿哥,甚至比不上曾经由孝懿仁皇后抚养的四阿哥(相当于半个嫡子),所以大阿哥在皇子中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他年岁最长,但是没什么威望,也没觉得康熙有多么重视这个大儿子,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四阿哥抓住大阿哥的门人李淦,就是为了提醒任伯安,不管你是谁的门人,也不管你觉得自己的靠山有多厉害,我都是你主人的亲兄弟,上面有同一个爹(康熙),现在朝廷有难,康熙下旨各地知府督促富商捐款,难道你们这些皇子的门人就这样装聋作哑,准备糊弄过去,最后把所有责任推到皇子头上?

恐怕到时候事情弄大了,被牺牲的还是你们这群小喽啰。

我觉得这里最霸气的,要属十三阿哥说的那句话:知府是个什么官呀?永定河的王八都比你们稀罕,钦差发传票你们竟然给顶回来?

狐假虎威,最后害的难道不是自己的主人?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雍正王朝》3:九阿哥的小钱钱,飞了?飞了

这个时候,任伯安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原本以为八阿哥、九阿哥可以一手遮天,那是他离那重天还太远,看不清楚状况,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原本就是那重天的人,就算弄不倒八阿哥九阿哥,惩治几个门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更何况四阿哥这时特意提到九阿哥给他的信,十三阿哥给他看了一眼,但是马上又拿走了。

凭猜测,任伯安不难想到,那封信里九阿哥肯定让任伯安按兵不动,任凭四阿哥怎么劝说,都不肯捐银子,但这封私信怎么会落到四阿哥的手里?

这件事要是捅出去,就是八阿哥和九阿哥结党营私,勾结地方官员,违抗圣命,皇子也许不会有事,但是到时候任伯安肯定会作为牺牲品被踢出去祭旗,到时候小命可就不保了。

这样紧要的把柄捏在四阿哥的手里,任伯安不敢再抵抗,乖乖的捐了二十万两。

不仅是他哦,是他麾下的每个富商都要捐二十万两。

这样原本要贡献了给九阿哥小金库的一百万两彻底泡汤,还倒贴许多出去,这么多小钱钱没了,你说九阿哥能不发火吗?

预知后续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雍正   阿哥   千岁   盐商   王朝   钦差   官服   扬州   知府   灾民   门人   皇子   朝廷   嚣张   康熙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