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消息一出,全网哀悼。


多希望这个消息还会有反转,但事实却是——

那位一辈子做着“禾下乘凉梦”、总是追着水稻要产量的老人,是真的走了。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饥不果腹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交织着连续不断的战火声。


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日子苦不堪言。为了生计,袁隆平的家人带着他四处辗转。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那段漂泊的岁月里,袁隆平见证了太多的苦难哀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学农的愿望越发强烈。


1949年,袁隆平如愿以偿地进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


1953年,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了湖南安江农校教书,一呆就是16年。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上世纪60年代,饥荒席卷着全国,百姓民不聊生。


人们面黄肌瘦、浑身无力,却只能吃草根、树皮,甚至有些人吃没法消化的“观音土”。


饿死的人倒在田间地头,吃饭这件事是一种奢望。无数人为此患了营养不良的水肿病,甚至有的人“腹胎而死”。


“要让中国人吃饱饭!”


从那时起,袁隆平下定决心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水稻上。


他把水稻当做孩子,天天下田观察。哪怕是身体不适,他也从不缺席。


他曾说:“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1961年,在观察了1万4千多个稻穗后,袁隆平在试验田发现了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世界权威遗传学也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但袁隆平坚持下来了。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谁来养活中国?”面对这个问题,袁隆平给出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在袁隆平和团队的努力下,中国水稻亩产量不断提升,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那句让“中国人吃饱饭”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了现实。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


袁隆平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
禾下乘凉梦,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一个梦是希望
亩产1000公斤目标早日实现,实现了以后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呢?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更高的1100、1200公斤来奋斗。


这就是我的梦,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他是这样期望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培育杂交水稻这条道路上,他从未懈怠。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即使已处高龄,袁隆平仍探索着稻谷增产。


2003年,全球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2007年,我国国内水稻产量达到5亿吨。


再到去年11月,第三代双季杂交水稻完成“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听到消息的袁隆平,开心得像个孩子。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央视《面对面》曾对袁隆平进行过一段采访:


在听袁隆平讲述年轻时看到的饥饿场面之后,主持人问:“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老爷子认真地重复了两遍答案: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个梦,他惦记了一辈子。


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总是奔走在田间地头,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新的惊喜。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不管收获再大的荣誉,他都会在颁奖后返回家中,去田里看看自己的水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才是真正的恰如其分。


历经半个世纪的水稻研究,关乎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位老者,以一颗赤子之心,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斯人虽已逝,长明恒如星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斯人虽已逝,长明恒如星。虽陨于人间,但长驻心间。


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永远记得灯塔。他的成果已经撒在了大地上,让每一碗中国人吃的饭里,都有他的恩惠。


只是这位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禾下“睡着”了。


但他们还是把未来交到了我们手里,变成日月星辰等着看新中国的未来繁荣昌盛。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愿,稻菽千重浪,禾下好乘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国之功勋,千古流芳。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谢谢爷爷,爷爷再见。”


被世人铭记的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斯蒂芬   观音土   水肿病   亩产   日月星辰   地头   稻谷   斯人   田间   水稻   铭记   饥饿   中国   世人   中国人   目标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