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你可真会演

中国的女演员很多,论演技,郝蕾是我喜欢的中年女演员里之一。上一次关于她的新闻还是二婚分手,换句话说,有几年没见她挑大梁演戏了。

终于,因为新作品《春潮》,尤其是最后那一大段独白,郝蕾又一次证明,做演员,她认真的!

郝蕾,你可真会演

在影片《春潮》发布会上,郝蕾说:

“我们很多习惯,包括对世界的认识,都和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我们和母亲有代沟,我们家也一样。但如果和母亲有较好的化解方式,世界会更美好。”

的确,《春潮》的主题与原生家庭,与母亲的关系有关。郝蕾饰演一个中年未婚的女记者郭建波,与母亲纪明岚,女儿郭婉婷住在同一屋檐下。这个家里没有男性,偶尔出现,也是外人。所以影片是从三代女性的关系入手,主角是女人,矛盾也是由女性间裂变。

《柔情史》、《再见南屏晚钟》《春潮》等等女性导演的女性题材作品如今在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而一部《春潮》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后便被看作是近年来最上佳的文艺片,这部聚焦祖孙三代在一个男性缺席的家庭之中互相纠缠、互相捆绑的文艺片,集结了郝蕾、金燕玲等实力派演员,配合着女性导演杨荔钠的独特视角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对话。

郝蕾,你可真会演


反戏剧冲突的文艺片

电影的取景地点是长春,是导演的故乡。对于杨荔钠来说这个城市是她的原生城市,就像她的原生家庭,而她的“二女儿”(“大女儿”为她的另一部电影《春梦》)也应该,也注定,发生在这个城市,在这个城市生根发芽,开出花来。而电影的取景地就是导演大姨的家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也让《春潮》成为了一部个人元素明显的“作者电影”

作为一位拍纪录片出生的导演一样,杨荔钠和《大佛普拉斯》的导演黄信尧一样擅长将那些现实问题原封不动的摆到台面上,就像她自己说的:

从纪录片到剧情片,我的所有的作品,剧情片尤其是这样,一定是我生命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我才会把它做成电影。我会做我跟我生命有关的,或者是我观察到的那些最直接的、最触动的、或者是最有痛感的东西,它会成为我下一个创作的一个母题。


郝蕾,你可真会演


影片采取了一种反戏剧高潮的手法展开,母女之间从未有过“抓马”激烈的争吵:母亲参加同学聚会回来,借着酒意将自己对于女儿和原先丈夫所有的怒气发泄了出来,但却以郭建波的沉默结束;纪明岚将所有建波有关父亲的回忆烧毁,面对女儿的质问,却又以其中一方的无言结束。影片中有很多情绪的临界点,让观众以为母女俩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可导演偏偏就要堵住这个出口,最后平淡收尾,让人百抓挠心。

就像是电影表达的那样:有些遗憾无法弥补,有些希望无法得偿,我们对于那个最爱人说出的狠话无法收回,看得见的光只有一瞬,我们的余生都在慢慢死亡。


郝蕾,你可真会演


导演用一种记录片式冷峻而又克制的节奏将一家人大半辈子的折磨在克制浓缩的情境中连皮带肉的撕扯。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大团圆复杂多了。那些激烈的矛盾无法解决,那些破碎的裂痕无法圆满,不是所有生活都要歌颂,也不是所有关系都容易和解。不过,一江春潮向前,我们都将踏过绝望的寒冬。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我和我的祖国》这一首歌曲和其他一些有很浓郁时代特色的歌曲,和电影《钢的琴》既一样暗示了母亲纪明岚当面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它也暗示了这部电影的特性:中国式家庭背后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中国的歌,不是美国的歌,而《春潮》是一部中国家庭的电影,而不是好莱坞家庭电影。它不同于《美国丽人》那样充满类型片特点,充满鲜明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一种不急不慌的姿态向你娓娓道来,一个中国家庭两代人隔阂摩擦的故事。

郝蕾,你可真会演


电影以“春潮”为题目,并且电影中的多处意向也出现了“水”这一意象。从一开头,女主擅自打开家里的水管,蔓延的流水驱走了满屋的人群。结尾里水流慢慢渗出,流过地面,流过合唱的舞台,流过孩子走过的地面,最后汇聚到溪水石缝间。

两次水漫,由起初的节制演变到后来恣意的流动,呈现一种源远流长又暗潮涌动之势,就仿佛是母女之间的关系最后也没有迎来最后的大爆发,而是用肆意流动的水作为了一种发泄的另类出口。最后以流水作结,是诗意而又沉重的重生。

在很多的主创访谈中,很多人都问起了电影中“春潮”这一意象的含义,而导演一直对此讳莫如深,她只说:“这不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潮水涌动,但其实它也是美的。”

在我看来,春潮,顾名思义,指的是春天里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但之后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寂寞的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正如电影中的母女关系,在一种不断拉扯与失衡的关系,在到达高潮之前之后,是漫长的沉默与蓄力。


郝蕾,你可真会演


实实在在的女性题材电影

《春潮》是一部女性导演拍摄的有关三个女性的女性题材的电影。但同时它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发生在电影中,同样还延伸到了电影之外。

如今很多30+女演员想要遇到好的角色、好的剧本太难了,因为当前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存在着一种对于“年轻女性”的赏识,所以我们看到花无百日红的演艺圈里年轻的90后、00后已经渐趋饱和,而那些中年的女演员却面临另一种被嫌弃的尴尬境地,但这本身就是错误的、甚至是物化的、可悲的。而杨荔钠想要打破这一切,用她的话来说:

作为一个女导演,作为一个演员出身的电影创作者,我真的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我一定要为这些女演员多写戏。中国不是缺少好演员,是缺少为好演员提供的土壤。


郝蕾,你可真会演


所以我们在这个电影中看到女神郝蕾的惊喜回归,一直以来,郝蕾一直被很多人称为“演技最被人低估的女演员”,从《十七岁不哭》中的杨宇凌,到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主角明明,在娄烨导演电影中,郝蕾戴上文艺片女王光环。

因此提起郝蕾,便是以专业的演绎精神和直率敢言的性格为大众熟知,她说:我有两条命,一条给我自己的生活,另一条给我的演艺之路。


郝蕾,你可真会演

而这次离开了娄烨导演的电影框架,郝蕾在摄影包轩鸣的手持长镜头下呈现出了她独一无二的充满质感的电影脸,并且又是一贯的“素颜”,在镜头前任性的暴露自己面部的瑕疵,并不是所有的女演员都有这样的勇气。

电影中的郝蕾的演绎往往是隐忍而克制的,气氛达到极点时,也只是默默发力。那些习惯把瞪眼当表演的误会,实在该看看这段示范:电影中有个她手握仙人掌的桥段,紧紧的握住,脸上波澜不惊,但观众能感受到伤痕却已可入骨髓,就像卡西阿弗莱克在《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表现一样,绝望之下有暗潮涌动。


郝蕾,你可真会演

她说,“演员是不可以有壳的,我的这个壳毫无用处,我的灵魂甚至都无用处,因为我如果要演一个戏,我得把我自己的灵魂慢慢掏空,然后把这个角色灵魂,装进到我这个壳里边,我才是那个人。”

郝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一个好的演员永远在演的是一个人,而不是所谓的戏。对于她来,一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在于有没有价值,角色是一种符号,能代表演员,但也能代表大家。所以在观众看一个角色的时候,她希望大家可以先忘掉自己是郝蕾,也不要将自己与角色进行比较。

在充斥“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不以突出漂亮为目的的女演员是真演员。或许我们该反思,一个女演员,并不是以姿色论业务能力的,看戏就关掉颜值滤镜和私人领域才是对演员的尊重。

而说回电影,这样一部实实在在的女性题材的电影,内核不是强化男女对立。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电影中的父亲一直没有出场,而纪明岚和郭建波对于这个所谓父亲的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引出了一组《罗生门》式的对话:

在母亲纪明岚的口中,父亲是一个猥琐懦弱的色情狂,因为自己恶劣的行迹而使一家人抬不起头;而在女儿郭建波的眼中,他是那个温柔仁慈,给了她人生第一次来月事而慌乱时给予温柔相助的好爸爸。

男性的缺席与不同解读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两代母与女的暗涌,春潮从来不会平静,而这一代的悲哀也许也将继续延续到了下一代。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的失语使得母女之间陷入了一种相互埋怨的死循环的状态当中,而导演并不满足于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家的格局:

两个人的矛盾不仅是两个身份的矛盾,同样也是两个时代的矛盾。纪明岚生活的时代对祖国无限的忠诚,而以郭建波作为记者对于社会黑暗面进行挖掘批判,这一点在两人饭局上的对话就能略窥一二。时代对于女性,家庭对于女性,导演并没有对于这些进行公式化的解读,而是将问题一一摆出,让观众自己体悟。


郝蕾,你可真会演


因此作为“三个女人一台戏”的女性电影,《春潮》还具有另一番格局。

很多人会认为女性电影是在一味抹黑男性的形象,而树立起女性坚强独立的个性,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杨荔钠认为女性电影恰恰是在讲一种融合,一种大家在一个很平衡的社会里,男人、女人,两性共生共存的一个环境。

人类社会不就是由男性和女性构成嘛,大多数家庭也是两性亲密关系的升级,女性无法与男性全然“割裂”,所以不难发现导演并不想宣扬“男性皆恶”“女性与男性决裂才能过得更好”般极端论调,反倒剖析另一个创面:

在母亲把父亲形容成十足的恶魔的语境下,下一代女性,及女儿的女儿都活在某种失衡的阴影下的压抑,女儿无法正常恋爱结婚,意外怀孕生下的孙女羡慕别的孩子有爸爸却从不表露。

影片从一个家庭窗口望向社会,当这个男人是孩子的父亲时,别一味传播负能量。而同时也在提醒男性,你的不当行为伤害的女性往往是最亲爱的亲人。


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电影的海报上海报上提到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提到过的一个论点:“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在电影里,母亲纪明岚对外一直是一个包容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可她却把所有尖酸刻薄毫无保留的倾吐给了自己的女儿。郭建波在外面是一个风风火火的记者,她痛打性侵的校长,诅咒不孝的养女,而回到了家她就敛去了一身的锋芒,用沉默与幻想消解抵抗,不断作贱自己来折磨母亲。

大家都在寻找一个解脱的出口,母亲转而投向佛教寻找永久的慰藉。而明明想要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女儿却只能躺在男人的身边,做一个灵魂的流浪者。


郝蕾,你可真会演


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完全依赖于小女孩郭婉婷充当润滑剂和联系的纽带,她只要一出场观众一定从头笑到尾:

在姥姥又开始数落自己原来的丈夫时,她吐槽:你这么说你的丈夫真的好吗?在和母亲一起睡的时候,她天真的发问:我喝过你的牛奶吗?童言无忌配上带有喜感的东北话是本部略有沉闷的电影最好的调味料。

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乐呵呵的小女孩在看到好朋友崔英子与她爸爸玩耍,英子爸爸开玩笑似的说:爸爸永远都不会老时,开心果婉婷露出了片刻的神伤: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父亲的存在,而她的家里也从来不会像英子一家一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郝蕾,你可真会演

在一个无解的原生家庭中,夹在两代人怨恨中英子也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她用外表的懂事包裹着早熟,她无法要求父爱,她只能让自己学着快乐,学着长大。


郝蕾,你可真会演

在三代女性中,郭建波和郭婉婷都从各自的母亲那里习得了无助与伤害,不仅证明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同时也能体现你对世界的态度,反映你与父亲的距离。

在一个没有皆大欢喜收尾的故事里,生活对你的折磨特别像一个小细刀在刮你,而不是上去捅你两刀。生活对你的折磨那真的是反反又复复,那种细节上的难以逃脱,然后难以解决的,无法说出来的痛,就可能才是电影发人深省地方。

但导演并没有一味的显露出悲观主义。而是用隐喻的手法为观众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来自异国的崔英子无法与同学正常的交流,而郭婉婷就选择用舞蹈和戏水与其沟通,终于有了本该属于孩子的肆意笑容。郭建波的情人和她一样都是理想主义的幻灭者,音乐家和盲人推拿师都没有过正儿八经的对话,但是他们用音乐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沟通。

这是女性面对外部世界的可能,而关于原生家庭内部矛盾,也终于有了一次沟通机会。

“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郝蕾,你可真会演

抱怨的母亲病倒了,女儿郭建波却终于说出憋在心里的话,睡梦中的母亲是否隐约听到呢?不必突然强行和解,但至少不曾抛弃与离去,以后还有可能少一些伤害。

春潮是由细流汇聚,流过城市、流过三代女性,流动是它最无声的语言,却瞬间填满关系的缝隙。

郝蕾,你可真会演

流动的水就像是春潮涌入我们的人生,是渗出子宫的羊水,水流出就象征着孩子脱离子宫,最后所有的水流汇入了更大的河水中,小女孩在河里愉快的戏水,就是孩子最后回到母亲的子宫,所有一切的纠纷就如同春潮一般回归了一切最原始的状态。

家人是我的港湾,也是我的羁绊,我用尽全力逃亡,只会让我的心更加混乱,最后我才明白,这场流窜,是剜去我灵魂的另一半,你看,春天已经到来了,我们的恩怨或许也会缓缓地被“透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文艺片   春潮   会演   女演员   母女   导演   演员   父亲   男性   母亲   女儿   关系   家庭   女性   电影   世界   郝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