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赵普和历史上另外一位开国宰相萧何一样牛,也善终,但却没有如萧何一样名留青史,反而最著名的确实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读完赵普的一生,才明白其中根源。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一)滁州遇明君

赵普遇到赵匡胤的时候,他已经浪迹天涯十五年,此时赵匡胤已经是高级军官,野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

相传两人是在滁州一个小酒馆里喝酒认识。

赵匡胤当时觉得赵普不简单,约他单独聊。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在这次交谈中,赵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运用纬星历之学,称赵匡胤有人君之象,气度不凡,要他顺应天下统一的趋势。

赵匡胤此时把赵普当成了诸葛亮,赵普也顺势让赵匡胤进一步把控军权,获得周世宗的信任。

此后不久,赵匡胤就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但又不能立刻离开军队,赵普自荐代替去服侍赵匡胤的父亲。

在赵家的三个月,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相识,赵匡胤的父亲对赵普印象也很好,便认下赵普为干儿子,本家,自此赵匡胤更加信任赵普。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在之后几个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有赵普的身影,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离不开赵普的谋划。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也认为赵普功劳第一,官拜枢密使,检校太保,成为北宋的开国宰相。

(二)治国改革,固权有术

自古宰相和皇帝的关系都很微妙,无论是当年的刘邦和萧何,还是此时的赵匡胤和赵普。

皇帝担心宰相权力太大妨碍皇权,而宰相担心皇帝怀疑自己而丧失权力,甚至不能善终,这几乎是每个朝代不断上演的轮回。

赵普身为开国宰相,除了智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当他和赵匡胤发生冲突的时,赵普也没有给皇帝面子,搞得赵匡胤心里很不舒服。

赵普向皇帝举荐人才,皇帝不用,赵普坚持己见,皇帝大怒,但赵普不依不饶,逼得赵匡胤只能点头同意。

此时的北宋刚刚建国,一切都混乱中,赵普这种举贤任能的行为有利于北宋的稳定和巩固,但在赵匡胤的心里却认为赵普太专了。

长此以往,赵匡胤对赵普有了看法,赵普也很知趣,上书请辞,赵匡胤毫不犹豫准奏。

但赵普这个人是个官迷,他不甘心失去权力,但此时赵匡胤已经疏远自己,他想到了赵匡义,这个皇帝的弟弟。

两人从陈桥兵变开始就有过共事的经历,又都是首谋,彼此来往相得益彰。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之后发生历史上的“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都离不开赵普的影子。

赵普为了立功重返相位,就帮助赵匡义作证杜太后遗嘱的真实性,并有板有眼地说杜太后当时立遗嘱的时候,自己也在场。

此后赵普一路高升,位极人臣,在赵匡胤时代都没有享受过如此高的待遇,这些都是那次作证换来的奖励。

年近70岁的赵普辞官后,第二年就病逝。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三)为什么没能如萧何一样名留青史

宋朝是文臣风光而武将衰败的朝代,而提出文臣治国的就是赵普。

除此以外赵普还对皇室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约束贵族奢侈浪费的风气,尽管赵匡胤很生气,但赵普声称这是为了防着皇帝的子孙后代,而并非防着皇帝。

赵匡胤思索再三,最终认同赵普的建议。

宋开国宰相赵普:和萧何一样牛,却不能名留青史,背后是何原因

按理说这样一位开国宰相,为北宋呕心沥血,虽有瑕疵,但也是很有作为,即使未来权势,作证,其实在历史上官场上也是无可厚非,但却为何不能名留青史?

这就是赵普和萧何两人虽然功劳都是开国宰相,但人品却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赵普为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拍马屁过头,太专,无论是谁只要跟自己对着干,他连皇帝面子都不给,为人太小器。

他嘴上说为了皇室千秋万代,约束皇宫制度,但对自己,家里金子堆成山也无所谓,对皇室却要做到一分一毫都要理清楚,这种人品在封建时代不敢恭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青史   宰相   成山   举贤任能   滁州   兵变   北宋   太后   朝代   皇室   功劳   人品   皇帝   权力   父亲   何原因   宋开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