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接前文……

小兮在上篇解析了孙家覆灭的内忧,解析了孙家内宅中人的各种糟乱之事,以及后果。

接下来,小兮给大家解析一下,孙家覆灭的外患。

当然,这外患包括朝堂上的博弈以及市井中的人性较量

先说说朝廷上的博弈,在这里面,有三个极为关键的人物,分别是皇帝,孙逊以及梁京冠。

为了扳倒孙家,在这场博弈里,他们都做了什么?

且说皇帝,这位对孙家有绝对生杀大权,却一直忌惮孙家的男人。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孙家烜赫一时,表面上看,是从孙有贞入宫便直接封为贵妃开始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孙有贞入宫前,孙逊有兵权,他的兵权,是在二儿子孙俊豪成婚后才转交给孙俊豪的。

也就是说,孙有贞入宫便能封为贵妃,其实还是依托于家族的权势。

此时,只怕皇帝还需要孙家的力量巩固朝政和自己的皇位。

可当皇帝的羽翼渐丰,皇位逐渐坐稳以后,孙逊的权势,名声,孙逊家的朝廷人脉网,孙逊次子孙俊豪在边境的赫赫战功,全都让他日夜难安。

为此,他小心设局,和孙家所有人,包括孙贵妃在内,虚与委蛇,互飚演技,以达到一步步分化,瓦解孙家的目的。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他的第一步,便是剥夺孙逊科举主考官一职。

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而这个途径,更是官员招揽门生,壮大自身官圈实力的绝佳机会。

前几日,小兮分析孙逊这个人的时候提到过,孙逊在次子成婚前,有可能是武将,拥有兵权,后又跟骠骑大将军结亲,同样是有兵权关联,但是在仕子中的地位,只怕还是放下兵权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可孙家的关系网,已经足够强大,放眼朝廷,几乎没人能跟他抗衡,此时,皇帝需要扶持一个可以跟他相互制衡,可以让他有充足的喘息空间的人。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可要扶持一个这样的人选并不容易,因此,皇帝只能先截断孙逊继续招揽门生的路子,正好,孙家的两个儿子参加科举,给他提供了借口。

“事关社稷,定要做到公正严明,若有徇私舞弊如往届者,株连九族……”

他先是冠冕堂皇地指出科举事关社稷,不能有徇私舞弊,抛出这个议题以后,便暗戳戳地表示自己的为难:

哎呀呀,大家都看好孙大人,我也看好孙大人的,只是,他有两个儿子要参加这一次的考试啊,没法子,为了保住孙大人的名声,免得被人家说徇私,只好勉为其难,另外找人了。

这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以至于他理直气壮,却又名正言顺地换掉了众望所归的孙大人,这皇帝的心机,也不简单。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第二步,便是召回梁京冠。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孙逊跟梁京冠互相斗法,相互倾轧,在他们身后,是虎视眈眈的皇帝,是有心培植自己势力的皇帝,更是给他们设局下套的皇帝。

几年前,孙逊参了梁京冠一本,以至于孙逊在朝堂上一家独大,可皇帝却借着洪灾的理由,将他召回,可见预谋已久。

尤其是,关于梁京冠的回来,对外说是他托人上了一道折子,这是孙逊不知道的,他是见到孙逊以后才知道这个事,可见,消息隐瞒的很紧。

这是其一。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其二,孙逊对于官员的选拔,提升,甚至给皇帝上的折子,都有一定的知晓权,否则,他没有机会拦下贾逢源试图直接递给皇帝的折子。

那么,梁京冠的人,越过孙逊上的折子,是怎么如愿到了皇帝手中的?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堂堂首辅大人,在他的政敌面前,样样都疏漏的厉害。

死对头让人上了折子,他不知道;死对头回来,他不知道;死对头举荐了他儿子去赈灾,他不知道;明知死对头给他儿子设套,他也不去查查,洪灾当地发生了什么事,他也后知后觉……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以至于自从梁京冠回京后,他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处境。

更何况,梁京冠敢这么直接给孙玉楼设局,说明他是有恃无恐的,只怕手中还握着孙逊的什么把柄,可以给他致命一击的王牌。

这两人的相争,显然孙逊如今是处于下风的,至于他什么时候会反击,且往后看吧。

可不管他们斗得多厉害,最后得利者都会是皇帝,借着两个权臣的手,互相掰扯,也让他有机会自己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第三步,外派孙玉楼,冷落孙贵妃

皇帝不是傻子,他是在皇权厮杀中活下来并且赢了的那个,这样的他,怎么可能相信,被他召回的梁京冠会心无芥蒂地跟孙逊一起共事?

更别说,他上来就把自己的治水之策交了出来,还举荐了孙逊的儿子去做这件事。

如果孙玉楼真的用这些方法治水有功,那是大功劳一件,梁京冠有这样的胸襟?很明显,这是在给孙逊的儿子挖坑。

可皇帝答应了,他将本应在大理寺蹦跶的孙玉楼,派了出去治水。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至于治成什么样,钻不钻梁京冠的圈套,会不会被设局,那就是孙玉楼的事了,而孙逊对于儿子受困,会做什么,不做什么,皇帝和梁京冠都会盯着。

至于孙贵妃受到冷落,按照目前的剧情看,其实并不算明显,但有一点,小兮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贾逢源联合苏映雪,对外散播孙逊私自决定户部监察为刘全这个谣言传到了皇帝耳朵时,他的表现。

孙贵妃一听说这事,立刻跪在地上求情,劝皇帝先看过奏折再确定,可谁都明白,这样的传言传出来,孙逊是无法洗刷这个污点了。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因为这个传言,他的奏折势必得改,不管他原本是确定了人选,还是只是推荐人选,都不重要,也都没法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皇帝对他的忌惮,几乎控制不住了。

所以他冷冷地“听从”孙贵妃的劝诫后离开。

那瞬间的秒变脸,完全是他内心的愤怒写照,而孙贵妃在他面前的战战兢兢,也足以说明,他对孙贵妃的喜爱和信任度,在快速下降。

当然,朝堂上的博弈,自然还不止这些,小兮早前曾经分析过,关于林少春父亲那个冤案的事情。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孙逊和皇帝,极有可能是幕后参与者,光是这个,就足以让已经壮大后的皇帝心底里对孙逊产生忌惮了。

更别说,孙逊仍无所知,四处树敌。

陆明借着查案之功,请求为林远道翻案,却被陷害,导致全家落难,焉知陆明身后,会不会也有第二个蛰伏的林少春,第二个贾逢源,时刻准备着替父翻案复仇?

孙逊这个人,多疑,心机深沉,但偏偏在贾逢源这件事情上,智商下线。

皇帝已经不让他参与科举考试主考官的事务,显然是不愿看到他招揽门生,继续壮大孙家家族。

贾逢源上门,他略微思索,就收下了贾逢源这个门生不说,还将人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就让人费解了。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明眼人都能看出贾逢源有所图谋,但孙逊也知道他这个人圆滑不可信,是什么样的打算,才会让他把这么一个人放在自己身边?

就目前来看孙逊倒是没对贾逢源做什么,可贾逢源的手,却已经伸到了孙家内宅中,成功将二奶奶转化成了自己人的同时,还败坏了孙逊的名声,惹了皇帝不喜。

接下来,贾逢源明显还会有后续的动作,在朝堂中,孙逊被动挨打,梁京冠动作连连,孙逊却没有应对之策,在“门生”和“内宅”这里,又被虎视眈眈的算计,防不胜防。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撇开朝堂上复杂的官场来往,再来说市井中人性的较量。

为什么小兮会把“市井人性”放到了孙家覆灭的“外患”里呢?

孙家这么一个高门显贵,怎么就跟市井小民扯上了关系呢?

答案,在柳三绝的三个徒弟,也就是柳无双,桃夭,以及林少春身上。

柳无双,一个说书的,甚至为了在这些世家贵族里更好的生存,装瞎子多年,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百戏班出身的人,却掌握着京城上下,无数的豪门秘辛。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这样的他,等同于一个行走的情报站,一些见不得人的把柄,都落在他的手里,如何用,什么时候用,都会有不同的效果。

关于孙家秘辛,他同样了解不少,届时,他会不会成为落井下石,拉踩孙家的一员,犹未可知。

其次,便是桃夭。

桃夭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奔着孙世杰而去的,可孙世杰个人的荣辱,关系的,同样是整个家族。

他的婚姻,从来就不由他自己做主,所以他被逼着娶了将门虎女吴月红,跟吴家的姻亲关系和孙家二爷孙俊豪的兵权,巩固了孙家的地位。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可桃夭米勒孙世杰的眼,让他一门心思想要扶正桃夭,休了吴月红。

孙吴两家交恶,趁机而入的人,怎么会少?即便吴月红不放手,孙家不放手,但孙吴两家,也不可能重回原因和谐的姻亲关系,这是必然的结局。

更别说,后续桃夭还伙同了其他人算计孙家。

至于林少春,在分析“内忧”的时候,已经分析清楚了。

可孙家跟市井小民的牵扯,只有这三个人吗?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并不是,还有很多,包括许凤翘得罪过的李家千金,包括孙金阁做下的那些腌臜事,也包括孙家上上下下对外做的一些仗势欺人的事情。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孙家的人,手伸的太长,得罪的人太多,权势太大。

在那种皇权制度下的权贵家族,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所有的命脉,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

孙家朝廷人脉网太广是错,孙家二爷战功赫赫是错,孙逊扶持皇帝上位是错,孙逊联姻对象包含文武大臣同样是错。

总之,没错也是错,错了也是错,这就是孙家的命运。

《玉楼春》:树敌太多,皇帝不喜,这是孙家覆灭的外因(下)

写到这里,小兮想起前一阵子重看的一部老剧《穿越时空的爱恋》中,老皇帝朱元璋长子去世后,礼部侍郎安慰了一句,他的举动,简直跌破了小兮的眼镜。

礼部侍郎:“请陛下节哀珍重”。

朱元璋:“你说得容易,你又没死儿子,来人啊,传朕的旨意,将礼部侍郎的儿子赐死……这会儿,朕突然觉得心里头爽快多了。”

荒唐是真荒唐,可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现实也是真现实,不管你错没错,也不管你错多少,错多大,主宰自己家族命运的,从来都不是自己,孙家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内宅   皇帝   外患   折子   门生   礼部   外因   兵权   堂上   死对头   科举   市井   贵妃   朝廷   大人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