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国庆期间,有位外孙女带着从未进过电影院的姥爷去看《长津湖》。

期间姥爷抹了好几次眼泪,嘴里一直念叨着:“好,好哇,我们那时候就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

这位姥爷,也是当年的志愿军。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看了《长津湖》之后,第一次惊觉,我们对那段历史,知道的太少了。

课本上的寥寥数语,没法让我们感知那年冬天的悲壮,只有这影像,一遍遍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感官,我们才明白,“山河无恙”这四字,到底有多么沉重。

那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炽热的心,浇筑出来的。

有网友说:“我不允许任何人说这部电影不好!”

这哪里是不允许说电影不好,这分明是不允许人说“他们”不好,而他们都有一个最可爱的代称:志愿军!!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正是《长津湖》对那段历史做了大量的细节还原,才让我们意识到,当年的长津湖战役,到底有多惨烈悲壮!

而这些细节,再从亲历老兵那里听一遍,让人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影片中好几幕在混战中,志愿军爬到装甲车下,点燃炸药包,炸掉敌军全车人的画面。

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间隙,要带着炸弹安全抵达装甲车,坦克车边的难度不亚于跟敌人正面交锋。

而这也是有原型参考的,原志愿军刘石安坦言:“匍匐前进……我们战友30个人,最后只剩下负伤的2个人接近了坦克,其他人都一个一个地倒下了,牺牲了,两个战友爬到坦克边,拉上了金属手榴弹,轰……”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匍匐前进,昼伏夜出,以天为被地为席,他们就是这么在长津湖熬过一个个战火连天,饥寒交迫的日夜的。

这场战争为什么要打?这大约是无数人曾经有过的疑问。

伍千里说: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可当朝鲜战火被点燃,我们的志愿军却以最快的时间集结,走到了战争最前线,原因,只有最简单的两句话: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可是,怎么打呢?

用最笨却有效的办法,即人海战术!

我们的志愿军,面对的不是普通的敌军,而是美军的王牌部队。

敌军有坦克,榴弹炮、迫击炮、战防炮等重型武器,而志愿军第9兵团只有少量火箭筒、无坐力炮、迫击炮,制空权也在敌军手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开打的时候,炮弹三分之二成了哑弹。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可是,志愿军们最不缺的,正是视死如归的勇气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只要人还在,缺武器,缺后勤,那都不算事。

曾有国外的历史文献里这么描述他们:“中国军队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仿佛是些殉教者。”

长津湖战役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之一,美国战史称这场战役是“最艰苦的战役”,“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称这场战役“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长津湖战役的残酷,不仅仅是在战场的对战上,还在于跟“老天”较劲上。

那一年,朝鲜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冬天,长津湖那一片,人烟稀少无处藏身,零下40度的温度,让不少志愿军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

长津湖到底有多冷?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将这冰冷表现了出来:一名敌军拿起水杯喝水,桌面上沾到的热水汽,瞬间凝结成一层冰壳。

更何况是身着单薄棉衣的志愿军们。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进入朝鲜前,他们原定在东北换装,穿上棉大衣,但战情太急,他们来不及多停留便走了,上了火车后,东北驻站的人将自己身上穿的大衣脱了下来扔给他们。

这一幕,在电影中也有还原。

拍摄的时候,剧组原本准备了不少保暖衣,但吴京一件没穿,以至于拍摄过程中,一度被冻到“半边脸麻木”。

他说:“当年的志愿军就是穿着单衣在冰天雪地里蛰伏了六天六夜,这种情况他们是怎样熬过来的?”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老兵周全弟当年参加战役的时候,只有16岁。

他和战友们接到堵截敌军命令前,在雪地里潜伏数日,等攻击命令下达时,全连170位将士只剩下不到50人。

周全弟说:“我爬不起来了,冻僵了,冲也冲不动,看到战友往前冲,我眼泪簌簌地往下流”。

那一刻,他最痛的,最遗憾的,是没法跟大家一起冲上去杀敌。

战斗结束后,医院一天就接到了2800个伤员。

他们的手指,脚趾头被冻掉的,截肢的太多了,这些战士大都是20多岁,小的只有16、17岁,截肢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打麻药,但没有一个哭的,再痛也不哭。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可是,冷还不算什么,饥饿,更摧毁人的意志。

那时候,没有后勤补给的志愿军们,除了手中的一个冻土豆,什么都没有,可他们仍旧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没有丝毫退却。

有网友描述过他姥爷(也是志愿军老兵)讲的故事: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日子,于志愿军来说,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手中有2颗冻土豆,那也是一种奢侈。

老兵阎福斌的脑海里,至今仍刻着一位班长将土豆一个个放到自己胸口焐热再给战士们吃的画面。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这一幕,和电影中的伍万里一口咬下去,却磕掉了半颗牙,随后雷公拿出自己捂暖的土豆递给了伍万里的画面十分相似。

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多重要?

电影中,谈子为在屋里跟敌军近身搏斗后,情况危急之际,还不忘将敌军桌上的压缩饼干和口粮带走,然后边吃边暗中观察。

长津湖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拐点,扭转了局势,摧毁了敌军的王牌部队。

可这场战争,志愿军的伤亡,却是一个让人心痛的现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老兵姥爷亲述71年前过往,《长津湖》细节还原太好哭了

看着老兵们在回忆起那些过去,仍眼含泪花,可想而知,那些过往,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没有一刻被忘记过。

他们都没有忘,作为享受了他们的付出,享受了他们的性命才换来的无恙山河的我们,凭什么忘记?

《长津湖》最大的价值,不是这部电影的票房有多高,演员有多好,故事有多动人。

而是它时刻地提醒我们:71年前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志愿军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不能忘记。

山河无恙,不是它本来无恙,而是他们换来的。

我们该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姥爷   迫击炮   朝鲜   装甲车   志愿军   视死如归   敌军   兵团   山河   坦克   战友   战役   土豆   当年   细节   年前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